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店招”禁用紅藍黑三色,城市管理不能“管而無理”,歡迎閱讀。
近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一帶,商戶接到城管上門通知,要求紅色、藍色、黑色的商鋪招牌更換顏色。4 月 7 日,有商戶向記者證實,其紅色招牌已經更換顏色。三河市城管部門回應稱,禁用紅色、藍色、黑色底色的門頭牌匾 " 是市政府城市規劃的要求 "。
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城市管理部門頻頻對店鋪招牌(簡稱 " 店招 ")發力,樣式、規格等都是其 " 下手 " 的角度。這些做法,往往被認為是市容美學下的權力任性,徒增商戶負擔,也抹黑當地營商環境,因此這類做法屢遭公眾質疑和輿論反彈。此番三河市城管部門從店招顏色上做文章,讓人們又一次開了眼界。
而且,三河市城管部門是在沒有政府檔案依據的情況下推行這個要求的。三河市城管局方面回應媒體稱," 有關部門會有檔案下發的,到時候會在公眾号上推送。" 工作人員說," 對,檔案還沒有,就是先行一步在改這個東西,按照城市規劃。" 這顯然屬于執法無據,師出無名,不合理不合規。
臨街商鋪是城市商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店招,是招攬顧客的商業牌匾,具有廣而告之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投射着城市營商環境的自由度和活躍度。
店招設計,對于城市管理部門來說,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安全和實用層面,設定安裝是否牢固、是否耐受風吹雨打,确保不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和傷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城市戶外廣告和招牌設施技術标準》(2022 年 3 月 1 日起實施),突出了安全至上原則。同時,一些城市發生的店招從門頭落下傷人事件,也警示城市管理須把确保店招安全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這些,實際上都給城市管理部門在店招管理上明确了着力方向,就是要圍繞安全第一的要求,設定戶外店招的規格大小、設立方式以及備案審批程式等,并加強對店招安全性的監督巡查。
其次,才是店招與城市美化的考慮。概言之,城市管理部門多把關、多檢查店招的安全性,才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只盯着店招的顏色、字體之類大做文章,反復折騰商戶,是一種城市管理理念上的跑偏,工作上的輕重颠倒,害多益少。
要看到,商鋪店招的千姿百态,也是城市文化最鮮活的注腳。過于強調店招整齊劃一,只能讓人對城市產生機械、呆板的印象。試想,不少老字号的商鋪店招,往往是名家書法,具有商業和文化的雙重價值。如若硬性把其字體樣式大小改變成某種統一的美術字,那無疑是對老字号文化的一種破壞。
簡言之,解決城市更新中的店招問題,城市管理部門既要找準工作方向,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保障店招的安全性層面,與此同時,也要提高城管從業人員的文化藝術專業素養,在城市美學的層面來考量店招設計的引導和管理。無論怎樣,都要抛卻城市管理上的想當然、沒來由,從而讓經營者更舒心,讓城市更有品位。
文 | 茅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