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渾身價值不菲的感知硬體,也沒能讓特斯拉/問界/小鵬停下來?,歡迎閱讀。
現在的高階智駕為何躲不過 " 低級錯誤 "?
導語:現在的高階智駕為何躲不過 " 低級錯誤 "?
近幾年,随着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持續走高,汽車變得越來越智能。特别是高階智能駕駛的出現,不僅提高了行車安全,還為駕駛員提供了更加舒适的駕駛體驗。無論是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還是高階智能駕駛功能,都存在安全隐患。随着交付量的增加,這類搭載智能駕駛功能的車輛引發的安全問題,也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看到,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新能源車事故,屢上國内、國外各大熱搜。加之其代表新能源車領先智能化水平的特殊身份,每次發生事故都會成為輿論熱點。
結合很多事故的最終調查回應來看,人為操作錯誤對駕駛自動化安全的影響很大。特别是駕駛員在使用過 " 自動駕駛 " 後,會不自覺地放松警惕,并陷入過度信任的狀态,這樣就造成了安全隐患的增加。
01
問界 " 騎上 " 比亞迪 / 特斯拉 " 飛進 " 廚房
—
11 月 13 日,一段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視頻中,一輛問界 M5 智駕版試駕車在倒車時突然加速,撞上了停在後方的比亞迪,并且部分車身壓在比亞迪海豚半個車身之上。
這段視頻,迅速就引起了吃瓜群眾的熱議。有的說," 比亞迪被問界欺負到頭上來了,問界都騎到比亞迪頭上撒野了 ";還有網友說," 華為 ADS 2.0 不是說那麼厲害嗎?怎麼沒有進行主動刹車,阻止這次碰撞呢?"
當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表示,11 月 13 日安排上門試駕時因客戶倒車時誤把油門當刹車踩,導致撞上後車。
對于 AEB(自動緊急刹車系統)功能的未介入,餘承東表示,經與 ADS 團隊、質量溝通,車輛後向緊急制動不識别靜止車輛,且手冊有明确标注,挂入 R 檔後分别 2 次 100%油門,共持續 4 秒,加速度﹣5.83m/s2,驅動電機最大轉速 3180,最大扭矩 300Nm,最大車速 32.82km/h,這樣操作下來系統會認定駕駛者不需要系統的幹預,所以這種狀态下 AEB 是不會觸發的。
AEB 功能是一種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可以在車輛即将發生碰撞時自動采取制動措施以避免碰撞。由于問界 M5 的 AEB 功能中未設定識别後方靜止物體的程式,所以該車在這次事故中沒有采取有效的制動措施。
11 月 18 日,在小鵬汽車深圳觀瀾交付中心,一輛小鵬 P5 汽車從二樓墜落,整個車身翻倒,車頭損毀嚴重。由于車輛撞斷樓上的護欄,護欄掉落砸傷停在樓下充電的另一輛小鵬 P7,以及小鵬超充樁。
對此,小鵬官方回應,深圳一客戶正常完成車輛保養後,油門與刹車踩反從二樓停車區網域衝出跌落。事故無人員傷亡,事發區網域下方充電樁和充電車輛受損。當地派出所表示事故原因還在調查。
無獨有偶,11 月 17 日,一輛特斯拉 Model X 在美國加州聖馬特奧的街道上發生事故,不僅撞上了路邊停放的車輛,還衝進私人住宅,穿過車道、撞開護欄進入院子後 " 飛過 " 泳池,最終在廚房裡停了下來。
當地警方表示,70 歲的司機與她副駕位置 40 歲的女兒均沒有因此受傷。車禍發生時,房子也沒有人。此次事故的原因正在調查。警方指出,當時特斯拉正行駛在一段下坡路,并且車輛沒有處于自動駕駛模式。
看完以上近期在海内外發生的事故後,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 " 誤操作 " 三個字。确實以我們的駕駛經驗來看,油門刹車誤踩發生事故的幾率很大。
由于電驅動的特性,純電動汽車加速普遍比燃油汽車更加迅猛,其油門刹車特性和燃油車亦有着較大的不同,普通人在第一次駕駛純電動汽車時,大多需要一個适應油門刹車特性的過程;此外,新能源車的能量回收機制,甚至是單踏板模式,都影響了消費者的駕駛習慣,導致一些老司機也會犯這樣的錯誤。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委托代理機構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在美國,由于油門踏板意外而導致的 " 可避免 " 的事故大約 16000 起。主要是司機本意要踩制動踏板的時候,卻誤踩了油門踏板。多數情況發生在低速駕駛的情況下。那麼根據交通事故總數測算,誤踩油門發生事故占到交通事故的比例大概有 10% 左右。
02
誤操作能被避免嗎?現在還很難
—
盡管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相當先進,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當前 L2 級輔助駕駛存在的局限在于,毫米波雷達并不能很好的篩選靜止的障礙物,為避免頻繁錯誤刹車影響用戶體驗,部分靜态物體的信号需要被 " 刻意忽略 "。并且,軟體會有 Bug,駕駛輔助系統也存在出錯的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分神或放松警惕的駕駛者很容易發生事故。
目前來看,現階段搭載輔助駕駛功能的車型,基本都會标配 AEB 功能,目的是防止追尾,減輕碰撞。但問題在于,AEB 生效的條件比較嚴苛——應對加塞容易失效,對靜止物體容易失效,車速超過一定範圍(通常是 60km/h-80km/h)也可能失效。
此外,還有很多新能源汽車搭載 LCC(車道居中輔助)、ACC(自适應巡航)和自動變道輔助等功能。這些功能主要是依托視覺和毫米波雷達的融合來感知外界,而毫米波雷達在速度過快的情況下,對靜态物體的識别能力很弱。
小鵬汽車用戶手冊中顯示,LCC(車道居中輔助)是 " 一項舒适性輔助駕駛功能 ",通過配置單目攝像頭 + 前置毫米波雷達,輔助駕駛員控制方向盤,持續将車輛居中在當前車道,前提是在激活 ACC(自适應巡航)功能後,LCC(車道居中輔助)才可使用,該功能屬于最基本的 L2 級輔助駕駛範疇。用戶手冊中 ACC+LCC(自适應巡航 + 車道居中輔助)使用警告長達 52 條,列舉了各種系統可能無法工作的場景。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表示:" 目前攝像頭 + 毫米波雷達的組合像青蛙的眼睛,對于動态物體判斷還好,對于非标準的靜态物體幾乎無能。視覺在這個層面的進展幾乎停滞,哪怕是動态,車輛以外的識别率也低于 80%,千萬别真當自動駕駛來使用。"
各大車企在平日宣傳中極力強調輔助駕駛系統有多智能的時候,卻很少對其可能失效的情況以及事故責任劃分作出重點說明。對于駕駛員可能放松警惕的情況,很多車型也沒有采取有效的幹預,例如疲勞、分神提醒,強制駕駛員握住方向盤等。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故風險。
當下很多新能源汽車的自動駕駛和主動安全功能都是基于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和人工智能系統的,能夠及時識别周圍的道路、交通信号和障礙物,并自動控制車輛的速度和方向。而在很多事故中,顯然是由于老司機的誤操作導致了事故的發生,與車企的技術并無太大關系。
一般來說智能駕駛系統都會 " 基于規則 " 方法構建,比如系統識别前方是黃色紅綠燈,但如果你現在踩油門,就可以穿過這個紅綠燈。這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常見的駕駛行為,但對于系統來說,會默認在指示燈變黃時停止。系統認為如果執意行駛會導致事故發生。但在 L2 等級下,人還是一切的主導,這也是我們看見那些誤踩電門,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03
L3/L4 的落地,才能讓駕駛員真正解脫
—
按照 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标準,自動駕駛汽車視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水平分為 6 個等級:無自動化(L0)、駕駛支援(L1)、部分自動化(L2)、有條件自動化(L3)、高度自動化(L4)和完全自動化(L5)。L2 是普通輔助駕駛,人為主,車為輔,你需要随時準備接管車輛控制,但車輛可以輔助駕駛。
L3 标準在不同地方口徑不一,大致意思是在某些場景中你可以脫手甚至脫眼,但人需要随時待命,車輛會随時通知你接管。L4 是取消司機的角色,也就是人類永遠不需要操心接管,但是車只能在一部分 ODD 或者場景中行駛。L5 是最高級别,就是全場景的 L4,車輛可以在全場景下完全自主駕駛。
目前中國市場上市的所有搭載駕駛輔助系統的汽車都是 L2 級别,沒有 L3/L4 級别。這意味着無論車輛配備了多少攝像頭和雷達,都沒有自動駕駛的能力,必須由人來駕駛,因此絕對不能過度相信汽車。
近日,我國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正式對 L3/L4 自動駕駛的準入規範進行了具體要求,并完善了相關規則。同時,也開啟了對首批企業的遴選工作。
《通知》要求,拟開展試點運行的城市需滿足政策保障、基礎設施及安全管理三個條件。其中,政策保障條件包括已頒布支持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的地方性法規或管理政策,以及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實施細則等。
L4 級的自動駕駛的厲害之處在于,不僅能夠自動變道超車,同時還可以對交通信号燈進行有效識别,并且,無論是左轉還是右轉,都能夠自行獨立完成,即便是出現各種突發狀況,它也有能力輕松應對,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無人駕駛。
具備 L4 級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它全身可以布置多顆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以及激光雷達等傳感設備。不僅對于車輛周遭的狀況有着更清楚的了解。而且,對于突發狀況,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做出最快的反應。畢竟,有些駕駛員遇到緊急情況,不知所措直接蒙圈,甚至還有可能反将油門當成刹車。整體來講,人為駕車,會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而更高級别的自動駕駛,則能夠消除這一弊端。未來随着我國 L3/L4 的大規模普及應用," 誤操作 " 等類似事件或将得到改善。
04
結語
—
随着科技的發展,消費層次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汽車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為了滿足用戶對車載體驗的新需求,智能駕駛技術也伴随其不斷發展而逐漸完善起來。
智能駕駛汽車經過大量的研究和發展,可以有效地彌補人類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的缺陷,依靠人工智能,能夠降低由于駕駛員的人為因素引發的交通事故,能更好地保障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的安全,同時提高行車效率。
據統計,高達 90% 的交通事故由駕駛員造成的,如果高等級自動駕駛汽車介入到交通系統當中,這些人類出現的失誤或将被避免,可能出現的交通事故也随之減少了。因此,如果未來自動駕駛技術足夠成熟,或許真的能夠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為用戶帶來更安全或者更便利的駕駛體驗。
不過,目前來看,在售的任何一款智能車都還不能做到完全自動駕駛,一切還是以人為主導,所以這些高科技配置目前并不能完全依賴,駕駛者仍然需要時刻保持專注,避免出現駕駛失誤的情況。要知道作為駕駛員來說,安全才是頭等大事。
文 | 高一飛
編輯 | 張宇喆
出品 | 有駕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