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體育經驗:乒乓球一天之内輸10場:推敲批評與鼓勵,促成愛的統一,歡迎閱讀。
「" 輸 " 與 " 赢 ",像硬币的正反面,當我們賦予 " 勝利 " 以 " 贊美 "," 批評聲 " 就會與 " 失敗 " 伴生。" 鼓勵 " 與 " 批評 " 本是愛的一體兩面 。球起拍落,勝負已定。運動員們該聽到怎樣的聲音? 」
2024 年的乒乓球亞錦賽落下帷幕,中國乒乓球隊在 7 個單項項目中獲得了 2 冠 2 亞的成績。
獎牌數與項目數量不相等的罕見戰績讓觀眾心理產生了巨大落差,震驚、疑惑、遺憾紛至沓來,而随着 " 一天之内輸 10 場 " 的詞條快速攀上微博熱搜,不同的聲音伴随情緒快速發酵。
(圖源大公文匯網 - 體育頻道)
主力隊員因病退賽、賽程過于緊張、年輕隊員比賽經驗不足 ...... 亞錦賽的成績受到許多客觀因素影響,但對于 " 所向披靡 " 的乒乓球隊沒能取得預期的好成績,評論區分立成觀點鮮明的兩派。
" 鼓勵派 " 認為亞錦賽并不是乒乓球運動最重要的 " 三大賽 " 之一,是小将們鍛煉心理素質、磨煉技巧;主力運動員以賽代練的好機會,運動員輸赢都應當被鼓勵。
" 批評派 " 則認為乒乓球應當保持世界領先的優勢,無論何種原因導致大規模失誤,都需要進行反思。
" 批評派 " 認為 " 鼓勵派 " 缺乏客觀理性的思維,鼓勵派則認為 " 批評派 " 忽略現實因素,懷揣着 " 唯冠軍論 " 的想法。
(亞錦賽期間熱搜)
事實上,在競技體育的場外,其他項目的輿論場也呈現着兩派争論的局面,這次熱搜上刺眼的數字吸引了更多圍觀者加入這場 " 論證 "。
在屏氣凝神的比賽中,人人都在為支持的運動員祈願一個圓滿的結局。
然而球起拍落,勝負已定,同心同向的喜愛分離出兩種迥異的聲音。它們從哪裡來,又該去向何方?
為了勝利:
世界說我不行,我偏偏最争氣
(" 國乒一天輸 10 場 " 微博話題下相關讨論)
" 輸 " 與 " 赢 ",像硬币的正反面,當我們賦予 " 勝利 " 以 " 贊美 ";" 批評聲 " 就會與 " 失敗 " 伴生。人類對 " 勝利 " 的渴望,早已在古老的血液中流淌。
奧林匹克濫觞于古代歐洲,無論是古希臘的摔跤比賽,還是古羅馬的鬥獸環節,人類都是通過競技釋放好勝、慕強的天性。
勝者王,敗者寇,以生命為賭注的競技成為現代體育的源頭。
(古羅馬鬥獸)
經過千年的發展歷史,體育運動取代了野蠻暴力的競争方式,但仍以最直觀最激烈的方式呈現身體素質和技巧的對抗。
對勝利的天然渴望是基因的選擇,但 " 如何看待勝負 " 卻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發生變化。
在《灌籃高手》之類的熱血動漫中,主角在少年時期種下一顆競技的種子,歷經無數次挫敗,用汗水和淚水澆灌它成長。道路越曲折,勝利越艱難,漫畫就越有看點。
(動漫灌籃高手)
" 全世界都說我不行,可我偏偏最争氣。"
這種不服輸的精神,被認為是職業運動員必備的特質之一,進而演化為人們眼中運動員的 " 天職 "。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 本職 "(job)," 天職 "(vocation)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運動員的本職工作是參與競技體育活動并取得報酬,而天職則是基于職業道德的理想目标,指向不惜一切代價取得勝利。
對于運動員而言,将取得勝利看作 " 天職 ",也許有助于他們在訓練和比賽中投入更多精力,取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賽場上的乒乓球運動員)
但對于觀眾而言,轉播忽略 預賽強調決賽的信息傳遞方式與古老基因共同塑造着他們的 " 體育審美 ",促使觀眾誤将運動員的 " 天職 " 當作 " 本職 ",容易助長 " 唯冠軍論 " 的出現。
如果不允許批評,則贊美無意義。我們固然需要批評聲音的存在,重要的是所謂批評以什麼為尺度。
此時,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讓運動員回歸 " 本職 " 的視線。
(咪咕體育亞錦賽期間首頁)
當我們将運動員看作一份職業,一場比賽如果不夠精彩,未能滿足觀眾的心理預期,可以被看作運動員從事本職工作時出現正常失誤。
這時,批評不再為了情緒的宣洩抑或沒有登頂的失望,而是為了更好的 " 工作 ",為了減少 " 失誤 "。
同樣,面對失敗與批評的運動員也有着需要學習的一課。
(運動員陳夢接受采訪)
不将自己的心 " 假于外物 ",向内修行,才是最為穩妥的方式。
觀看體育比賽是大眾的娛樂方式之一,盡管我們懷揣着美好願景,期待公眾能夠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心态擁抱體育,短時間内提升所有觀眾的素質并不現實。
無論我們如何利用算法規避非理智發言,都會有 " 漏網 " 的尖銳語言出現。這些内容無法回避,只能依靠當事人甄别與消化。
是否接受網絡信息的評價,能否正确處理壓力,正确接收有效信息,更高的心理素質,成為了新時代運動員核心素質最重要的一環。
當賽場聚光燈亮起,哨聲過後,運動員需要重振征服山峰的豪氣。
為了領袖:
強者向外 " 征服 ",觀眾向内 " 臣服 "
但回到 " 一天之内輸 10 場比賽 " 的輿論場中,所謂 " 批評 ",似乎并非主要源于輸掉的幾場比賽。
在批評派眼中,一小部分 " 鼓勵派 " 在一定程度上遮掩問題,有淪為 " 全全維護 " 之嫌,至此,問題的核心已無關于 " 唯冠軍論 " 的論調。
當問題被忽略," 球迷 - 球星 " 之間的關系也似乎在不斷扭轉,從而更趨近于 " 粉絲 - 偶像 " 之間的連接。
近年來,随着媒介和商業的共同作用," 體圈飯圈化 " 一詞已經不再新鮮。
粉絲像追娛樂明星一樣喜歡運動員,是因為他們找到了比明星更穩定的寄情對象。
頂尖運動員對自我要求高,是行業的佼佼者,承擔着社會賦予他們的使命。
人具有慕強的天性。無論男女,無論是異性還是同性之間,強壯、健康、有責任感的人天生會吸引他人的注意力,這是自然規律和基因共同做出的決定。
(奧運男 團賽場畫面)
在自然的選擇下,強者 " 征服 ",弱者 " 臣服 "。前者開疆拓土,後者本能擁護。" 征服 " 與 " 臣服 " 早在萬年之前就成為群居動物的兩種原始本能。
當我們被激烈的比賽吸引,便會渴望自己支持的運動員靠精湛的技藝獲得勝利。
一場比賽勝利後,我們還會期待下一場勝利,與運動員站在賽場兩端的另一名運動員,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可能影響運動員獲勝的 " 假想敵 "。
寄情于運動員可以帶給當事人更刺激的情感體驗,更加徹底地幫助當事人實現精神臣服。
高強度的體育比賽,勝負僅在毫厘之差,方寸必争的賽場上撰寫着一個個成王敗寇的故事。
(古羅馬鬥獸場)
這種向外的 " 征服 " 能夠同時實現粉絲精神上的 " 主動臣服 "。
層層選拔出的運動員體魄強健,意志頑強,通常以完美形象示人。
寄情于這些已經過篩選的運動員,能夠大大降低人腦構建出的虛拟關系中的不安全感,更容易獲得精神上的放松。
這在傳統的 " 明星 - 粉絲 " 關系中很難實現,大多數明星和同事之間都不會產生 " 攻擊性 "。
淘汰制選秀節目之所以受到歡迎,也是因為引入了競争機制,但無論制作多麼精良、競争多麼激烈的選秀節目,由于其播放周期較長,都難以和短頻快的體育比賽相提并論。
(選秀節目投票晉級制)
在粉絲經濟的視角下,粉絲認為自己購買了偶像的代言,幫助偶像運營飯圈。
他們付出了勞動和金錢,去置換一種類似戀愛的情感滿足,這種感情逐漸發展成一種隐形的契約。
如果偶像出現戀愛、花邊新聞、業務能力不過關等情況,在部分粉絲眼裡是對契約的破壞,不滿情緒由此產生。
(運動 員相關雜志銷量)
運動員沒有和球迷籤訂這種隐形的精神契約,本身并不被賦予這種期待,但逐漸上漲的代言費、巨大的商業價值,在客觀上改變了運動員和球迷的關系。
商業屬性的加強讓粉絲對球員有了更強烈的 " 接近感 "," 球場上的喜愛 " 下場為 " 生活中的喜愛 ",不知不覺中變了味道," 鼓勵 " 和 " 維護 " 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粉絲需要警惕是否進入了自己為自己塑造的海市蜃樓,一廂情願的維護會将運動員失真地高高捧起,可能導致運動員陷入虛幻的勝利中,削弱競技狀态。
而這,便無關于先天的選擇,而需要 " 有意 " 地學習 ......
為了純粹:
讓愛回歸賽場和運動本身
回溯過往,體育迷們曾通過報紙的互動版面與電視的滾動條目傳遞自己的聲音,彼時尚且有限的傳播空間讓運動員與迷戀賽場的觀眾們在因運動而遙遠地結緣。
随着網線延伸,運動員們帶着榮光以體育之名走向更廣闊的圈層,也讓許多原本不關注體育的新觀眾帶着向往與熱忱走向體育圈。而其中的某一部分,嫁接了既往追星的模式到體育明星之上," 體圈飯圈化 " 随之悄然而至。
( 商業品牌選擇運動員作為代言人)
雖然近年來我們一直在讨論體圈飯圈化,但是在觀眾内部,體圈和飯圈分化成了 " 雙軌制 ":
真正看球的球迷似乎不會加入飯圈化的輿論場,他們更多地關注球員的打法技巧和發展空間;
而處于飯圈之中,高度關注體育明星私生活和動态的粉絲由于缺乏相應的專業性,也不會貿然進入純球迷的輿論場。
也許體圈飯圈化只是社交媒體呈現出的表象,也許來自飯圈的聲音暫時蓋過了原本體圈球迷們的聲音,但并不能證明體育圈觀眾已經被同化。
(亞錦賽混合雙打現場)
" 鼓勵 " 和 " 批評 " 本是愛的一體兩面。
讨論如何 " 鼓勵與批評 ",并不是為了打倒一種聲音,樹立另一種聲音。
也許是 " 愛 " 幻化了兩道聲音的形狀,但在交鋒中更需要分辨 " 愛的本體"。
随着體育破圈發展走向更大的世界, 運動員們也不僅僅只停留在 " 場上 "。然而,場外的枝葉再繁茂都離不開 " 作為運動員 " 的根系。
運動員最根本的主體性表達永遠來自賽場,觀眾們得以擁抱 " 多元的體育 ",則更需要把他們還給 " 純粹的賽場 "。
(奧運會男團奪冠)
至此,觀眾才能找到 " 愛的回歸線 ",兩道聲音才能從對立到交融互補。
越是嘈雜的輿論場裡越需要對意義的探讨。
越是虛幻的賽博空間越需要看見真實。
(奧運會賽場觀眾)
而在這堂課裡,運動員、球迷、旁觀者都不能缺席。
黎明之前的夜最黑,武林高手往往在修煉成功之前最煎熬。
當問題避無可避,峰回路轉之時便不再遙遠。
當運動員和球迷沉下心,只能聽到乒乓球彈跳的回響和劇烈的心跳時,才能在賽事裡 "enjoy" 到真正的 "joy"。
(圖片素材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