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喜馬拉雅四衝IPO,新故事是AI和短劇,歡迎閱讀。
文|鋅财經,作者|孫鵬越,編輯|大風
今天(4 月 23 日),是第 29 個世界讀書日,也是喜馬拉雅第七屆 "423 聽書節 "。喜馬拉雅正式發布《2024 春季有聲閱讀數據報告》,将市場目光重新聚焦在在線音頻賽道。
《2024 春季有聲閱讀數據報告》顯示,在 2023 年,喜馬拉雅聽書用戶數增長 10%,人均年播放專輯數達 27 張。
在閱聽人人群方面,喜馬拉雅 40 歲以下用戶收聽占比 76%,30 歲以下用戶占比 35%,用戶呈年輕化趨勢;超六成用戶年聽書量在 11-30 部,人均單次聽書時長超過 30 分鍾。
雖然喜馬拉雅這份數據看似不錯,但在短視頻平台面前,卻相差雲泥。《中國短視頻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抖音日活數穩定在 6 億以上,快手日活用戶 3.76 億。
在資本層面,喜馬拉雅和在線音頻賽道同樣受到了冷落。據了解,喜馬拉雅在 2021 年 5 月、2021 年 9 月、2022 年 3 月連續三次上市未果。
在有聲書業務已經觸及天花板的當下,喜馬拉雅已經把業務的重心,放在了 AI 和短劇之上。
盈利背後的 " 慘痛 "
雖然一直沒有上市成功,但喜馬拉雅的 " 上市夢 " 從未冷卻。
2024 年 4 月 12 日,喜馬拉雅向港交所更新招股說明書,繼續推進港交所主機板上市進程,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
從這次更新的招股書來看,喜馬拉雅交上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招股書顯示,2021 年 -2023 年,喜馬拉雅經調整淨利分别為 -7.18 億元、-2.96 億元、2.24 億元。也就是說,連年虧損的喜馬拉雅,終于在 2023 年實現扭虧為盈。
那為什麼喜馬拉雅能在 2023 年一舉反虧為盈,拿下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呢?
答案正是最近爆火的一個名詞:财源(裁員)廣進。
從去年開始,喜馬拉雅就被多家媒體曝出進行全線裁員,比例約 30%,產品崗最多,運營其次。并且喜馬拉雅高級副總裁秦雷、首席内容官王朝陽等多位高管相繼離職。
喜馬拉雅一度表示這并非是 " 大裁員 ",而是 " 正常的人員汰換,目前喜馬仍在正常招聘,引入各領網域的優秀人才。"
但是招股書不會說謊,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在 2021 年的員工人數為 4342 人,等到 2023 年就只剩下 2637 人,兩年内員工人數減少了 1705 人,裁員比例高達 39.26%。
在招股書裡,我們能清晰的看出喜馬拉雅的 " 裁員廣進 " 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
早在 2022 年,喜馬拉雅十周年年會上,CEO 餘建軍表示,降本增效,打造可持續盈利能力将是喜馬拉雅核心的三個方向。
但喜馬拉雅下手的并不只是普通員工,還有高層的薪資。CEO 餘建軍的 " 薪金、工資及花紅 " 在 2022 年為 375.9 萬元,到了 2023 年直接砍半,為 179.8 萬元。另外兩位副總裁李興仁和财務總監沈結強,薪資也是打了對折。
CEO 帶頭降薪,促使喜馬拉雅的員工福利開支連續 2 年下降,從 2021 年的 1.92 億元,下降到 2023 年的 1.15 億元,下降比例高達 34.9%。
除了内部裁員 + 降薪雙管齊下之外,喜馬拉雅也在同步縮減過去重金投入的版權。
據媒體披露,除了喜馬拉雅早年買斷的頭部重點項目,後期新引進的版權都在想辦法逐步解約以實現降本。
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 2023 年營業成本 26.9 億元,同比減少 7.71%,占總營收的比重也由 48.1% 降至 43.7%;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等分别為 9.3 億元、20.7 億元,較 2022 年同比分别減少 0.75%、2.2%。
只能說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喜馬拉雅走的很堅決,哪怕背後付出裁員近 40% 人員、高層降薪一半,也要實現盈利。
廣告、月活雙雙下降
這種靠通過削減成本 " 省 " 出來的盈利,顯然背後的隐患也足夠的多。
對一個 App 打擊最大的,就是月活數據的下跌。
招股書顯示,2021 年 -2023 年,喜馬拉雅移動端平均月活躍付費用戶分别約為 1490 萬、1570 萬和 1580 萬,去年增長明顯放緩。
同時,日活用戶的收聽時長,從 2021 年的 144 分鍾,降到 2023 年的 130 分鍾。
不但月活下跌,付費用戶也在減少。
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移動端月活付費用戶 2021 年至 2023 年,其付費率分别為 12.9%、12.9% 和 11.9%,後兩年處于負增長狀況。
也就是說,在月活用戶、付費用戶和使用時間,三個 App 最關鍵的運營指标上,喜馬拉雅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或下降。
這對于喜馬拉雅來說,非戰之罪,而是因為整個在線音頻賽道,都出現不同程度衰退。哪怕是老對手 " 在線音頻第一股 " 的荔枝,過得同樣不好。
據荔枝集團最新發布的 2023 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财務業績,其月活減少超 700 萬,運營虧損超 6000 萬,市值蒸發了 97%。
荔枝對于在線音頻賽道來說,并不是最差的。畢竟 " 苟延殘喘 " 也是活着,而曾經的對手騰訊音樂旗下企鵝 FM,早已停止了運營。
顯然,作為在線音頻平台,喜馬拉雅的商業想象力已經接近匮乏,亟需找到新增長點。于是它盯上了這兩年最火熱的項目:AI。
喜馬拉雅推出 " 珠峰音頻 AI 模型 ",可以利用 AI 驅動的有聲讀物制作。畢竟有聲書是在線音頻賽道最核心的項目,艾媒數據顯示,在 2023 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音頻節目類型偏好中,40.19% 消費者會選擇有聲書,用戶對有聲書的消費偏好遠高于其他品類。
而 AI 技術所帶來的語音合成(TTS)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NLP),能讓喜馬拉雅們 " 批量化生產 " 有聲書音頻内容,不用再花費人工費聘請主播人工配音,大幅度降低了平台運營成本。
喜馬拉雅表示,AI 可貫穿着有聲讀物的預錄制、錄制、後期等全過程,相比于人工創作過程的時間,AI 的創作時間提效超過 50 倍;而由 AI 制作人有限參與的 AI 精制作,相比于人工創作提效超過 3 倍。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喜馬拉雅平台由 AI 制作的内容高達 2.4 億分鍾,占全部音頻内容的 6.6%。
在 AI 時代,似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一遇到 " 增長點匮乏 ",就會下意識轉型 AI,但真正能靠 AI 業務代替主線業務的,似乎還未出現。
喜馬拉雅擁抱 AI 的道路,還要走很遠。
當喜馬拉雅拍起了短劇
當下,除了 AI 之外,短劇的火熱程度絲毫不遜色,而很多人不知道,喜馬拉雅算得上一位 " 短劇老玩家 "。
早在 2022 年,喜馬拉雅與騰訊視頻、芒果 TV、快手、優酷、愛奇藝等影視平台合作,共計 30 餘部作品進行影視開發。
其中,最出名的一部是在騰訊視頻熱播的《傾世小狂醫》,改編自喜馬拉雅原創網文 IP《戰王寵妃之傾世小狂醫》。數據顯示,開播當天即位居騰訊視頻短劇熱度榜第一,上線首月累計分賬近 400 萬元。
在短劇嘗到甜頭的喜馬拉雅開始親自下場,于 2023 年 3 月就與多個合作方共同發起 " 喜萊塢計劃 ",進軍短劇開發賽道。
在 " 喜萊塢計劃 " 中,喜馬拉雅對外開放 IP 版權池 + 後分賬合作模式 + 影音文海陸空聯動 + 影視基金扶持。也就是說,喜馬拉雅将開放優質原創 IP,吸引外部合作方共創短劇。
據了解,在去年 12 月,喜馬拉雅旗下短劇平台 " 喜豹 " 推出多款短劇,如《回到古代當帝師》《天降萌寶:怪力媽咪惹不起》,分别登上當日榜單前十名的寶座。
還有《情深不悔,再愛難為》《藏心》《流光鑑良緣》等多部短劇已完成制作,即将登陸騰訊視頻等主流平台。
在今年 4 月 15 日,喜馬拉雅繼續推動 " 喜萊塢計劃 " 二期發布,并在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設立 " 喜萊塢基地 ",繼續推動喜馬拉雅的短劇業務。
當在線音頻業務逐漸觸及天花板的時候,喜馬拉雅選擇 " 左手 AI 右手短劇 " 的轉型之路。
只是這兩項高投入、高風險的新業務,能否受到港交所的喜愛,打開二級市場的大門,一切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