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一汽奔騰新一輪增資引戰:股改、技術、資本的三重解題,歡迎閱讀。
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信息顯示,一汽奔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一汽奔騰 ")正式啟動新一輪增資引戰。這是繼 2023 年引入悅達集團後,其再次面向市場引入戰略投資者。
此次引戰将重點面向地方產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和中國一汽戰略合作夥伴,即試圖通過引入不同行業背景和資源優勢的股東,實現資源整合和戰略同步,為新能源轉型帶來多元的資源和支持,以加速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關鍵階段,據乘聯會數據,2024 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突破 40%,市場競争從 " 增量擴張 " 轉向 " 存量博弈 "。傳統車企如何突破體制機制束縛、重構核心競争力,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作為中國一汽自主機板塊的重要戰略支點,一汽奔騰以股份制改革為突破口,以百億技術投入構築產品護城河,再借資本力量撬動產業鏈協同,短短兩年間完成了銷量翻倍、技術架構成型、資本運作更新的 " 三連跳 ",實現了從 " 改革自救 " 到 " 進階破局 " 的轉身。其轉型路徑不僅為傳統車企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本,更折射出國資央企在新能源賽道上的戰略決心與行動效率。
從機制破冰到市場突圍 股改兩年釋放新活力
一汽奔騰成立于 2019 年,在面臨產業變革推進自主品牌發展的使命下,中國一汽将奔騰定位為 " 自主銷量的重要貢獻者、新能源轉型的先行突破者 "。
于是,如北汽新能源、廣汽埃安等一樣,一汽奔騰于 2023 年正式啟動股份制改革,試圖通過資本結構優化與治理機制革新,加快轉型發展節奏。2023 年 9 月,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江蘇悅達集團,這一舉措不僅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更實現了從 " 單兵作戰 " 到 " 資源協同 "。
以鹽城新能源基地為例,這一總投資超 50 億元的項目從立項到首款車型奔騰小馬下線僅用 18 個月,創下行業速度紀錄。南北雙基地(長春 + 鹽城)的產能布局,則形成 40 萬輛年產能的規模效應,支撐 " 燃油穩基盤、新能源拓增量 " 的雙線戰略。
此外,悅達集團作為悅達起亞的母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廣泛,擁有國新新能源、悅達延鋒汽車部件、悅達新能源電池等在内的汽車產業全鏈條生态體系,為一汽奔騰帶來了強大的渠道資源和技術協同性。
去年 3 月,一汽奔騰股份制改革落地," 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 " 正式更名為 " 一汽奔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股權多元化不僅優化了一汽奔騰的治理結構,更通過外部資源導入激活内生效率,成功打破 " 大企業病 " 的痼疾。
此外,股改後,一汽奔騰推行董事會決策與職業經理人負責制,治理結構更加清晰,企業運行效率與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提升,在應對市場變化時更具敏捷性與靈活性。接近一汽奔騰的消息人士透露,混改後一汽奔騰的決策鏈條縮短 30% 左右,產品開發周期大幅壓縮,同時,薪酬體系引入超額利潤分享、股權激勵等市場化工具,核心團隊穩定性顯著增強。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信息顯示,一汽奔騰 2024 年新增有效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 3 倍數。且如 " 基于 CATIA 多模塊的車身線束 3D 布置方法 " " 基于社會關系圖譜的拟人化車載語音助手系統 " 等專利,表明其在智能化領網域有了顯著的技術突破。
資本注入直接推動了產品矩陣的更新。2024 年推出的悅意 03、奔騰小馬等車型在 C 端快速上量。奔騰小馬上市後連續多個月銷量破萬,成為細分市場 " 國民神車 ";而定位年輕家庭的悅意 03 具備大續航、大空間、大廠造三大突出優勢,在緊湊級 SUV 中極具性價比。2 月份,混動車型悅意 07 亮相;4 月的上海車展上,定位 B+ 級旗艦的悅意 08 亮相,一汽奔騰正式開啟平價突圍與品牌重塑。
股改帶來的制度紅利也直接催化了經營效率提升。2024 年奔騰品牌銷售 15.8 萬輛,同比增長 25%,創十年來最高水平。其中,奔騰品牌新能源產品銷售 8.2 萬輛,同比增長 214%,新能源滲透率達到 55%,遠超全行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今年一季度,一汽奔騰銷量達 3.9 萬輛,同比增長 47.4%,其中新能源銷量 2.8 萬輛,滲透率達 73%,成為銷量增長主要驅動力。
百億研發長周期投入悅意序列構建技術護城河
在新能源轉型的關鍵階段,一汽奔騰将技術創新作為核心戰略。過去三年裡,一汽奔騰斥資百億,打造悅意序列,形成了 " 越影平台 + 逐日動力 + 如意座艙 " 的覆蓋平台、動力、座艙、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在内的完整技術架構。
其中,越影平台是悅意序列的技術基石,具備五大核心優勢:超光架構實現多網域融合和智能駕駛;百變舒乘支持軸距靈活調節和續航自由拓展;靈馭能效在— 35 ℃至 60 ℃極端環境下保障能耗;星馳底盤操控靈敏度達 1.84g/100 °,制動距離小于 36 米;磐石安全構建 " 六位一體 " 防護體系,涵蓋事故前中後全流程。
這一平台已應用于悅意 03、悅意 07 等車型,其中悅意 03 基于該平台開發,擁有 78% 的得房率和 11.8 度的最低電耗,搭配充電 10 分鍾補能 120km 的快充技術,續航裡程達 565 公裡,并首發 DeepSeekAI 大模型。
逐日動力是悅意序列的動力核心,包括 BMP 超能純電、超級混動和超能增程三條技術路線,既能夠兼顧南北氣候差異與用戶場景需求,還能應對三、四線城市充電設施不足的情況,多路線兼容又可應對市場和技術路線的變化。
例如,BMP 超能純電系統的極鷗電驅與裝甲電池組合,實現 60 萬公裡運行零故障,綜合效率行業領先,充分滿足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BMP 超級混動搭載熱效率 45.21% 的發動機,混動系統綜合效率達 92%,百公裡油耗低至 1.58 升,實現了動力與能耗的極致平衡;BMP 超能增程技術在電機綜合效率、發動機熱效率、油電轉化效率等方面行業領先,綜合續航超 2000 公裡,解決了用戶的續航焦慮。
如意座艙由一汽奔騰自主研發,具備絲滑、妙趣、律動、靈智四大核心 DNA。其搭載的 AI 大模型支持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體驗,互動響應速度對标 iPad,應用加載速度達秒級。此外,座艙還與火山引擎合作,推動 AI 智能更新,并與 Unity 合作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
依托于雙平台架構良好的平台化、模塊化特質,一汽奔騰不僅節省了產品開發資源,而且大幅縮短了整體研發周期,進而實現奔騰產品的快速擴展。按照規劃,未來 2 年悅意将投放 6 款產品,構建 E/P/R 三大產品矩陣。包括 A0 級純電轎跑悅意 05、增程 / 純電雙能 SUV 悅意 07,覆蓋 8 萬 -20 萬元主流價格帶,涵蓋城市通勤與家庭多場景使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3 月份,一汽集團與零跑汽車達成合作,作為一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一汽奔騰也将受益于雙方在零部件等關鍵領網域的降本增效。
資本杠杆撬動戰略升維生态聯盟重塑競争格局
在新能源競争深水區,單一車企難以覆蓋全產業鏈技術需求。因此,一汽奔騰頭部企業緊密合作,構建開放、共赢、可持續發展的生态圈,再以 " 生态聯盟 " 破局,打造 " 縱向技術協同 + 橫向資源互補 " 的生态網絡。
在生态聯盟和縱向技術協同方面,一汽奔騰 2 月份與地平線達成合作,地平線的高性價比的芯片方案,與一汽奔騰在 10 萬 -20 萬元主流價格區間車型上的布局形成戰略契合,将雙方共同推動智能駕駛技術正從高端車型向主流市場下沉。一汽奔騰還與華為合作搭載鴻蒙 OS 4.0 車機系統,與科大訊飛共創車載語音助手 3.0,支持方言互動與多輪對話,為消費者提供 " 高配不貴 " 的智能體驗。
需要注意的是,在構建起開放共赢技術生态的同時,一汽奔騰也以技術創新和資源不互補,鞏固自身護城河。一汽奔騰也在前沿技術領網域進行布局值得關注,根據億緯锂能的公告,一汽奔騰已就 4680 大圓柱電池量產應用與之達成合作;一汽奔騰還聯合寧德時代研發新一代固态電池,計劃 2026 年量產。
資料顯示,2024 年,一汽奔騰技術合作方數量超 20 家,覆蓋智能駕駛、電池、芯片等核心領網域,形成 " 去中心化 " 的創新網絡。這種 " 開放而不失主導 " 的生态策略,不僅打破了 " 綁定單一巨頭 " 的行業慣例,規避了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的風險,為一汽奔騰構築起差異化技術護城河。
作為央企品牌,一汽奔騰也有着強烈的行業擔當。在不久前的悅意科技日上,一汽奔騰與中汽中心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全網域安全白皮書》,通過專項合作,未來雙方将以汽車安全為核心,重點通過深度融合智能科技與安全設計,從用戶關注的車身、座艙和電池安全共研新能源汽車安全新标準,為用戶打造更加安全、安心的出行體驗。
渠道和營銷體系是生态聯盟落地的關鍵載體。繼 2019 年啟動 " 千網煥新 " 計劃後,奔騰取了自主建設、聯盟以及合作等多種手段,不斷加速渠道建設。2024 年,其進一步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線下體驗店強化沉浸式互動,線上電商平台推出 " 購車打白條 " 等創新服務,覆蓋年輕用戶多元購車需求。
奔騰方面多次表态,其目标是 " 奮力跻身自主第一陣營 "。目前看來,在體制機制、戰略方向、產品節奏與外部資源四個維度逐步理順之後,這一目标的達成路徑也變得更加清晰。此次增資引入,一汽奔騰意圖通過資本紐帶強化產業鏈協同,為衝刺自主品牌第一陣營注入新動能,也按下轉型更新的加速鍵。
從股改到技術突破,從資本引入到品牌重塑,一汽奔騰正在新能源賽道上加速奔跑。其通過市場化改革激活企業活力,以百億級技術投入構建核心競争力,再以資本賦能實現規模擴張,形成了 " 改革 - 創新增長 " 的良性循環,其戰略縱深也或将助力其完成 " 資本 - 技術 - 生态 " 的三重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