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近9分,這尺度是愛奇藝能播的嗎?,歡迎閱讀。
《關于我和鬼變成家人那件事》正在中國香港火熱上映,豆瓣評分也保持在 8.9 分。
之前 2 月在台灣上映,票房破了 3 億新台币,進入台灣影史票房前 10。
可惜,我們還要過很久才能看到。
不過不要急,近期,一部類似《家人》風格的代餐來了。
同樣是笑到捧腹。
同樣是真的 " 有鬼 "。
兩位男主之間,顏值在線之外,還同樣有那麼一層看破不說破的 " 暧昧情愫 "。
更重要的是,口碑在線,豆瓣 2 萬多人打出了同樣的 8.9 分。
上次 8.9 的華語鬼怪劇,還是 2000 年的《我和僵屍有個約會 2》。
沒錯,由愛奇藝國際出品的台劇《不良執念清除師》。
膽小不敢看恐怖片的胖友不用害怕,因為這部片子會讓你笑到停不下來。
而同樣。
涉及的話題尺度也是我們無法觸及的。
01
畫漫畫的書法少年
這個染了半頭黃色狼尾發的高中生就是本劇的主角櫻木花道,哦不,叫蒲一永(曾敬骅 飾)。
看起來是個十足的不良少年。
成績墊底。
還時常無緣無故 " 欺負 " 學校成績最好的同學曹光硯(彭千祐 飾)。
和 " 天才 " 櫻木花道一樣,蒲一永的腦子看起來不是很靈光,但有一門絕學——
寫得一手好書法。
只是即使拿過書法比賽獎金,還是被爺爺痛批寫出來的字都是模仿名家字形,沒有心。
but,他卻誤以為爺爺在誇他?
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漫畫家。
只是他畫出來的漫畫啊,在網站上只有朋友在付費觀看。
收到的評論也大部分是差評。
以至于後來填寫職業規劃,剛寫下 " 漫畫家 " 三個字時,旁邊就傳來一聲輕蔑的嘲笑。
改變發生在一個早晨。
那天,他和父親跟着身為書法大師的爺爺去參加一個書法春聯的活動,一起搭公交車。
誰知道忽然一架飛機向着公交車衝過來。
頃刻之間,公交車被撕裂成了兩半,現場變得一片狼藉,觸目驚心。
父親死亡,爺爺昏迷,所幸,717 天後,蒲一永醒來了。
但自此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什麼變化?
簡而言之,他看到了常人所看不到的東西。
比如——
這個全身布滿開裂傷口的怪物。
比如——
這個一眼看上去就不像真人的 " 女鬼 "。
這個失去 " 兒子 " 的 " 父親 "。
這個年紀一直在變的 " 女孩 "。
你以為他們要附身?要替他復仇?
不不不,這部劇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不按照普通鬼片套路出牌。
你很難猜到下一秒是會讓你吓到大叫還是笑到頭掉。
其實怪物自己都不知道來這裡的目的是什麼,只是身體不由自主動了起來。只知道來找蒲一永就能得到幫助。
怎麼幫?
鬼不知道,人更不知道。
兩個 " 人 " 沒頭蒼蠅亂竄,再加上一個喜歡多管閒事的小警察陳褚英(宋芸桦 飾),一路讓人啼笑皆非,笑掉大牙。
是不是看到了《靈魂擺渡》+《夏目友人帳》的影子?
但這部劇拿到高分,靠的可不只這些。
02
書人心
《不良執念清除師》的外衣是 " 驅魔 ",内核卻只有一個詞——
情感。
就像蒲一永想要接替爺爺原先寫挽聯的工作時,店家老板卻告訴他,之前之所以會邀請蒲爺爺來寫挽聯,是因為他會通過死者的故事,寫出讓生者家屬受到安慰的挽聯。
最重要的是人心。
這,其實就是那些鬼魂找上蒲一永的原因。
劇裡找上門的那些鬼魂,其實都是某種執念的投射,如同那個穿着紅色古裝的女鬼所說,人類對一樣東西投射思念,久了這樣東西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這其實也是人心的一部分,人類的思念、悲傷、遺憾,
人的這些執念就像一面鏡子一樣,
被映照出來具象化的生命。
書法裡的人心之力,将他們召喚了過來。
第一個因為車禍死亡的人,其實是遭到了職場霸凌,因為不忍心被父母看到這具渾身上下好多處骨肉都分離的身體,才會選擇逃離案發現場。
但不讓父母看到屍體就是對他們好嗎?
這不見得。
蒲一永也一直在尋找父親生前的影像視頻,他希望知道父親在去世之前是否有受到什麼痛苦。
因為還沒找到,對于這件事的想象一直萦繞在他腦海裡。
這讓他很痛苦。
因此,在屍體回到原來的地方後,他希望能讓家屬自己選擇是否要看。
第二個找上門的紅衣仕女原本是一個男子的刺青,因為主人的屍體無人認領,一直在醫學院當大體老師。神奇的是,每次解剖完,他的身體就會自動愈合。
紅衣仕女希望在屍體完全腐爛之前找回主人的名字。
經過蒲一永他們的調查發現,原來這名男子是一個老師,父母去世後,他成為了一名公司職員,但因為難以融入到同事當中,他常常一個人在公司留到最晚才走。如果有人在公司加班到很晚,他也會留下來陪着他。
自從有了刺青之後,他總是對着刺青說話,刺青也漸漸有了記憶和情感。
而在一次寒流到來的夜晚,他一個人孤獨地死在了樓道裡。
現代人有多孤獨?
今年 3 月,日本政府公布了 2022 年孤獨和孤立的實際情況調查結果,有 2 萬人參與調查,回答 " 經常有 "" 有時有 " 和 " 偶爾有 " 孤獨感的人合計占比達到約 40%。
包括劇裡的菜鳥警員陳褚英,她便說經常會接到的一些民眾報案,三天兩頭打電話來警局,民警去到後确認沒事就要撤,對方會拿出好吃的找各種理由把人留下來聊聊天。也會有總是跑來所裡扯東扯西不肯離開的人。
現代的科技和通訊越來越發達,人心卻越來越涼薄。
而第三第四個 " 怪物 " 呢?
一個是跟着喪子之痛的男人走的 " 小孩 ",一個是被綁架的小女孩做出來的 " 玩偶 ",他們都是某種情感投射,是人心的具象化。
他們找蒲一永。
與其說是 " 消除執念 ",不如說,是解開那根繩索,把内心敞露開來。
所以蒲一永幫助那些鬼魂,何嘗又不是雙方在互相拯救?
書法裡蘊含的人心力量消除了鬼魂的執念,他們才能安然離開。
但蒲一永念茲在茲的,卻是通過這個能力,跟父親再見上一面。
這也是這部劇最讓人動容的地方。
03
現代版聊齋
所以發現了嗎?
遭遇職場霸凌的人,孤獨患者,失獨父母,明明是一部鬼怪劇,關注的卻是這些時常被我們忽視的群體。
更重要的是。
劇中,刺青仕女、标線型人行道上的守護神、河童等等這些随着現代文明誕生又漸漸隕落的精神信仰,通過鬼化的形式賦予它們生命鮮活的體驗,留下了他們存在過的痕迹。
這讓人不得不想到《聊齋志異》。
在《馬瑞芳解說聊齋》書裡提到,魯迅先生曾說《聊齋志異》" 異類有情,尚堪晤對 ",意思就是,《聊齋》中的那些異類有着可貴的感情,可以跟人平等地交流,他們是為了一個 " 情 " 字來到人間的。
但在社會上大多數人看到鬼依然是厭惡,驅趕。
比如第一次找上門的 " 怪客 " 循着黑色煙霧找蒲一永的過程中,途經了很多地方,因為原始人般上蹿下跳奇怪的行迹引發了大眾的關注,不僅是社交媒體上,被貼上難聽的标籤,還有人将直播抓他的視頻放出來。
到了現代,人們對鬼怪的恐懼感反而變成一種獵奇心理,但污名化的行為還是沒有變。
但僅僅是鬼怪嗎?
劇中有一個情節,刺青男子下班後,會在流浪漢周圍打轉。
為什麼?因為孤獨。
但同事的反應呢?
一個和流浪漢混在一起的人肯定是個怪人,而面對 " 怪人 ",公司立刻做出了辭退的決定。
沒有人關心,他為什麼要和流浪漢混在一起。
更沒有人關心,他為什麼要在一個人住的房間裡囤滿物資。
人們看到這樣的情景。
想的,只有驅逐。
雖然,《不良執念清除師》算不上什麼神作。
有些溫情橋段過于刻意。
有些喜劇橋段過于低幼。
每兩三集展現一個案子,也對劇情展開深入不夠,社會探讨比較浮于表面(尤其是第一集特别垮)。
但。
一方面,主創曾親口說,這個故事裡沒有感情線。
所以你能想到的狗血三角戀,希望出現的兩位男主情感線,都不會出現。
老老實實地拍一個職業劇(不知道驅魔算不算職業),拍一個鬼怪喜劇,放諸當下,已經很難得了。
在另一方面,即便拍攝底層,劇集依然有着樂觀的情緒。
男主的媽媽遭遇那麼大的變故,即便搬進了出租房,但她依然樂觀地面對這一切。
男主同學的父親,被裁員,做小生意不斷失敗,但依然沒有怨天尤人,情緒穩定屢敗屢戰。
這是獨屬于底層的堅韌。
也是創作者們 " 善有善報 " 的信心。
更何況。
能将這些拍攝出來,得到更多人的關注,這本身就是一種意義。
不是嗎?
還記得作家博爾赫斯曾在《聊齋》的西班牙語選本序言中說過:
幽默與諷刺的潑辣以及強大的想象力,用極普通的素材毫不費力地編織情節,其跌宕起伏如流水,千姿百态似行雲。這是夢幻的王國,或者更确切地說,是夢魇的畫廊和迷宮 ……使人依稀看到一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時也看到一種與荒誕的虛構的異乎尋常的接近。
我們慶幸。
這樣 " 真實 " 的荒誕虛構,還能在台劇裡看到。
本日打工人:坂元家的小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