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五一最有含金量的二次元活動,還得是音律聯覺,歡迎閱讀。
五年沉澱,對于一個遊戲音樂會品牌意味着什麼?
在真正來到音律聯覺的現場之前,我想象過很多次自己将如何參與每屆散場後的 "dame dane" 合唱。
這是每次演出結束後的固定節目。我看過很多歷屆的現場視頻,鏡頭裡的《明日方舟》玩家們扯着嗓子,大聲合唱着這首或許是方舟最為著名的 " 二創 " 歌曲。但所有視頻都沒辦法傳遞的,是在成千上萬的和聲共鳴後,在玩家記憶中伴随着魔性畫面的旋律,竟然會生出一股令人感動的氣勢來。
而在 2025 年《明日方舟》音律聯覺音樂會的首日夜場,當合唱的餘音逐漸散去,它們逐漸成了我的 " 戒斷反應 " ——已經是第五屆了,不僅沒有習慣,反倒一屆勁比一屆大。
怎麼把一款二次元遊戲衍生的音樂演出品牌運營五年之久?這恐怕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畢竟,連很多遊戲產品本身,能活上五年已算 " 長青 ",要談成為 IP 或是文化符号,更多只是一種公關言辭。
二次元遊戲的線下演出,由于面向的核心人群和呈現内容原因,可以說比普通的音樂演出更加復雜,需要時間和經驗來沉積底蘊和 " 演出品牌價值 "。
如果沒有對演出行業和自身内容的深度了解,僅僅是模仿形式跟風而作,往往會出現遊戲公司把控能力外的狀況:最直觀的包括票務、搭建、燈光……即便這些硬性的環節沒出問題,一個半乃至兩個小時時長的演出裡,還有更多内容上的考驗。
像其他遊戲的專場音樂會,倘若遇到曲目、藝人等等層面的内容承載不足,場間便需要填充大量的粉絲互動來補時長;本身演出節目缺乏設計和巧思,後續也會缺失持續的讨論、反饋和衍生社群文化,玩家買完票就像看了一場春節檔電影,看完就忘了。
而音律聯覺作為傑出的行業案例,通過長時間的探索和改進,塑造了很難 " 為外人道 " 的體驗。在今年,鷹角不僅把音律聯覺開進了能容納一萬八千人的梅賽德斯 - 奔馳文化中心,而且在五一假期的四天裡連開 8 場,截止到演出開場前,已經有超過 48 萬人在售票平台點過 " 想看 ",每輪開票都是秒空。
但相比這些大到讓人失去概念的數字,這些演出市場上可以被量化的流量價值,唯獨音律聯覺的現場本身,更能回答 " 五年 " 意味着什麼。
1. 台前
《Mystic Light Quest》的歌名剛出現在螢幕上,場内瞬間一片沸騰。
而在此之前的演奏,每當幹員佩佩的身影在大屏上出現,就會引發一波歡呼。沒等燈光再次亮起,看台上就已經響起了 " 冰!冰!" 的齊聲呼喊。
雖然鷹角貼心地為《Mystic Light Quest》的歌詞标注出了羅馬音以便跟唱,但要說合唱聲最大的部分,還是 " 摻冰冰 " 的空耳。
圖片拍攝于聯排幕後探班
起初這首角色曲一發布,就因為空耳部分和 " 點開就出不去了 " 的洗腦旋律,造就了 " 賽博溜冰場 " 的熱梗。去年夏活時全網的熱度,也讓它成為了今年音律聯覺曲目預測中的 " 送分題 "。
" 送分題 " 不止一道。這屆的節目單裡,還有 5 首往年的曲目,是玩家們早就開始集體預習了的。
串聯起整場演唱會的小劇場叙事線,是一場塞壬唱片金曲評選的頒獎儀式。而幕間小動畫引出的,是去年十月的投票活動中,由玩家票選出的五首金曲。
來到第五年,無論是從演出叙事的設計上,還是從新增設的投票環節,抑或是從 " 熠曲豐碑 " 的主題命名中,一個關鍵詞都呼之欲出:" 回憶 "。
在獲獎金曲中,只要是有歌詞的,就會引發一場全場大合唱。其中,危機合約「黃鐵行動」的《Operation Pyrite》演出時,我觀察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景象:坐在我前排的一位觀眾,之前揮舞應援棒的動作雖然很雀躍,幅度卻一直很小,但在這首歌的前奏響起時,他忽然就把手臂舉到了半空。
或許是這首歌幾乎年年出現在音律聯覺上,在很多玩家的記憶中也擁有了《難忘今宵》一般的地位。歌曲前的幕間動畫裡,當台詞提到了 " 被一段旋律一次次帶回相同的夜晚 " 時,現場的觀眾就已經陸續喊起了 " 黃鐵 "。
等到鼓點和核嗓響起,就算是鐵 i 人,也很難抵擋跟唱的衝動,尤其是當副歌進行至 "Burn me to the ground!" 這一句時,現場爆發出了最整齊的合唱聲,近乎嘶吼。
而另外一種沉靜的情緒共振,則在《春弦》響起時達到了頂峰。這首曲目在投票中位列第六,因而它的出現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驚喜。
這首歌是在五年前的春天、新冠肆虐之時發布的。溫柔但卻有力的旋律,陪伴了很多玩家走過了那些孤離而又封閉的時期。
演出結束之後,我在 B 站看到了很多現場的 repo,很多玩家都提到了《春弦》和過去的那段春天
演出最後的感謝視頻,鷹角網絡聯合創始人海貓在其中提到了很多曲目,每一首背後,幾乎都有與玩家一起創造的回憶。
第五年的現場,就是被這種共同的回憶點燃的。而在幕後,我看到了音律聯覺鉤織回憶的過程。
2. 幕後
音樂本身就是一座無形的紀念碑,刻寫着那些私人卻也共通的遊戲記憶,而借由此與身邊人產生的情緒共振,正是現場的魅力所在。
這其實是我第一次同時來到音律聯覺的現場與後台。幕後探班時,工作人員告訴我:" 跟聯排的時候會覺得‘好看好聽’,但到了現場真的會很不一樣。" 而當我追問 " 究竟是怎麼不一樣 " 時,她卻只是笑笑,露出 " 明天你就知道了 " 的眼神。
後來,在正式演出的過程裡,和到場觀眾共同經歷過若幹大聲尖叫和幾近落淚的時刻,我才終于理解了 " 不一樣 "。
來自現場人海的震撼力 / 圖源小紅書
當《Operation Pyrite》演至尾聲,音樂淡出部分的燈光和螢幕畫面,在延續往年風格的基礎上做出了視效差異,舞台的下半部分,與樂隊成員一同被籠罩在紅色的光線之中。沸騰的觀眾席,也随着畫面安靜下來。
圖片拍攝于聯排幕後探班
看往屆錄播或時平時在耳機裡聽到這段時,我可能只會想到 " 要切歌了 " 或是 " 再來一遍 ",然而今年現場,在短短幾十秒内帶來了一種我從未感受過的意境:燈光與螢幕的靈活配合,在探班聯排時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探班之前,我曾經設想過,在更大的場子裡,會不會出現更多規格更大的舞台裝置。但當聯排開始後,我漸漸開始意識到,今年的視覺設計,并非是一味追尋 " 更大 " 的思路,而是通過各種細節組合,形成一種彼此呼應的震撼。
最直觀的是螢幕的設定。舞台背後的大螢幕可以抬升、展開,露出中間長條狀的小屏,台前的兩側和頂端也增設了大小不一的小屏。
在可拍攝曲目《Speed of Light》的現場,兩塊大屏微向中間傾斜,為螢幕上的公路帶來了延展的效果
螢幕多了,卻并沒有帶來給人一種 " 不知道眼睛該往哪看 " 的感覺。
聯排時,開場章節「移星桂冠」主題的歌曲,就讓我感受到了空間的引力。側邊長條狀的螢幕上出現了管風琴紋樣,頂端螢幕上則是玻璃彩窗,它們共同呈現出了一種奇妙的層次感,我發現自己的視線被自然地吸引到舞台中央。就在此時,一位身背翅膀的演員從空中徐徐落下,背後的大屏上恰到好處地出現了一圈光環。
到這裡,我終于沒能忍住," 哇 " 出了聲。而在正式演出中的這一幕,現場可以說是聽取 " 哇 " 聲一片。
帶我探班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雖然這次我看到的是聯排,但幕後工作人員仍在對演出進行最後的優化調整和完善,我發現,這種調整甚至會細致到側邊屏上的小動畫,或是字幕細節。
也有一些細節,或許是從策劃之初就已經埋下的小巧思。
在《時序花圃》的演出中,坐在内場的不少觀眾都聞到了一陣花香。不要懷疑,并非幻覺,而是鷹角的特意設計。所謂的 " 聯覺 ",就這樣從視覺聽覺又延伸到了嗅覺。在能傳遞氣味的手機被發明出來之前,這是獨屬于現場的體驗。
以後,如果當你聞到花香後就閃回到《時序花圃》的現場,也并非幻覺,氣味和聲音都能喚起更生動的回憶,也就是所謂的普魯斯特效應 / 圖為聯排時拍攝
幕後無數次對細微處的構思、推敲和完善,最終整合成了一場調動觀眾全部感官的演出。
就像在最後的彩蛋短片裡,海貓所說的那樣:" 從小心求證,到碰撞中精進,我們嘗試着,讓音樂成為故事拓展的另一種可能。"
/ 圖為聯排時拍攝
例如,在 UP 主魔法 Zc 目錄的探班視頻裡,一位工作人員這樣解釋了關于場館選擇的提問:" 大部分時間,不是我們要選擇哪裡,而是我們認為,能滿足構造、結構和承重等客觀條件的地方,本來就不多。在為數不多的地方裡,我們可能還要根據每個地方的檔期去合,跟我們檔期能不能合得上……畢竟今年是音律聯覺 5 周年,所以說我們還是比較努力地想把梅奔給‘拿下’。"
就這樣,音律聯覺一步步實現着種種創想。
梅奔入口處,玩家們早早來到現場等待晚上的演出
2022 年的音律聯覺,其實也落在了梅奔,但最終卻因為不可抗力,不得不以線上全球直播的形式進行。這曾經在玩家心中留下遺憾,而今年演出的場館再次定在梅奔,對很多玩家來說,是一種完滿。
他們也得以見證,這場足以稱之為盛會的演出,如裡程碑一般标記了音律聯覺走過的五年。
3.連接過去與未來
今年的可拍攝環節的曲目,是《明日方舟》六年前發布的「喧鬧法則」EP《Speed of Light》。記憶裡,這首歌讓我見證了 " 音角震撼 " 的出圈:當時一打開微博,就看到不玩遊戲的三次元好友轉發了這首歌,然後短短幾天後成為了舟友。
結束曲對現場觀眾來說意義非凡 / 圖源小紅書
這幾年來,在 " 不想做音樂公司的遊戲公司不是好遊戲公司 " 這條路上,鷹角确實越走越遠了。
從 ReoNa、DJ OKAWARI,再到最近發布的 EP《Heavenly Me》歌手理名、六周年印象曲《Eclipse》歌手 Aimer,在遊戲音樂的制作名單中,你可以越來越頻繁地看到眼熟的國際音樂人。
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鷹角與諸多國内音樂人的合作。
在去年,很多人通過集成戰略《探索者的銀凇止境》中的戰鬥曲認識了 Taiga 樂隊。這支由融合了民族元素的迷幻電子樂隊,用粗粝的呼麥加強了背景設定裡極地的神秘和蠻荒感。
對本土文化的敏感和使用的靈活性,可能是鷹角在音樂制作方面乃至内容創作方面都最難以復刻的特長。
使用閩南語演唱的 EP《浸春蕪》,是今年人氣最高的曲目之一。
在現場,我清楚地聽到了身後傳來的一句:" 這是我家鄉的歌。" 而當初在這首歌的評論區,我也曾經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感慨。
這首歌引發的共鳴也不僅僅來自于福建 IP。歌曲所對應的故事,寫出了國人文化基因裡普遍的對農耕和土地的復雜情感。" 神話也許會褪色,但生命本身不該斷絕。" 借此,本土元素并不僅僅停留在一種帶來新鮮感的點綴,而是植根在故事裡,借由音樂延展開來,最終觸達人心。
在各類分析中,音律聯覺總會被定義最早引發廣泛關注的泛二次元演唱會。早在舉辦第一屆時,音律聯覺就出現在了《2021 年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中,作為唯一的遊戲 IP,登上了票房場次綜合排序前十的榜單。
到如今,音律聯覺的規模也是眼下同類演出難以超越的存在。
整個五一期間,以上海為中心,大大小小無數場音樂演出正填滿國内的線下演出市場——在去年國内演出市場總收入持續增長達到了 796.29 億元的背景下,這樣的火爆景象,确實是順應其時。
但從 2021 年的疫情中就誕生的音律聯覺,卻不是尾随市場的注腳,而是最早支持市場、打開市場的一部分。在遊戲行業内,更是标志性的 " 打樣 " 與驗證。
從 2021 年的青澀到 2025 年的 " 老字号 ",音律聯覺讨論的議題早就已經跳出了 " 賣不賣得出去 "" 會不會有人來看 " 的範疇,反而更像一套 " 燒錢也要做體驗 " 的邏輯,屬于一個遊戲公司對于 " 内容現場化 " 的持續加碼——舞台上一件又一件與過往零重復的大型舞台藝術裝置,以及對現場内容呈現效果的極致追求,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樣的搭建規格,也往梅奔往年同期承接的、幾乎都是國内外頂流明星的演出看齊。疊加 " 黃金檔期 " 的要素後,音律聯覺不僅 " 拿下 " 了滬上最高規格的室内演出場館,而且還輕易做到了把票全賣光,它要關心的,也不再只是某一年的演出市場和票房——
而是鷹角一直以來拓展玩家文化邊界的願景之一:能不能讓更多玩家真正走出家門、參與到現場來,感受線下的共鳴。
一些玩家在梅奔旁邊的世博源頂層花園找到了隐藏打卡點,還在現場開展了一波無料交換
鷹角網絡聯合創始人黃一峰,就曾将音律聯覺作為一個典型場景,來舉例說明鷹角一直以來對 " 打破遊戲的邊界,讓遊戲的文化屬性從虛拟走向現實 " 的嘗試。
在這種思路的運營下,玩家對音律聯覺 " 一期一會 " 的期待,也已經遠遠不局限于演出内容本身,而是延伸到了與他人發生連接的種種瞬間。
在首場演出開始的前一天,就有很多玩家已經通過在快閃活動現場交換無料,提前進入了音律聯覺的氛圍。
而每年也都會有很多沒能來到現場的玩家,在等到官方錄播上線後,自發地組織起音律聯覺觀影會。
今年來到現場的玩家,也組織起了一場大型 " 線下團建 " / 圖源小紅書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幾乎每一年,都會出現對明日方舟生命力的感慨。
在今年音律聯覺最後的短片裡,海貓用這樣一句話作結:" 新的故事仍在繼續,我們對音樂的探索也從未停下腳步,只為在旋律中與你們的每一次共鳴,盡管每次我們依舊不那麼完美。"
緊接着,螢幕上打出了一行字:未來,你們也願意陪我們一起不完美下去嗎?
現場的一萬多名博士,立即用歡呼和掌聲回答了這個問題,而對于這篇文章開頭的問題,這或許也是最好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