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數量份額雙降!5月僅新發38只,基金怎麼發不動了?,歡迎閱讀。
中新經緯 6 月 1 日電 ( 周奕航 ) 近日,新發基金數量和份額 " 腰斬 " 的現象引起市場關注。Wind 數據顯示,5 月僅有 38 只基金成立,發行份額 366.2 億份,發行數量及規模均創下 2023 年來最低記錄。
除此之外,5 月基金的發行數量還成為 2018 年 3 月以來的最低點,發行份額成為 2018 年 8 月以來的最低點。數量份額雙降背後,基金為什麼 " 發不動 " 了?
新發基金遇冷,醫藥板塊成熱門?
從 5 月新發的 38 只基金來看,債券型基金成了最熱門的選項,股票基金次之。其中,新發債券基金 11 只,發行份額共 239.16 億,占比高達 65.31%;新發股票基金 10 只,發行份額為 89.32 億,占比 24.69%。
至于具體產品的發行份額,在新發的 38 只基金中,僅有 9 只產品發行份額超 10 億。其中,由紅土創新基金發行的 " 紅土創新中證同業存單 AAA 指數 7 天持有 "、國投瑞銀基金發行的 " 國投瑞銀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 " 以及金信基金發行的 " 金信民安兩年定開債 " 三只債券型基金,分别憑借 69.18 億、49.2 億和 49 億的發行份額位居前三。
事實上,2023 年以來,公募基金公司發行產品的節奏明顯放緩。以管理規模前五的基金公司為例,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易方達基金共發行 19 只基金、廣發基金發行 13 只、華夏基金 26 只、南方基金 21 只、天弘基金 8 只,與 2022 年相比,發行數量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從新發基金關注的賽道來看,除了部分基金追逐 TMT、人工智能等熱門賽道外,也有部分新發基金選擇将醫藥股作為建倉的重要品種。為避免基金建倉後出現劇烈波動的情況,許多基金經理便将目光瞄準了此前超跌的醫藥股。
基金公司賣力營銷
針對基金發行遇冷、市場低迷的情況,許多基金公司也在近期開始了動作。除了銀行、券商、天天基金網等常規渠道外,甚至還有基金經理 " 轉戰 " 私募,去私募排排網做路演。
值得關注的是,招銀理财也出了一個 " 狠招 ",推出了業内首只 " 破淨 " 不收管理費的普通權益類基金,意在與投資者共擔風險。
除此之外,基金密集自購現象再次上演。繼 2022 年 10 月,公募基金自購熱潮過後,如今 " 自購風 " 再次興起。但與上次有所不同的是——此番自購更多體現在基金經理 " 自掏腰包 " 購買基金。
5 月 30 日,南方基金發布公告,基于對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旗下基金經理王博、駱帥、張延閩、李錦文于近日申購了所管基金產品,四位基金經理分别申購 100 萬元。
無獨有偶,匯添富基金也在同天發布公告——本着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基金經理徐志華将在 " 匯添富優勢行業一年定開混合 " 基金第二個開放期内出資 100 萬元申購基金。
針對各家基金經理密集自購的行為,光大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自購行為可以起到增強投資者信心、向市場傳遞積極信号的作用。
" 目前基金布局偏向左側,一方面,近期受經濟數據波動,市場經歷較為明顯調整,股市及基金整體估值處于低位;另一方面,從趨勢看,盡管月度數據有波動,但國内經濟仍處于復蘇軌道,政策環境支持等,對權益資產未來走向整體偏樂觀。" 周茂華補充道。
" 近期基金經理多有自購行為,一方面有助于完成自身基金的募集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振投資者信心,以促進潛在 LP 的認購決策。"IPG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中新經緯表示。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周奕航:[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
作者:萬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