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初秋時節避秋燥 謹慎貼膘護腸胃健康!,歡迎閱讀。
23 日是 24 節氣中的處暑。" 處(音楚)" 有 " 消止、隐退 " 之意,處暑指暑氣至此而逐漸消退。天高雲淡,涼風初起,北方開始感受到由夏轉秋的涼意。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金輝認為,處暑時節養生,需注意避秋燥、慎起居、調飲食。
" 秋季燥氣當令,容易犯‘燥病’,俗稱秋燥。" 李金輝建議,此時宜清淡飲食多喝水,以清淡甘潤養陰為主,多食新鮮水果蔬菜。此外,古諺稱 "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所以處暑時節,中午仍應注意避免高溫日曬,晚上及時蓋被,避免着涼。
起居方面,李金輝認為,大家晚上可提早入睡,并堅持午睡。" 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而年輕人有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精力更充沛。"
" 天氣由熱轉涼,‘秋凍’正當時,添衣不宜過快過多,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宜,有意識地讓身體凍一凍,既能幫助收斂陽氣,又有利于提高抗寒能力。" 但是,李金輝提醒,秋季寒熱交替常很迅速,老年人要特别留意溫差變化,适當添衣防涼,避免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發作。另外,居室白天多開窗,使空氣流動,以蕩滌室内溼濁之氣。
初秋處暑,天氣轉涼,食欲好轉,但謹慎貼秋膘,以免太多肉類高蛋白食品加重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李金輝指出,處暑之後,早晚溫差大,腸胃易受冷熱刺激,易痙攣,產胃酸多,抵抗力、适應性下降,易胃痛、反酸、腹脹、腹瀉、腹痛。如果感覺心氣浮躁或心火上浮,失眠、煩躁者可适當用酸味以幫助收斂浮火。例如,吃些山楂、醋等,以酸味收斂陽氣。不宜過早進行溫補,少吃羊肉、燒烤等溫熱之物,少吃韭菜、蔥、姜、蒜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
最後李金輝給大家介紹了幾個秋季養生保健小方法。
菊花百合大棗枸杞粥
菊花可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清熱解毒,對高血脂、高血壓、亞健康等慢性疾病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百合可養陰潤肺,清心安神,補肺陰清肺熱,止咳化痰;大棗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養心補脾,保護胃氣;枸杞子可滋補肝腎,明目,益精血。秋季此四物熬粥,可滋補五髒,清熱潤燥,尤宜于心神不寧、脾胃不和、髒腑虛弱者。
百合蓮子湯
适量百合、蓮子、冰糖熬湯、熬粥。蓮子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止帶,養心安神的功效,尤宜于調和心肺脾腎,不膩不燥。
茯苓山藥粥
茯苓利水滲溼,健脾,寧心安神;山藥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秋季多燥,對于痰溼較重的人來說,是祛溼的好時候。脾虛溼盛者,可用茯苓、山藥等食材洗淨炖粥以健脾和胃燥溼,為秋季健脾祛溼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