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新品68元一杯?茉酸奶:原料沒有植脂末!狂開超1600家門店,加盟商:利潤率超50%,歡迎閱讀。
炎炎夏日,奶茶與咖啡繼續在現制飲品賽道上 " 卷生卷死 "。前有喜茶、奈雪的茶價格下調,後有瑞幸咖啡、庫迪咖啡的 9.9 元、8.8 元 " 貼身商戰 "。
酸奶這股力量卻逆勢而行,價格一個比一個貴。然而,在飽受價格吐槽的情況下,茉酸奶最近特别引人注目,因為它似乎還想賣得更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68 一杯?網友:我寧願花 100 元買個榴蓮!
"最便宜的選項是 68 元,我真的崩潰 …… 我寧願花 100 元買一個金枕榴蓮解饞,也舍不得花 68 元買一杯榴蓮奶昔。"
近日,茉酸奶上線了一份問卷調查,征集消費者對即将上新的貓山王榴蓮奶昔的心理價位,三個價格選項分别為 68 元、88 元、108 元,網友們的留言基本都是 " 喝不起 "。
" 問卷不等于實際定價。" 茉酸奶總部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對于本次問卷的後續及其相關產品的推出,公司仍在做考量與權衡。
" 問卷不等于實際定價,從公司層面來講,我們始終希望将最優質的食材從原產地帶給消費者,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優質食材的成本其實相對透明。" 茉酸奶總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消費者的各種争議,"我們認為是一個千店規模品牌會出現的輿情情況。我們也從幾萬份問卷中看到了很多支持與反對的聲音,這是茉酸奶需要的,在品牌發展的各個階段,消費者永遠是茉酸奶最為重要的考量。"
圖片來源:社交平台截圖
究竟有沒有植脂末?茉酸奶回應
" 一杯奶昔等于一顆牛油果。" 健康、用料貴(如牛油果、草莓)是茉酸奶為自己貼上的标籤。茉酸奶官網稱,茉酸奶甄選北緯 43° 黃金奶源,堅持讓食材還原自然的味道。
但人們的争議核心在于,茉酸奶可能使用了植脂末,這在高價產品中是不能被接受的。
植脂末也被稱為奶精,能夠改善食品的内部結構、增香增味。由于性價比高、且便于保存和使用,植脂末已經成為制作咖啡、茶、飲料和其他食品過程中重要的食品配料。植脂末的弊端在于其主要成分氫化植物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
據報道,網絡上流傳的茉酸奶制作原料,除牛油果等水果外,其產品還使用了名為 " 上野曼道牌雪糕 " 的原料,而網友質疑,上述雪糕配料中的 " 精煉植物油、葡萄糖漿和乳化劑 " 等成分很有可能是将植脂末的部抽成分拆解标注。
而據天眼查 APP 顯示,茉酸奶母公司上海伯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于 2023 年 7 月 4 日申請了" 上野曼道 " 商标,國際分類為 29- 食品。也就是說,茉酸奶使用的上野曼道原料為公司自有產品。
對此,媒體就上述争議向茉酸奶方面求證,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 目前原料确實沒有植脂末。"
而據紅星資本局報道,兩家茉酸奶門店均表示自家酸奶奶昔使用了奶漿,但他們對奶漿的定義與網友的不一樣。其中一家稱奶漿為純牛奶," 只是帶了點甜味 ",紅星資本局咨詢其是什麼品牌的純牛奶,對方表示不清楚。另一家則表示不清楚奶漿的成分,但當紅星資本局表示自己有減脂需求,在戒口奶油、冰淇凌等高熱量食物時,對方建議不要放奶漿。
狂開超 1600 家店,加盟商:利潤率在 50%~55% 左右
" 茉酸奶其實是奶昔,将乳制品和水果、堅果放在一起攪打均勻。一杯奶昔等于一整顆牛油果,受到都市白領與健身人群的青睐。" 加盟商李輝(化名)表示,"我們的利潤率在 50%~55% 左右,其實不高,因為用料貴。一杯牛油果奶昔裡有一整顆牛油果,草莓奶昔要放 10 顆草莓,也不像其他店那樣加草莓醬。"
另一方面,茉酸奶在各社交平台進行廣泛營銷。小紅書上有關茉酸奶的筆記超過 7 萬,抖音上更湧現了 " 茉酸奶的榴蓮來報恩了 " 等花樣打卡視頻。同時,茉酸奶也拿捏了消費者 " 薅羊毛 " 的心态,在李佳琦與品牌官方直播間出售優惠券。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3CCFA 新茶飲創新案例集》,從 2022 年 10 月到 2023 年 2 月,茉酸奶 " 三次官播從首次 422W 的交易額達到了 1568W",核銷用戶數約 149 萬人,其中核銷新客數占 61.31%。可見消費者大多是圖新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茉酸奶并非飲品賽道的新物種,但它真正火爆卻是在成立 9 年後。2014 年,茉酸奶于上海開出首店後,注冊資本僅 50 萬元的上海伯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卻一直保持低調,直至 2021 年的開放加盟店。截至今年 7 月 10 日,茉酸奶店鋪總數已超過 1600 家," 我們的直營店大概在 60 家左右。" 記者以加盟者身份咨詢時,負責茉酸奶店面拓展的劉劍(化名)表示。
" 現在來咨詢加盟的人很多,我一天要接十多二十個電話。" 劉劍說,茉酸奶如今已調高了加盟商的門檻,除了高于同行業的 40 萬元驗資外,還要求加盟者獨資并擁有至少兩年的相關從業經歷。
在如此之多的飲品加盟選擇中,堪比星巴克價位的茉酸奶,為什麼能短短兩年間吸引無數投資人開出千家門店?多位加盟商都向記者提到了茉酸奶作為奶昔品類的排他性,以及它瞄準的高品質生活人群。
2022 年 10 月,陳嘉(化名)的第一家茉酸奶店順利開業,在之後的 5 個月内,他又開了 2 家店。" 我社區店月銷售額在 20 萬元上下,另外的古鎮步行街店和萬達商場店,這兩家的月銷售額都在 40 萬元左右。我保守估計,半年到 8 個月的時間就能回本。"
最後,對于茉酸奶的此番 " 定價風波 ",有媒體評論稱,對茉酸奶高價和原料的質疑并非其根本問題。但需要意識到,當新茶飲忙于在產品、價格上内卷的眼下,茉酸奶的爆發得益于其專攻細分賽道的市場空白,但這類產品是可以被復制的。
目前來看,從星巴克、喜茶到第二梯隊的古茗與書亦燒仙草都在嘗試此類產品。而當添加了碧根果、開心果的牛油果酸奶們變得不再新鮮,茉酸奶的差異化優勢會被掩蓋,加上價格因素,人們很有可能流向其他品牌。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紅星新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杜蔚 丁舟洋)、公開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