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解密62個“千億縣”,歡迎閱讀。
目前,中國共有 2844 個縣級行政區劃,GDP 超過千億元的縣有 62 個,仍然屬于鳳毛麟角。
近期,賽迪顧問發布最新 " 千億縣 " 榜單。與 2023 年相比,中國的 " 千億縣 " 榜單增加了山東滕州、安徽長豐、江蘇新沂三個新成員,總數達 62 個。這些千億縣 GDP 總量達 10.5 萬億元,占全國比重達到 7.8%,同比提升 0.2 個百分點。
目前,中國共有 2844 個縣級行政區劃,GDP 超過千億元的縣有 62 個,仍然屬于鳳毛麟角。總體上," 千億縣 " 以全國 1.3% 的陸地總面積,貢獻了全國 7.8% 的 GDP,它們的 GDP 甚至超過了很多地級市以及省會城市,體現出強者恒強的發展态勢。新晉級的 3 個千億縣,卻是以新興產業為支撐,顯現出強勢崛起的态勢。
2024 年 62 個 " 千億縣 " 榜單。圖源:賽迪顧問
賽迪方略縣網域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楊文學表示,工業產值大、城市建設水平高、市場消費能力強是 " 千億縣 " 的三大特點。2024 年," 千億縣 " 規上工業總產值接近 15 萬億元,規上工業產值均值達 2400 億元左右。" 千億縣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 3.2 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均值超 500 億元。
楊文學觀察到," 千億縣 " 正積極與周邊地區開展聯動合作,融入城市群、都市圈以及中心城市的發展體系,這種模式能夠實現區網域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錯位競争,形成良好的區網域協調發展格局,從而有效提升區網域經濟的協調性和平衡性。
分布失衡
從 62 個 " 千億縣 " 的區網域分布看,這些 " 千億縣 " 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 15 個省份。江蘇尤為突出,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共有 22 個縣上榜。其中,江蘇昆山市、江陰市的 GDP 總量都達到 5000 億以上。浙江的 " 千億縣 " 數量排名第二,為 11 個;此次,山東滕州的 " 晉級 ",助力山東 " 千億縣 " 擴容至 6 個,與福建并列排名第三。
劉亞寧制圖
楊文學認為," 千億縣 " 在東部地區分布較為均衡,江蘇、浙江、山東、福建四省合計占了 7 成左右。中部地區的 " 千億縣 ",則主要分布在省會城市周邊,比如湖南長沙縣位于省會長沙的中部,安徽肥西縣位于省會合肥的西南部。西部地區的 " 千億縣 " 則主要分布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富集區,比如陝西神木市,内蒙古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都有豐富的煤炭資源。
在主要經濟大省中,廣東卻沒有一個縣進入 " 千億縣 " 榜單。2024 年,廣東 GDP 最高的縣是惠州市博羅縣,其 GDP 達 952.2 億元。楊文學表示,這是由于珠三角地區具有較為特殊的行政區劃設定。廣州、深圳、佛山等地撤縣設區後,原經濟強縣紛紛改設為市轄區,而東莞、中山兩市無下轄的縣或縣級市,這導致廣東無法以縣的名義參與 " 千億縣 " 的競争。但廣東的鎮網域經濟更為發達,其擁有獅山鎮、北滘鎮、長安鎮等 " 千億鎮 "。
楊文學進一步解釋,縣網域經濟是廣東的短板,但也是廣東的潛力所在。近年來,廣東推動實施 " 百千萬工程 ",縣網域經濟持續補強,一批經濟強縣加快崛起。預計,2025 年廣東将誕生第一個 " 千億縣 "。
針對 " 千億縣 " 分布極不平衡的問題,楊文學認為,這只是發展階段性問題。近年來,中西部地區的 " 千億縣 " 已不斷湧現。2021 年,内蒙古 " 千億縣 " 實現 " 零的突破 ";2023 年,新疆庫爾勒市、陝西府谷縣進入 " 千億縣 " 榜單。
未來,中西部地區要培育形成更多 " 千億縣 ",關鍵要做好各省(區)縣網域經濟梯隊培育,有針對性地支持打造一批省(區)重點縣,強化要素、重點項目等支持,形成省(區)支持縣網域經濟發展合力,形成縣網域經濟發展示範效應,引領更多縣網域實現跨越。
產業支撐
新興產業好,縣網域經濟強。江蘇 " 千億縣 " 霸榜的原因,得益于其規模化的產業支撐。" 園區經濟 " 強大,是江蘇省的優勢,江蘇的 " 千億縣 " 普遍擁有國家高新區、經開區、綜合保稅區等高能級平台。近年來,蘇北地區邳州市、興化市、沛縣、新沂市先後邁向 " 千億縣 ",江蘇縣網域經濟發展的均衡性更好了。
以 GDP 最高的昆山為例,支撐其成為中國縣網域之首的原因,離不開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2024 年,昆山市 GDP 達 5380 億元,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貢獻了全市經濟總量的 50% 左右。
在昆山,電子信息產業是 " 第一支柱 " 產業。昆山早在 1984 年自費興辦開發區,早期以加工制造業為主,但其核心零部件長期依靠進口。于是,昆山開發區在 2005 年率先布局光電產業園,建設了一條從石英砂、液晶玻璃、面板到整機的完整產業鏈,如今昆山每小時有 2800 台筆記型電腦發往全國,每天有近 20 萬部智能手機發往全球,其電子信息年產值已達 7000 億元。此外,昆山還設立了諸如咖啡產業園、光電產業園、低空經濟產業園等一批創新園區。
此次新晉的隸屬于徐州的新沂市,也是積極打造新興產業的代表。新沂經濟開發區已形成以新材料、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為主導,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為新興支柱的產業格局,產業集中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5 個百分點。徐州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沂經濟開發區已吸引 181 家大型企業入駐,累計投資額達 4500 億元人民币,年均增長率保持在 23.6%,遠超全國開發區 12.7% 的平均水平。
對于 " 千億縣 " 數量排名第二的浙江,則是特色鮮明的 " 塊狀經濟 ",浙江形成的智能家電、五金工具、紡織服裝、海工裝備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有力支撐縣網域經濟的發展。
浙江 GDP 最高的慈溪市,其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尤為明顯。慈溪市下轄的觀海衛鎮,是全國電源連接器的主要產業基地,有着 " 歐式插座之鄉 " 之稱;勝山鎮是浙江首個國家級自行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周巷鎮集聚了眾多家電企業,電熨鬥銷量占全球市場的 70%。目前,慈溪還在持續優化 " 塊狀經濟 ",讓傳統 " 塊狀經濟 " 打破零亂分布、無序競争的瓶頸。
這一次,山東滕州、安徽長豐的晉級,也同樣離不開新興產業支撐。2024 年,滕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039.3 億元,同比增長 6%。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是滕州的三大主導產業,其營業收入分别達到 300 億元、330 億元、130 億元。此外,滕州還是全國精細化工及新材料基地、中國中小機床之都、中國工藝玻璃之鄉。
安徽長豐縣 2024 年實現 GDP1038.64 億元,是繼肥西縣之後安徽第二個 GDP" 千億縣 ",長豐的晉級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息息相關。2021 年,比亞迪落戶長豐下塘。2024 年,比亞迪帶動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 135 萬輛,而長豐也成為新能源汽車產量全國縣網域第一。除了比亞迪,長豐還在 " 整車、零部件、後市場 " 三大領網域持續發力。
因此,無論是霸榜 " 千億縣 " 榜單的江蘇浙江,還是新晉 " 千億縣 " 城市,產業支撐都是推動縣網域經濟邁向 " 千億級 " 的關鍵。
準千億縣
據統計,2024 年 GDP 達到 900 億元— 1000 億元的準 " 千億縣 " 數量達 21 個,其中湖北的準 " 千億縣 " 數量最多,有 5 個,湖北宜都市 2024 年的 GDP 達 989.7 億元,距離千億縣僅有一步之遙。此外,浙江和山東各占 4 席。
劉亞寧制圖
經濟大省四川仍然沒有出現準千億的縣。2025 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确提出,四川要發展壯大縣網域經濟。達州市宣漢縣委書記楊勇在 2025 四川兩會中也表示,宣漢把 2026 年定為決戰決勝之年,确保 GDP 突破 1000 億元,成功建設全國 " 千億縣 "。而西昌市市長宋莉則表示,在 " 十五五 " 前期進入 " 千億縣 ",是西昌錨定的下一個目标。
楊文學分析,2024 年,浙江象山縣、廣東博羅縣、山東肥城市、河北黃骅市 GDP 同比增速超 10%,均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其中,象山縣 2024 年 GDP 名義增速達到 20.9%。2025 年,預計 " 千億縣 " 數量将突破 70 個。
目前,這些準 " 千億縣 " 也在積極搶占產業新賽道。例如,山東諸城的汽車高端制造、湖北大冶的智能裝備、湖北宜都的綠色化發展等正在加速向新興業态轉型更新;浙江嘉善的數字經濟、安徽肥東的新能源電池等特色產業也在不斷創新,持續提升競争力。此外,山東招遠推動黃金全產業鏈發展,湖北漢川加快紡織產業智能化轉型,福建安溪實施茶產業數字化改造,這些地區正在加快重塑產業競争優勢。
2025 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 " 加快補齊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大力發展縣網域經濟,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 "。
年初以來,各省紛紛在縣網域賽道發力。湖北提出,要深入實施強縣工程,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導產業,推動百強縣進位、千億縣擴容;福建提出,縣網域重點產業鏈突出以點帶面,從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制度體系等方面統籌發力,打造一批工業強縣、產業特色縣;四川提出發展壯大縣網域經濟,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 …… 可以說,在縣網域經濟的發展上,各省都在蓄力新興產業,布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