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聯通已在内測?無Sim卡槽iPhone來了!蘋果有何陽謀?,歡迎閱讀。
國内手機普及 eSIM 的序幕,要在今年拉開?
據博主 @數碼閒聊站爆料,iPhone 17 Air 将取消實體 SIM 卡槽,國内某運營商正在内測應用于 iPhone 的 eSIM。幾乎是同一時間,中國聯通 iPhone eSIM 網站也被曝光,但網頁仍在内測中。經媒體查證,該網頁 JS 檔案包含「esimIphoneNumberTransfer」字樣,意味着 iPhone 支持實體 SIM 号碼轉換成 eSIM 号碼,此前發布的 iPad、Apple Watch 等設備均不支持。
(圖源:微博截圖)
在 eSIM 領網域,中國聯通與蘋果多有合作,而且聯通在 eSIM 布局較為積極,早在 2018 年就與蘋果聯合推出了一号雙終端服務,2020 年該服務從小範圍試點轉向大範圍推送。關于中國聯通為 iPhone 提供 eSIM 服務,在小雷看來可信度很高。
2022 年美版 iPhone 14 取消實體 SIM 插槽之時,國内就有許多消費者也盼望國行版 iPhone 取消實體 SIM,提供 eSIM 服務。如今,蘋果與聯通聯手,終于要滿足這一部分消費者的期待了。然而對于消費者而言,為設備加入 eSIM 是好事,取消實體 SIM 卡槽卻未必是好事。
在各大平台,小雷看到了不少介紹 eSIM 優勢的内容,所舉的例子無非是 eSIM 可以自由選擇運營商,換号較為簡單,可實現一機多号,還可以注冊國外的 eSIM,跨國出行或使用一些國外軟體服務較為方便。
而站在運營商的角度,eSIM 降低了用戶更換運營商的難度,導致用戶更容易流失,可能需要提高套餐的性價比和服務質量,才能留住用戶,行業競争将更加激烈。
但國内運營商對待 eSIM 在手機端應用的态度沒有美國運營商那麼積極,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手機領網域 eSIM 的需求度沒有部分網友想象中那麼高,而不是 eSIM 動了運營商的蛋糕。國内申請手機号碼簡單方便,真的打算更換手機号碼的用戶,不會被實體 SIM 困擾,還可以攜号轉網,在不改變号碼的情況下更換運營商。
(圖源:雷科技攝制)
對于用戶而言,eSIM 真正的作用在于可以減少對手機内部空間的占用。首台完全采用 eSIM 方案的手機,不是 Pro 系列高端旗艦,而是主打輕薄的 iPhone 17 Air。按照目前曝出的信息,iPhone 17 Air 厚度僅有 5.5mm,極度輕薄的機身,令其性能釋放和續航都将面臨嚴峻的挑戰,需要盡可能地高效利用機身内部空間,eSIM 則可以為其他配置騰出少量空間。
eSIM 的另一大優勢在于防盜能力強,只要盜竊者解不開手機密碼,就不能惡意使用手機号。安裝實體 SIM 的手機被盜,盜竊者可以将 SIM 卡拆下來使用,用戶需要盡快在 App 或到營業廳挂失和補辦新卡,以避免造成嚴重後果。在電信詐騙猖獗的情況下,eSIM 安全性可能更高。
在為手機減負的同時,eSIM 也帶來了一些難題,其中較為明顯的是遷移問題。一般來說,同品牌手機之間遷移 eSIM 難度較低,只需要 3 分鍾左右即可完成。不同品牌安卓手機之間遷移 eSIM,三星、谷歌開發的 eSIM 遷移工具能夠解決一些流程方面的問題,但具體難易程度還要看手機和運營商的政策。
(圖源:蘋果)
難度最高的則是蘋果和安卓手機互相遷移 eSIM,除了運營商兼容性問題,配置檔案、算法等方面也存在差異。盡管都基于 GSMA SGP 協定,但 iOS 與安卓管理系統不兼容,無法直接遷移配置檔案,三星、谷歌開發的 eSIM 遷移工具都不支持直接将 eSIM 從安卓遷移到 iOS 平台。
安卓與 iOS 平台 eSIM 互相遷移難易程度,最終取決于運營商和手機廠商的支持情況。如 eSIM 解決方案提供商 Holafly 表示,遷移前需要确認運營商和手機是否支持,随後在原手機注銷 eSIM,再向運營商發起申請,獲取新的二維碼用于激活 eSIM。整個 eSIM 遷移步驟不僅繁瑣,還需要等待運營商審核,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遷移。
相對而言,實體 SIM 遷移到新手機就簡單多了,任意運營商和手機品牌,拔出手機卡插入新機即可。
eSIM 的确存在一定的優勢,例如可實現一機超多号碼,通話、上網更方便,還能減少占用手機空間,方便廠商為產品配備更強的散熱、更大的電池、更大的相機模組等。但 eSIM 也存在劣勢,主要在于跨平台遷移麻煩,會對換機造成困擾,且對于手機設計的提升,并非每個人都需要。
作為 eSIM 的主要推手,國内正在從 3G 向 4G 快速進發的 2014 年,蘋果 iPad Air 2 就率先用上了 eSIM,2018 年蘋果又為 iPhone X 系列加入了 eSIM 功能,iPhone 17 Air 則是蘋果 eSIM 布局向下一階段邁進的關鍵。
iPhone 14 雖取消了實體 SIM 卡槽,但僅限于美國地區,中國、歐洲、澳大利亞等地區的新 iPhone,在支持 eSIM 的同時,也保留了實體 SIM 卡槽,iPhone 17 Air 或将成為蘋果第一款面向所有地區完全取消實體 SIM 卡槽的機型。該手機取消實體 SIM 卡槽,表面上是為了追求輕薄手感,實際上很可能是為了推動手機行業全面進入 eSIM 時代。
蘋果強推 eSIM 的目的,則可能在于提高用戶黏性。正如上文所言,跨平台遷移 eSIM 較為麻煩。一個 eSIM,就能讓 iPhone 用戶陷入更換為安卓手機困難的境地,從而促使用戶繼續使用 iPhone,增加了用戶的品牌黏性。
為加快 eSIM 的發展,蘋果還注重為 eSIM 打造更健康的生态環境。據 CIRP 統計,美國 67% 的蘋果手機以合約機形式銷售,相關法律規定要求合約結束後,籤訂合約的運營商必須允許用戶轉向其他運營商,AT&T 曾因禁止用戶通過 eSIM 轉網遭到蘋果舉報。
eSIM 與實體 SIM 哪個更好,因需求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 eSIM 為 iPhone 實打實的用戶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國内 C 端市場 eSIM 的應用現階段集中在智能手表、手環,B 端市場則主要應用在物聯網設備,iPhone 17 Air 完全取消實體 SIM,或将起到推動 eSIM 在國内落地的效果。
(圖源:fpt.)
按照 @數碼閒聊站的說法,安卓陣營也有廠商嘗試為搭載高通 SM8850(第二代骁龍 8 至尊版)機型的加入 eSIM,最快今年底上線,但 eSIM 能否落地還要看 iPhone 17 Air。并且安卓廠商同樣在開發輕薄款機型,取消實體 SIM 卡槽轉向 eSIM 的設計很可能會在輕薄機型上首發。
盡管輕薄機型不是必須取消實體 SIM 卡槽,但通過取消 SIM 實體卡槽提高產品一體性,卻可以成為輕薄款機型的主要賣點之一。
據市場研究機構 Statista 披露,2022 年全球 eSIM 連接數已達 4.6 億,預計 2027 年将連接數将增加至 19 億。
接下來幾年,全球 eSIM 連接數量都将保持較高增速,智能手表、物聯網設備依然會是 eSIM 連接數量增長的主力軍,手機方面則要看運營商和手機廠商的态度,以及消費者是否認為需要将自己的實體 SIM 卡轉換成 eSIM。
eSIM 的高集成度,能夠節省手機内部空間,有利于手機的新機内部設計。在應用場景方面,eSIM 更便于用戶更換手機号碼和運營商,但跨端遷移可能會較為麻煩,将成為困擾用戶的難題。eSIM 在國内落地并成熟後,運營商或許可以與手機廠商合作,解決該問題。
iPhone 17 Air 放棄實體 SIM 卡,完全轉向 eSIM,是消費者接受程度的一次試探。如果 iPhone 17 Air 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未來各版本 iPhone 面向美國以外的市場,也可能取消實體 SIM 卡槽,完全轉向 eSIM。
但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我們更在意的是用機是否方便,拔卡、插卡操作人人都會,遷移 eSIM 卻可能給部分用戶造成不便。而且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頻繁更換手機号碼和運營商,換機大概率比換号更頻繁。
至于 eSIM 節省内部空間所帶來的輕薄屬性,也要看是否符合消費者的具體需求,為兼顧拍攝、續航等屬性,相對厚重的旗艦機型未來很長時間内依然會是主流,iPhone 暫時也只有 Air 版本會走輕薄路線。
在 eSIM 與實體 SIM 争奪用戶的同時,小雷更希望蘋果能夠兼顧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同時為 iPhone 配備 eSIM 和實體 SIM 卡槽,而不是強迫用戶接受 eSIM。好在,iPhone 17 系列只有 Air 版本會取消實體 SIM 卡槽,如果市場反饋不佳,短期内蘋果其他版本 iPhone 應該會堅持美國以外地區實體 SIM 卡槽 +eSIM 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