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5年倒閉近20家,占大頭的上海,無計應對爆雷即跑路的新勢力,歡迎閱讀。
年初,2 月份,我寫過一篇《上海造車失落的十年:遊俠、奇點、愛馳、威馬、高合前赴後繼,上汽苦撐》,評論區盡是感慨,有聊到腐敗的,有聊到打工人的,有聊到特斯拉的,還有房價、金融甚至是風水,可謂精彩。
沒想到,年初是高合,年末是極越,兩個都鍾情于怪異非主流設計風的新勢力品牌,蓦地給供應鏈成熟、造車勢力龐大的上海,平添了幾分戲劇性。另有反思:5 年倒閉近 20 家,占了大頭的上海,緣何無計應對 " 吞錢就跑、爆雷頻發 " 的新勢力?
據不完全統計,2020 年初到 2024 年末的 5 年時間裡,倒閉的新勢力接近 20 家,本身就沒被寄予厚望的拜騰、賽麟、前途、博郡、遊俠、雲度、雷丁、天際、奇點等新勢力車企相繼出局,威馬、愛馳的破產一時被當作笑柄,高合在春節假期後的爆雷,卻引來車主們的力挺,不免讓人唏噓不已。
無論如何,新勢力造車一時爽,倒閉則讓無數的車主們投訴無門,售後上更是讓他們變成了無頭蒼蠅,無所适從。這其中,倒閉的這些新勢力裡面,上海占了絕對的大頭。
屈指一算,屬于上海的造車新勢力還有幾家?極越雖未完全倒閉,但已是無以為繼;極石,幾乎也是奄奄一息——上海的造車新勢力,幾近全軍覆沒的狀态!
那麼,上海的造車業,準确地說上海的新能源造車企業,還有誰在支撐着?特斯拉,這個絕對穩如泰山,2022 年,特斯拉上海工廠產值 1839 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 23%,拉動工業產值增長 1.3 個百分點;乘聯會數據統計,2023 年,特斯拉全年共生產了 94.7 萬輛,同比增長 33.3%,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以上。
在上海無數的企業中,GDP 貢獻能夠排進前十的車企只有兩家,除了上汽便是特斯拉,此時此刻,就連上汽都失去了全國汽車龍頭之位,其新能源產業的推動緩慢,飛凡被迫合并至榮威,智己的發展跟不上大流,若背後無強大的 " 鈔能力 ",結局大概率和新勢力無異。
2024 年前三季度,上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34389.18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60.78 億元,同比增長 5.5%;第二產業增加值 8032.81 億元,增長 1.2%;服務業增加值 26295.59 億元,增長 5.8%。
相較于服務業,第二產業頗為遜色,且跑輸大盤。從 " 每賣 3 輛就有一輛新能源車 " 到 " 每賣 2 輛就有一輛新能源車 ",2024 年的中國車市已然發生巨大變化,曾被譽為 " 新能源車第一城 " 的上海,末位淘汰者愈發數之不盡。
殊不知,在高合爆雷之時,早有人大呼," 如何收尾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高合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畢竟新勢力爆雷見怪不怪,但爆雷之後,成千上萬的車主不可能淪為 " 沒人要的孩子 ",當年花掉十幾二十萬的真金白銀買的新能源車,不可能就一夜之間變成破銅爛鐵。
更有人早已提醒——新勢力爆雷的方式層出不窮,需要盡快制定破產機制,既保護車主,也能讓那些花掉了上百億上千億的資金打造的新勢力,能夠發揮餘熱。
據悉,爆雷之後的創始人逃之夭夭的案例,數不勝數," 鼻祖 " 賈躍亭," 下周回國 " 幾乎被當作成語列入詞典;賽麟的創始人通過虛假技術出資,拿到大量股份,卷走 66 億跑路他國;付強、沈晖之眾不知所蹤,當初信誓旦旦許下的諾言,在賣掉新車換取天文般的數字後,一同飄向海外—— " 吞錢就跑、爆雷頻發 ",讓這座東方城市不斷重復着一出大戲,但從來沒人否認沒有一出不是好戲。
最新消息,吉利、百度将出手收拾極越這個爛攤子,當然了,兩者出資出力打造的新勢力品牌,也該由雙方處理相關事宜。可以預測的是,極越之事将會在幾天之後,消失在大家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各大汽車品牌 2025 年的規劃與願景。
然而,爆雷不斷,又既是将步入 2025 年,後續若還有爆雷者,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花掉了真金白銀的車主們,不該是如威馬的車主那樣,車子壞了找個零件都艱難。買車,還是買大廠的好,買車,還是買 " 賭上了創始人榮譽甚至性命 " 的品牌好——這是上海的新勢力們接二連三爆雷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該深刻領悟到的。
腳踏實地的好,不要一起為夢想窒息了!
視頻号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