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牽手以後的大眾和小鵬:誰能幫誰?,歡迎閱讀。
" 小鵬要教德國人造車了!"
" 中國自主品牌又又又赢麻了 "
" 用不了多久,中國汽車工業将會站在世界之巅!"
7 月 26 日晚,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先生與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先後曬出一起的合照,配文的内容與大眾集團當晚宣布注資小鵬汽車 7 億美元的公告相得益彰。
一邊是雄踞市場多年歷經近百年沉澱的傳統豪強,一邊是危機環伺成立不足十年的中國新造車,這種破天荒的官宣「牽手」迅速登上了熱搜,也使得今天互聯網上仿佛遍地萦繞着 " 揚眉吐氣 " 的自豪感。
人人都知道中國電動車出息了,但那個被網友調侃非常 " 土 " 的小鵬一下子成為全村最靓的仔還是頗有些出乎意料,根據接近合作的知情人士透露,大眾與小鵬汽車的接觸,早在去年四季度就開始了,且大眾方面更為主動。
如果消息屬實,至少能夠說明大眾集團開始真正正視自己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的掉隊或不足,并認可小鵬作為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的價值,與此同時,相比前段時間中東土豪 " 輸血 " 高合、蔚來不同的是,新勢力也從此有了百年車企的信用背書。
眾所周知,小鵬汽車在新造車中的标籤就是智能化,智能座艙、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領網域都處于領先水平。小鵬汽車的 XNGP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ADAS ) 從 2019 年起開始研發,并于今年 3 月進行了更新,如今已經能在北上廣深四座城市實現城市和高速的領航輔助。
與此同時,小鵬汽車還專門打造了一個算力規模達 600 PFlops 的智能駕駛計算中心。總的來說作為一家中國本土新勢力車企,小鵬汽車在智能駕駛層面也具備數據層面的本土化優勢。
相反大眾電動汽車的最大短板,不是三電,恰恰是智能化。就拿 ID.4 來說,中控屏的互動和軟體問題便是這款車型投訴的重災區。2023 年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純電動車銷量只有 6.24 萬輛,同比下降了 2%,如果按照貝瑞德預測的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将在 2025 年達到 50%,那麼此時此刻時間就是金錢,和條件技術已經成熟的中國企業合作便是絕佳途徑。
小鵬自去年受困于 G9 上市 " 沼澤 " 後,今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根據小鵬發布的财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 17 億元擴大到 23.4 億元,毛利率也從 12.2% 跌到了 1.7%。面對巨大的财務壓力和百年車企抛來的橄榄枝,需要 " 救急 " 的小鵬沒有理由拒絕。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花了不到 300 天就敲定的合作,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畫畫重點?
小鵬技術變現
公告透露,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籤訂了技術框架協定。據悉,何小鵬在合作敲定後與投資人進行了一次線上溝通:首先未來的合作是長期戰略性合作,小鵬扮演的角色類似技術平台公司,負責提供智能駕駛系統,并在 2024 年—— 2025 年收取來自大眾的技術服務費而非技術授權費,直至 2026 年車型投產後按照銷量規模獲取收益,這也就意味着從明年起将會在小鵬财報的毛利率裡看到很大變化。
德系内外飾 + 中國智能
其首先雙方計劃共同開發兩款專屬中國市場的大眾汽車品牌電動中型車,作為大眾 MEB 平台電動車的補充,2026 年推向市場。值得一提的是,與小鵬汽車進行合作的主體,是位于安徽的、新成立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這家新近成立的公司,将主攻全新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開發,可以說是大眾集團在沃爾夫斯堡以外最大的開發、創新和采購中心。
而 2026 年這個時間點與現任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Oliver Blume)計劃推出的 SSP 純電平台的時間點一致,按照大眾的規劃,大眾安徽預計到到 2029 年生產 35 萬 -40 萬輛汽車。
也就是說三年後,大眾安徽即将投產的兩款挂大眾标的純電新車(目前來看有可能是一款中型轎車和一款中型 SUV)将被寄予厚望,而這兩台車首先是基于各自核心競争力和 G9 車型共同研發,在研發過程中小鵬将貢獻智能平台和軟體,上車體和車型設計,内外飾由大眾開發。
奧迪上汽合作啟示
其次就是奧迪與上汽集團的合作,根據此前上汽官宣的消息,奧迪将使用的是智己的電動車生產平台,這次合作涉及三電系統、下車體、智能駕駛等方面。
眾所周知,奧迪在長春早已經建好了一條純電動平台的生產線——即在 2024 年與保時捷聯合開發的 PPE 平台,支持 800 伏三電系統,是一個非常先進的電動化平台。與智己的合作奧迪的策略意圖十分明顯——雙平台發展方向,即把技術這個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既緩解了智己研發的資金壓力,奧迪技術上的容錯率也大大提高。
從奧迪與上汽的合作邏輯來看,此次大眾與小鵬的合作也是一次雙赢的舉措,一方面小鵬未來擁有了一份可觀且穩定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大眾花費較少的代價收獲了一位 " 智能 " 賽道的強勢隊友,早在與小鵬合作之前,大眾便意識到了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的智能化定是未來競争的決勝點,包括地平線、中科創達等有着 " 智能 " 标籤的企業都出現在了大眾合作的名單裡,即便未來脫鉤等最極端的情況發生,大眾的智能化業務依然會正常運行和發展。
最後,其實能夠理解大家見證歷史的欣慰與喜悅,但必須承認那些百年車企遠未像網上流傳的那樣走向潰敗,自主品牌與其依然在底盤行駛質感、品牌建設、海外出口運營等層面有非常大的差距,此次合作大眾在供應鏈、制造以及銷售方面的優勢也是被外界共同認可的,相信小鵬選擇大眾除了緩解财務壓力外更重要的是能夠與其有更多的合作前景和商業模式的切入機會。
未來類似 " 大 "" 小 " 攜手這樣的商業合作一定不是孤例,畢竟在越來越卷的中國市場誰又不是各懷心事的同時依然選擇同舟共濟呢!
" 如果說汽車工業的昨天來自歐洲,那麼汽車工業的明天很可能會在中國。" 這則來自大眾前掌門人卡爾 · 哈恩的預言一語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