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被停止采購的美光!,歡迎閱讀。
日前,網信中國發表信息表示,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依法對美光公司在華銷售產品進行了網絡安全審查。
審查發現,美光公司產品存在較嚴重網絡安全問題隐患,對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造成重大安全風險,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為此,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依法作出不予通過網絡安全審查的結論。按照《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我國内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停止采購美光公司產品。
在當前環境下發布這樣一個新聞,無疑在行業中擲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美光是誰?
作為美國存儲的 " 獨苗 ",美光在全球存儲行業中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資料顯示,美光科技 1978 年成立于美國愛達荷州博伊西一家牙科診所的地下室,最初是一家僅有四名員工的半導體設計公司。美光籤訂的第一份合約是為 Mostek Corporation 設計 64K 存儲芯片。
歷經多年的發展,美光能向市場提供 DRAM、DRAM 模組、GDDR5、GDDR5X 和 GDDR6 顯存、托管 NAND、多芯片封裝 MCP、NAND 閃存和 Nor 閃存。這些領先的產品讓他們在市場上擁有不小的競争力。
數據顯示,2022 年第四季度的全球 DRAM 市場中,三星電子、SK 海力士和美光科技排在前三名,市場占率分别為 45.1%、27.7%和 23.0%。而全球 NAND 市場中,三星電子、SK 海力士分列第一、第三位,市場占率分别為 31.4%、18.5%,美光排名第五,為 12.3%。
在中國表現如何?
和其他大多數國際存儲巨頭不一樣,美光在國内是有點另類的存在。尤其是在去年把國内的研發人員撤出以後,據傳現在美光在國内僅有一個銷售團隊。
至于在國内的投資,美光也泛善可陳。美光财報顯示,其分布于全球的長期資產總額約 392 億美元,而在中國的資產僅 4.4 億美元,占比僅 1.1%,其僅有一家成立于 2006 年的西安封測廠,以及一家和力成合作成立的 DRAM 封裝廠,與營收規模難以匹配。
而且,2022 年 4 月,美光修改了與台灣力成在西安封測廠的合作協定,将雙方于 2014 年開始的長期合作,修改為每三個月續約一次 ……
這一系列舉措,讓美光在中國的資產不斷縮水。
反觀三星和 SK 海力士,甚至 Intel,都在國内有龐大的制造基地。
以三星為例,據去年年底的一篇報道,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 2012 年落戶西安高新區,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引進的單筆投資額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之一。2014 年投產的一期項目共投資 137 億美元,2021 年 10 月滿產的二期項目投資了 133 億美元。而截至當初那個文章發稿時,三星項目當時總投資高達 270 億美元。落戶西安十年來,随着產能不斷釋放,三星半導體工廠的產值也在不斷增長,從投產之初每年 100 多億元人民币持續上漲,預計 2022 年将突破 1000 億元人民币。
至于 SK 海力士,根據韓國半導體廠商 SK 海力士 2022 年 1 月 28 日發布的公告,公司将向運營動态随機存取存儲器(DRAM)生產線的江蘇無錫法人出資 2.394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币 126.7 億元),這批資金将于今年底至 2025 年用于對無錫 DRAM 工廠的補充投資。雖然後續因為各種因素而發生變化,但大致不影響韓國巨頭在國内的投資。
英特爾之前在大連也有個很大的工廠,後續轉給了 SK 海力士。
雖然美光在國内的投資很 " 輕 ",國内卻貢獻了他們不少的營收。該公司首席财務官馬克 · 墨菲 ( Mark Murphy ) 昨日在一次會議上表示,美光向中國總部公司的直接和間接銷售約占該芯片制造商收入的四分之一。
" 在這個審查結果的影響下,我們估計在低端產品的影響會是低部門數百分比。對高端產品的總收入影響可能達到高部門數百分比," 墨菲說。
能有這種預測,這與美國巨頭在國内的市場嘻嘻想幹。據行業人士透露,美光在國内的工業和汽車市場擁有很強的号召力,這主要得益于過去多年來市場考驗下的過硬產品質量,另外這些市場的客戶輕易也不會換供應商。這也是知情人士所說——因為受之前國内調查影響,為了規避風向,有不少本土廠商過去幾個月裡還囤積了不少美光的產品——的原因。
非首次被禁
事實上,這不是美光第一次被禁了。
2018 年 1 月 19 日,福建晉華和聯電向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訴狀,起訴美光公司相關產品侵權,包括鎂光 MX500 系列 2TB、1TB、500GB、250GB 2.5 英寸的固态硬碟的數款產品存在侵權行為,并請求賠償 1.96 億元人民币。
該年 7 月 3 日,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美光發出 " 訴中禁令 ",裁定美光半導體銷售(上海)有限公司立即停止銷售、進口十餘款 Crucial 英睿達固态硬碟、内存條及相關芯片,并删除其網站中關于上述產品的宣傳廣告、購買鏈接等信息。同時,裁定美光半導體(西安)有限責任公司立即停止制造、銷售、進口數款内存條產品。但據行業人士透露,這次禁令并沒有對美光造成很大的影響。
但在晉華之前,美光已經多次起訴晉華及其合作夥伴。
2017 年 9 月,美光公司向中國台灣省台中法院控告聯電公司(晉華合作夥伴);
2017 年 12 月,美光公司向美國加州聯邦法庭控告福建晉華公司和聯電公司;
2019 年 1 月 10 日,晉華集成在美國地區法院做出無罪抗辯,表示其業務的開展始終秉承着最高誠信标準;
2019 年 1 月 25 日,晉華集成向美國商務部最終用戶審查委員會提交信函,聲明公司準備遞交正式申訴,要求移出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
2020 年 10 月 29 日,美國北加州聯邦地方法院核準聯電公司與美國司法部和解協定。聯電将向美國司法部繳納 6000 萬美元的罰金;
但即使如此,中國依舊是美光的第二大收入來源,依舊會對美光營收產生不小的影響,若放棄這一成的營收,無異于在它身上割一大塊肉。
烈日之下的寒冬
在二次禁售後,美光只是表示了會評估結論内容與後續行動,但市場可不會騙人,屋漏偏逢連夜雨,用來形容此時的美光再合适不過了。
美光今年 4 月剛發布了一份凄慘的财報,其經歷了 13 年以來的最大虧損,在 2023 财年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約 53%,至 36.9 億美元,淨虧損 23 億美元。為了應對虧損,美光進一步削減了支出,較 2022 年度縮減超過 40%, 2023 年的裁員目标還進一步擴大到 15%,跌和減成了這份财報裡最常出現的字眼。
在市場還原未轉暖之際,再遭遇中國的禁售,美光未來幾個月的營收繼續大跌似乎已成定局,光是評估内容和簡單行動已經難挽之後的頹勢。
不光如此,目前美光 DRAM 和 NAND Flash 存儲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主要集中在伺服器和汽車領網域,而手機等消費性電子占比較少,對美光來說同樣是個很大的壞消息。
根據美光的财報,汽車和工業終端市場目前占美光總收入的 20% 以上,增長表現穩定,其中第二财季汽車收入同比增長約 5%。美光 CEO 還強調了美光在汽車領網域的領導地位," 我們達到了新的客戶質量得分記錄,通過了業界首個 176 層 e.MMC 5.1 汽車產品的認證,并開始交付業界首個 176 層 UFS 3.1 汽車解決方案。" 他表示,在逐步放寬非内存供應限制和增加每輛車的内存容量的帶動下,汽車内存需求将在 2023 年下半年繼續增長。
如今來看,這部分需求增長可能會受到影響。作為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快的幾個國家之一,中國車企在汽車存儲上的采購迅速增長,而在相關禁售消息開來後,可預見的未來,不少國内車企就會轉而尋找其他的替代廠商,長期來看,美光預期的增長點反而會成為新的衰退點。
況且,即使美國之前曾經威脅,不允許日韓的廠商去填補美光被禁後的中國市場。但韓國貿易部副部長 Jang Young-jin 告訴記者:" 美方讓我們做什麼不做什麼,其實是我們企業的事。三星和 SK 海力士都有全球業務,将對此做出判斷。
實話說,今年存儲價格一路下跌,所有存儲廠商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即使是巨頭家裡也沒了餘糧,大家都得勒緊褲腰帶來過日子,但美光收獲的這一紙禁令,不單單是雪上加霜的效果,更是大幅延緩了它走出衰退所需的時間,這一點方才是最致命的
分析師也表示,他們預計從長遠來看,美光受到的打擊是可控的,因為其大部分存儲芯片輸出商品化,因此新客戶最終将抵消中國銷售的損失。SemiAnalysis 的首席分析師 Dylan Patel 則表示:" 在幾乎所有情況下,你都可以将美光内存部件換成三星或 SK 海力士,而無需任何更改。"
擁抱日本和中國台灣
實際上,這兩年美光雖然沒有在中國設廠投資,但在海外投資花錢卻一點都不手軟:
2022 年 6 月,美光新任台灣區董事長盧東晖表示,表示會持續加碼投資中國台灣,未來 2 至 3 年預計增加 2000 名員工,且在美光的技術推進藍圖上,2022 年下半年将開始導入 EUV 設備增加產能,年底前 1beta 量產,2024 年 1 Gamma 量產,同時還将設定研發走廊。
2022 年 10 月,美光承諾投資 1000 億美元在紐約州雪城附近建造芯片工廠,其表示這将是 " 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廠 "……
今年 4 月,美光在印度投資 10 億美元,開設 IC 封裝工廠;
今年 5 月,美光計劃未來數年内将投資 5000 億日元(約合 37 億美元),在日本工廠引入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花錢如流水的投資背後,押注的卻是美光在未來數年内的營收,如今它所經歷的衰退周期變長,能不能按計劃拿出相應的投資數額就很難說了,要麼投資規模縮減,要麼投資周期延長,這背後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不知美光是否做好了心理準備,能否拿出及時的補救方案呢?
據經濟觀察報引述消息人士的信息報道,有代理商指出,目前美光的部分型号已經無法進口了。在如此復雜的環境當中,如何妥善應對,這也是美光需要考慮的。
但對競争對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