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我辭退了一名核心高管:不躬身入局,别當管理者!,歡迎閱讀。
作者 | 沈東軍,萊紳通靈董事長兼 CEO,南京大學商學院博士後,澳門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博士
來源 | 領教工坊,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圖片來源于 pixabay
我曾 " 勸退 " 了一名戰區負責人,盡管這名管理者曾參與公司品牌更新和企業文化變革,屬于公司變革的核心成員之一。
他畢業于 985 名牌大學,進入公司前曾就職于世界五百強企業。相對于同級别的其他管理者,他有很多優勢,職場經驗豐富,管理知識應知盡知,而且是名牌大學理工科畢業,理性思維能力很強,公司推出的新舉措,新政策都能理解,總能舉一反三。
我不僅把他選入公司變革核心成員,而且所有重要會議都請他參加,一些名額極為有限的外部高端培訓,我也安排他和我一同參加。明白人都看得懂,他屬于 " 老板身邊的紅人 " 之一。
可是,他的績效卻非常不理想,而且人才盤點墊底。
Why?我打了一個大大的問号,為什麼這麼優秀的夥伴就是做不出業績?
躬身入局,不做旁觀者
曾國藩曾經說:"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胸)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羅振宇 2020 年跨年演講會上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條很窄的田埂上,兩個挑着很沉的擔子的農夫相遇了。
他們誰也不願意讓誰,因為路太窄了。如果誰先讓,就得從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裡,沾一腳泥。
田埂邊上站了好多看熱鬧的人。有的說:" 小夥子應該讓老大爺。"
有的說:" 擔子重的應該讓擔子輕的。"
眾說紛纭,可埂上的倆人誰也不理,就這麼大眼瞪小眼地站着。
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
過了一會,又走來一個人。他啥也沒說,推開吃瓜群眾,赤腳走到田埂裡,朝着長者說:" 來來來,我下到田裡,你把擔子交給我,我替你挑會兒,你這一側身,不就過去了嗎?"
看,一件貌似無解的事就這麼解決了。
有時候,只要身份稍微轉換一下,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置身其中的人,事情就會有所轉機。
清代名家曾國藩把這種人叫做 " 躬身入局的人 ",我們則把這種人叫 " 做事的人 "。
" 做事的人 " 不是在解決一個個想象中的問題,而是在回應一個個真實世界的挑戰。
最近美國首富兼首善比爾 · 蓋茨給 2020 畢業生致辭,說了這樣幾段話,引起我的強烈共鳴:
" 身為地球共同生活圈的一份子,你的行動将具有全球影響力。不管你的專業目标為何、不管你以哪裡為家、你怎麼定義自己,你将有或大或小的各種方式,讓這個世界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
然而,不要質疑你有發揮的空間,不論是眼下或是未來。畢竟,你所處的世界已經一次又一次證明了進步的可能──這個世界在戰争摧殘後重建、戰勝天花、喂養了不斷成長的人口,更讓超過 10 億人爬出赤貧。
這些進步不是意外或出于運氣。而是一群人許下承諾用人生與事業換來的,他們願意貢獻于共同的使命,推動我們前進,而你們跟他們沒有不同。"
比爾 · 蓋茨這幾段激勵人心的話,關鍵詞是 " 你的行動 " 和 " 許下承諾 ",這就是 " 做事的人 " 的兩個重要特質。
企業不需要兩手叉腰說漂亮話的人,身為管理者更不能如此,你必須用扎實的行動和過人的業績證明自己。
想過輕松惬意的日子,請不要擔任企業管理者。
躬身入局,不做聰明的混混一族
以客戶為中心,這是天才的玩法;以領導為中心,這是奴才的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則是蠢材的昏招。
大部分的人,潛意識裡都認為領導就是發布任務,然後監督别人去完成就可以了。
如果這麼簡單,那幾乎人人都是領導者,你說有可能嗎?
好的領導者除了和員工探讨願景、使命、價值觀外,更多的是用行動去感召下屬、感召同事,工作最困難的時候你和他們在一起,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同竭力去解決。為下屬的進步歡呼,更要為下屬的困難尋找解決辦法。
回到前面提及的那位被 " 勸退 " 的高管,他确實具備一名優秀領導者的很多外在條件,但他身上缺乏的卻是 " 躬身入局,挺膺負責 " 的精神。
我在詢問一些管理人員關于店鋪和部門問題的時候,一般聽到兩類回答:
一類是我們正在如何如何解決問題,他們是把自己投身進 " 局 " 裡,是主動跳進水田裡的 " 躬身者 "。
還有一類是他的回答基本都是要去問問下屬,他的工作就是 " 安排一下 ",仿佛事不關己高高挂起。
我喜歡的當然是 " 躬身者 "。
對于如何躬身入局,我有兩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躬身入局,要入下屬的局
作為上級,不能只是工作任務的布置者,要和員工一起探讨達成目标的路徑,越是困難工作,越是要給員工指導。
如果只是把公司的任務簡單的轉嫁給下屬,就沒有承擔起自己崗位應有的職責,得不到下屬和客戶的尊重。
第二,躬身入局,要入客戶的局
在公司裡每個崗位,每個部門都有企業内部的客戶,每個人的工作不是以上級領導為中心,而是要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賦能。
為客戶賦能就要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站在客戶的立場開展工作,要 " 躬身 " 入客戶的 " 局 "。
績效和滿意度差的管理者,多是不 " 躬身 "、不 " 入局 "。
那位被 " 勸退 " 的高管問題就出在這裡,這麼聰明的一個人怎麼如此不知局呢?
其實,像他這樣的管理者比比皆是,國企有,外企有,民企也有,他們是一群 " 聰明的混混一族 "。
但是,我不希望企業裡有這種人,透過業績考核和人才盤點,這些人就露餡了。
我們把 " 成就員工 " 列為公司願景,這種不入局的 " 戰區負責人 " 不僅成就不了員工,還耽誤了大家的前程。
說重了,這種人就是對公司價值觀的藐視。
傑克 · 韋爾奇的用人之道是,績效沒達标,價值觀與公司不吻合者,很簡單,馬上請他走人。
我們 " 勸退 " 這位 " 戰區負責人 ",也是這個理。
躬身入局,做組織的主人
之前有一篇文章《設一個 " 阿甘獎 ",認真為 " 傻瓜 " 鼓掌》,提到 " 那些最優秀的員工,既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靈活的,也不是最有經驗的 ",他們的成功靠的是累積微小進步的 " 復利原理 "。
留意首屆 " 阿甘獎 " 得主,他們的身上都有 " 躬身 " 和 " 入局 " 的優良品質,更有挺膺負責的擔當。
而觀察那些績效和滿意度經常墊底的人,他們或許專業水平并不差到哪裡去,工作表面上也做了不少,他們缺的是躬身入局的人生品質和挺膺負責的寶貴精神。
躬身入局者更可貴的地方,不只是對自己的業務或者自己下屬的業務深入其中,對于不在自己職責範圍的事務也能積極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提供建議和方法解決組織的問題。
不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能時時把自己當做 " 組織的主人 " 在行動。這種全局觀和責任感,其實就是一種領導力,每位管理者都發揮這種領導力,組織當然就擁有強大的領導力和戰鬥力。
" 躬身入局,挺膺負責 " 是對管理者 " 行動力 " 的要求。真正的行動是深入業務場景,和客戶、下屬在一起,共同解決問題、共同克服困難、共同面對挑戰、共同承擔責任。敗則拼死相救、勝則舉杯同慶。
身為管理者,你是時時刻刻也不能忘記 " 自己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 這個核心問題的思與行的。
你忘記了它,好像圖得一身輕松,屍位素餐,那不是耽誤事嗎?
我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 " 喬木型員工 ",他們有自己的願景和使命、看問題有格局、做事有責任,也願意學習,所以成長很快,慢慢成為企業的棟梁之才。
喬木型員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際工作中通過賽馬賽出來的,而不是相馬相出來的。
從員工自己的角度來講,是靠 " 躬身入局 " 才能磨砺成才的,既不被困難難倒,也不被短期利益所誘惑。
反觀那位被 " 勸退 " 的戰區負責人,很遺憾,身為管理者,他連 " 喬木型員工 " 的标準都達不到。
身為管理者,你不發揮領導力,就是浪費權力浪費光陰,嚴重影響團隊士氣,交出的自然是糟糕的業績,團隊對你的打分自然不及格。
不巧的是,我們這家公司,視 " 成就員工 " 為公司願景,那你自然沒有理由繼續呆下去。
管理崗位上的夥伴們,請好好珍惜你手中的領導力," 躬身入局,挺膺負責 ",帶着你的小夥伴們衝鋒陷陣吧。
在企業這個賽局中,不進則退,絕對沒有養尊處優這一說。
不明此理,等待你的只能是 " 勸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