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李小龍武功天下第一?妻子晚年透露:有一種對手令李小龍心生畏懼,歡迎閱讀。
是誰第一個把中華國術與電影結合起來,使中國功夫片風靡世界各地?又是誰突破國界,以精湛的武功和高超的演技成為 " 譽滿全球 " 的中國國術電影明星?
他,就是李小龍。
1940 年,李小龍出生于美國舊金山,父親是香港粵語片演員,不到 1 歲時他即跟随父母從美國回到香港,從小在香港長大。
1953 年,13 歲的李小龍已經學習了太極拳、洪拳、蔡李佛拳等諸家拳法,而後又在好友推薦下,拜入名師葉問門下,學習了詠春拳。
1956 年,由于熱衷于打架,李小龍被老師推薦參加了校際拳擊比賽,并加入了學校的拳擊隊。
1958 年,李小龍代表學校出戰,嶄露鋒芒,一舉奪得冠軍。同年,他還和弟弟搭檔拿下了全港恰恰舞比賽青年組冠軍。
不過緊接着在同蔡李佛派進行的比武中,李小龍不幸将對方打傷。
事後,1959 年,李小龍即被父母送回了美國,自此開始了在美國獨立讀書、生活的歲月。
初到美國,李小龍的日子并不好過,他不僅要忍受歧視,還需要打工賺錢以維持生活。
一開始在愛迪生職業學校讀書時,他曾靠教人恰恰舞賺錢,并在期間學習了螳螂拳。
1961 年李小龍又前往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戲劇和心理學,同時苦練武功。
1962 年,李小龍讀大二時,即在學校租了一個停車場角落,挂起了 " 振藩國術館 " 的牌子,開始靠教人武功賺錢,并且邊教邊練。
1964 年,李小龍在加州長堤獲得了全美空手道冠軍。有三名先後奪得過空手道冠軍和柔道冠軍的武林高手,不服李小龍,找上門來要和他再次較量,結果都被他一一擊敗。
就在這樣邊教邊練的過程中,李小龍将自己學到的拳擊、詠春、擊劍等各派功夫,去蕪存菁,熔舊鑄新,創出了獨屬于自己的國術流派,并于 1967 年正式确立自己的武道哲學名稱為" 截拳道 "。
這時,李小龍已經成為了新一代國術宗師,他在西雅圖設館授徒,國術館事業越做越大,并引發了一波中國功夫熱,讓 "KUNG FU" 一詞寫入了英文字典,讓西方人認識和學習了中國功夫。
事業成功之外,李小龍的家庭生活也十分美滿,1964 年,他同自己國術館的一名女學員琳達舉行了婚禮,婚後第二年又生下了兒子李國豪。
1972 年,美國著名國術雜志《黑帶》,将李小龍評為世界七大國術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李小龍已經攜妻兒從美國回到了香港,開始進軍武打片市場。
這之前,在美期間,李小龍曾應邀出演美國電視片《青蜂俠》和電影《盲人追殺》,并憑借銀幕上所展現的非凡武功表演,赢得了觀眾的廣泛贊揚,開華人進軍好萊塢之先河。
不過即便如此,偏見依然存在,當美國華納籌拍電視劇《功夫》時,制片商竟以個子矮、太中國化為由拒絕李小龍出演。
結果李小龍回到香港後,接連主演《唐山大兄》《精武門》和《猛龍過江》等功夫片,連創票房新高,取得空前成功。
其中,《唐山大兄》演繹的是華僑遭受當地惡勢力迫害、奮起反抗的故事。李小龍在其間扮演一名在忍無可忍時奮起搏擊的華僑青年,在影片中表現了自己獨創的 " 截拳道 " 中許多精湛的武功。
在《精武門》中,李小龍則扮演一位反抗日本浪人的精武門弟子,在影片中表現了單條雙節棍和騰空飛腿連踢三腳的絕招。
《猛龍過江》則是李小龍自編、自導、白己主演的影片,在其中他又一次扮演反抗當地黑社會欺壓華人的中國拳師,展現了難度大大增加的兩對雙節棍絕招,直令人眼花缭亂,拍掌叫好。
如此三部功夫片,基本奠定了李小龍的地位,自此名震海内外。
曾經拒絕過他的美國華納公司又回過頭來找他,與好萊塢著名武打明星聯合主演了《龍争虎鬥》,這也成為了李小龍第一次擔綱主演的好萊塢影片。
接下來,李小龍又自編、自導、自演了《死亡遊戲》,豈料,這部影片就成為了他的最後一部影片。
1973 年 7 月 20 日,就在《死亡遊戲》拍到四分之三時,李小龍突然暴死,送醫時心跳和呼吸便已停止,時年僅 32 歲。
李小龍逝世後,美國好萊塢電影城,建立了 " 李小龍紀念館 ",當地影迷還将 6 月 8 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 年,日本著名國術雜志《公映》把李小龍選為國際 " 十大明星 " 之一。
可以說,一代宗師猝然離世,留給了世間無限的遺憾和念想。
不過時隔多年後,有關李小龍實戰能力的争論在國際武壇上此起彼落,持正反兩方意見的輿論交鋒不斷。
也正因此争論,不少人站了出來,為李小龍武功再添力證。
在那個視頻資料缺乏的年代,李小龍生前并沒有留下太多的真實格鬥較量視頻,但這不代表他沒有實戰訓練。
在他生前,戰績可查,曾打敗過散打高手霍夫曼、跆拳道冠軍樸正義、菲律賓 " 棍王 " 伊魯山度。
其中,伊魯山度對李小龍由衷敬佩,還加入了李小龍的學生行列。
另外同李小龍交過手的美國著名柔道家西崗曾坦言:" 我對李小龍的參賽實力完全不存懷疑,于沒有規例的實戰場合,我更認為李小龍的‘可怕程度’,應該是比賽的 4 倍。"
如此,還有人質疑:" 李小龍作為演員,以表演為主,神話過了,看今天的自由搏擊運動員打法,就知道了。"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自由搏擊即起源于李小龍,美式自由搏擊的主要創始人和職業賽的推動者,還是李小龍的學生,早期的美式自由搏擊實質上就是截拳道的翻版。
對于演員和國術師這兩重身份,李小龍此前在拍攝《龍争虎鬥》時也曾做過回答。
當時飾演島主韓先生的前輩演員石堅見小龍在為電影勞心勞力之餘還不斷抽時間練功,便在化妝間趁着無人之際,向正在進行熱身運動的世侄小龍勸解道:
" 小龍,以你現今在戲行的成就,不須練得那般辛苦,是放松下來的時候了。"
而李小龍卻答:" 堅叔,對我來說,電影仍然是副業。"
另外在《龍争虎鬥》中飾演和李小龍賽場較量角色的空手道冠軍羅拔窩也曾提及,他當時曾和李小龍以自己擅長的半接觸空手道方式打了一場,最後也是李小龍赢了。
如此,李小龍的武功其實已經公認達到了天下第一、登峰造極的地步。
可是,他的妻子琳達在李小龍傳記《我眼中的布魯斯李》中回憶起來,卻道:其實李小龍也怕一種對手。
有一次,琳達曾問李小龍是不是天下第一,不怕所有對手。李小龍卻搖着頭道:" 我不是天下第一,其實我很怕一種對手。"
" 你怕什麼樣的對手?" 琳達很驚訝地問。
李小龍道:" 我不怕會一萬種招式的人,我怕把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對手。"
其實,李小龍自己,正是這樣一種把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人。他練招式始終精益求精,嚴格要求自己,最終在武學上達到了别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而無論是作為傳播祖國國術的志士,還是影壇巨星,李小龍的人生傳奇,都令人敬佩。
素材來源:
[ 1 ] 于劍波 . 國術影星李小龍 [ J ] . 電影評介 ,1985, ( 10 ) :31.DOI:10.16583/j.cnki.52-1014/j.1985.10.035.
[ 2 ] 任萬傑 . 李小龍最怕的對手 [ J ] . 中學生閱讀 ( 初中版 ) ,2014, ( 14 ) :43.
[ 3 ] 歐陽志霖 . 李小龍——永恒的神話李志遠先生訪 · 談錄 [ J ] . 拳擊與格鬥 ,2006, ( 07 )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