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焦慮的中產,養活一個暴利行業,歡迎閱讀。
三亞,一家五星級酒店會場内,幾百位身穿白衣的人席地而坐,他們時而伸展四肢,時而靜坐冥想,時而哄堂大笑。
這是一場以身心靈療愈為主題的訓練營,主講老師來自中國台灣,她挽着發髻,仙氣飄飄,擅長用生動的語言調動台下學員的情緒。
她要求學員們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裡不吃飯,體驗所謂的 " 輕斷食 ",以求淨化身心。當然,現場也有不少人偷偷點外賣吃,畢竟三天不吃飯,不是易事。
這樣一場療愈,每人要花費一萬元,還不包括後續的個案咨詢費用,這意味着主辦團隊在短短三天時間裡至少進賬幾百萬。
如今,上述場景已經不算新鮮。根據魔鏡平台統計," 僅在 2023 年末的 2 個月時間裡,療愈經濟相關的話題互動量環比增加 63.43%,高達 1.3 億次。"
紅利噴湧
1982 年的矽谷,27 歲的喬布斯讓著名攝影師安娜 · 沃克爾拍攝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喬布斯端坐在空蕩的房間中,手握茶盞,進入到冥想狀态。
坊間傳聞,iPhone 正是喬布斯在禅修之時獲得的靈感。
奔騰年代的矽谷,冥想是一種顯學,幾乎所有叫得出名的 CEO 和投資人,都在通過冥想來緩解高壓工作帶來的焦慮,改善大腦的健康狀态,甚至你不冥想,你都不算矽谷圈的精英。
随後的幾十年裡,以冥想為代表的身心靈療愈產業在歐美國家經歷了爆發式的發展,除了冥想,還包括心理咨詢、感官療愈、旅遊療愈、藝術療愈等等各式各樣的療愈概念眼花缭亂,層出不窮,飛速壯大。
療愈產業的本質是提供情緒價值,心理疏導,更高層次是改變三觀,所有這些的最終目的,都是教人如何在變化無常的社會裡 " 心安 "。
1980 年代的美國,人均 GDP 達到 1.44 萬美元,外在的物質需求達到一定滿足,人們開始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豐盈,這是療愈產業興盛的底層邏輯。
時至今日,美國有超過 4500 萬人練習冥想。主攻療愈產業的公司也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饽饽。2021-2023 年,美國 VC 共投資了近 180 家心理賽道的創業公司,總額超過 100 億美元。僅 2023 年上半年,美國就有 5 家心理健康企業在納斯達克敲鍾上市。
2023 年,中國人均 GDP 達到 1.27 萬美元,與 1982 年的美國相差無幾,距離世界銀行認定的高收入國家只有一步之遙。
而伴随着社會高速發展,内卷競争加劇,國人的情緒問題愈發凸顯。這讓:
中國人的生命課題也開始從 " 如何生存 " 過渡到 " 如何幸福 "。
據《2023 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我國已有抑郁症人群數量高達 9500 萬人,其中,18 歲以下超 2800 萬人,占總數的 30.28%。
上海、江蘇、湖北、河南、山西、山東六省的抑郁患病率都超 10%。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項調查則顯示,2022 年我國焦慮風險檢出率為 15.8%,幾乎是每 7 個人裡就可能有 1 人患有焦慮。
這些數據之外,看看寺廟門口排長隊的年輕人,所謂的 " 遇事不決,訴諸玄學 ",背後也是龐大的精神空虛或困惑無解。
中國有 14 億人口,正在走向高收入國家,大多數老百姓沒有主體宗教信仰,同時又開始關注精神情感世界,由此可以下一個判斷:
中國的療愈產業正處于井噴式發展的前夕。
八個字描述產業現狀,那就是:紅利噴湧,供不應求。
心理咨詢師下海潮
最先吃到療愈紅利的是心理咨詢行業。
2020 年至今,我國心理健康賽道共完成 84 起融資,多家公司已走到 B 輪及之後,包括簡單心理、壹心理、壹點靈、昭陽醫生、好心情等,融資金額從幾千萬到數億元不等。
行業紅利之下,大量心理學咨詢師也正在 " 網紅化 "。
諸如武志紅,曾奇峰,李松蔚,陳海賢……這些心理學領網域的教授專家正在成為百萬大 V,不僅拓展了服務邊界,也拓寬了心理咨詢的變現方式。
他們走出咨詢室、走進直播間,從 " 老師 " 變成 " 老板 ",這或許是全世界所有國家裡最獨樹一幟的" 心理咨詢師下海潮 "。
不只是頭部的心理學家,腰部的心理咨詢師也在抓住機會變成超級個體。
雨老師(化名)是英國諾丁漢大學心理學碩士,每天中午 11 點在抖音準時直播,主題是提高女性認知,療愈原生家庭創傷。
每次他都會先講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然後開始連麥一對一咨詢,連麥粉絲經常會被雨老師的話擊中,甚至會情緒崩潰,痛哭流涕。
他的變現方式主要是課程培訓,單價高達近萬元,每年的收入在千萬級别。千萬營收,僅僅需要一個手機,這在傳統的線下心理咨詢室是不可能的。
當然,傳統的線下心理咨詢室,也忙得熱火朝天。
據統計,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每天有 1000 多人來訪,日門診量是 1990 年代的 20 倍。來訪者求助的問題除了心理方面的困惑,還有職業規劃、親密關系、原生家庭等。
當下的中國,心理學已經成為顯學,抖音、B 站、小紅書這些主流媒體平台上,心理學往往獨占一個板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借用心理學療愈自己的創傷。
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等等心理學大師的冷門著作也正在成為人們的床頭讀物。
大眾越來越重視心理學,需求越來越旺盛,這吸引了大量專業人士進軍療愈產業,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是增加了高質量供給,無疑也是個利好。
但火熱的心理咨詢似乎還談不上是療愈產業的全部。
2023 年,中國心理咨詢市場規模 953 億,看似是個千億市場,但如果放在 14 億的人口基數上,微乎其微,遠遠談不上是 " 大產業 "。心理咨詢在整個療愈產業之下,仍然屬于小眾。
換言之,心理咨詢的池子太小,接不住噴薄而來的療愈大潮。于是中國出現了和美國類似的情況,多元的療愈產品和五花八門的商業模式注定會誕生。
萬物皆可療愈
在北京打拼了快 10 年的小笑最近辭職了。
此前她供職于一家新銳互聯網公司擔任部門主管,待遇非常優厚,但她仍然堅定地選擇離職,原因是看準了一個市場機會——頌缽音療,她認為這是難得的創業好機會。
頌缽音療(Singing Bowl),是通過敲擊 " 缽 " 這種樂器,來更好地完成冥想,它有輔助睡眠、緩解焦慮等作用。
頌缽音療的客單價,低的幾百元,高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元。
除了買房、買車、買奢侈品等,消費市場裡單價超過 10 萬的產品,真的不多,但它依然讓越來越多人追捧并掏腰包。
即便按客單價從 888 元、3000 元到 5000 元不等計算,一家線下頌缽音療團隊,每月舉辦幾場,也有可能收入突破百萬級。
小笑之所以辭去高薪工作投奔頌缽音療,看中的也正是這飛速增長的市場。" 消費者需求非常強烈,但是市場上高質量服務團隊還處于稀缺狀态。"
需求強烈但供給不足,當一個市場處于這樣的狀态,就是所謂的紅利期,而療愈產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大部分產品形态是體驗性的服務,是典型的輕資產模式,這注定它是個暴利生意。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僅僅是一個頌缽,當然滿足不了蓬勃的需求,于是療愈市場開始各種概念橫飛,只有你想不到的模式,沒有你找不到的玩法。
從氣味入手的芳香療愈、從繪畫入手的曼陀羅療愈、從占卜入手的塔羅療愈、從水晶入手的水晶陣療愈、從肢體動作入手的舞蹈療愈、從旅遊入手的旅遊療愈……
甚至有的線下劇場會教你從即興表演入手來進行戲劇療愈。
著名演員郝蕾就開辦了戲劇療愈的工坊,價格從 8800 元到 36800 元不等。
除了上面這些直接提供療愈服務的公司,療愈的大潮還席卷到了傳統制造業,為了蹭上熱度,很多制造企業也在開發 " 療愈 +" 系列產品。
一張侘寂風冥想專用墊,可以賣到 2280 元;
一本用來 " 清理能量 " 的感恩日記本,可以賣到 51 元;
一個印有 " 零極限清理水杯 " 的馬克杯,可以賣到 121 元;
似乎貼上療愈的标籤,消費者就默認產品的價格可以翻幾倍。哪怕是一個普通的手繪班,加上療愈概念後,原本幾百的客單價可以提高到 8000。
這是一個萬物皆可療愈的時代。
療愈產品需要創新,消費者的需求本來就是個性化的,服務也必然會跟着多元化,但随着市場熱度的陡增,有一部分商業模式的走向卻開始離譜起來。
亂象滋生
一根蠟燭能賣多少錢?你可能想象不到。
5888 元。
這是一個叫做 " 魔法蠟燭 " 的療愈產品,這種魔法蠟燭一般有多種類型,包括招财富、旺桃花、情侶復合等等。
在某位網紅療愈師的產品報價裡,5888 元的蠟燭還是基礎款,增強三倍款 7888 元,全新古薩滿三位一體蠟燭則需要 8888 元。
并且,這個蠟燭是不會郵寄給你的,而是幫你代點。據說她會布一個 " 魔法陣 ",點上蠟燭幫你實現願望。
這樣一個聽起來離譜的療愈模式,卻有不少人參與。甚至有網友為了和伴侶復合,前前後後給療愈師支付 20 萬元,最後當然還是沒什麼效果。
這只是療愈產業亂象的冰山一角。
在其他行業你可以 " 不信廣告信療效 ",但在療愈行業卻是 " 不信療效信感覺 "。情緒沒辦法量化,只能看當下的感覺,但在氛圍的烘托下,很多人是被心理暗示的,甚至是被 PUA 的,這就給了很多魚目混珠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一個名為 " 霍格沃茨凡學貴婦分校 " 的身心靈社群,提出一種理念:金錢需要流動,花錢越多,人的能量會越高,能量越高,賺錢越容易。如果你賺錢很辛苦,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因為能量層級太低。
這套話術充滿邏輯謬誤,但卻獲得了一大批忠誠的擁趸。
在這套 " 貴婦理論 " 的指導下,社群裡的學員每天的任務就是買買買,而且不看價格,不用優惠券。她們頻繁出入五星級酒店、豪華餐廳,打豪車出行,在她們眼裡愛馬仕、LV 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取悅自己的 " 高級能量 "。
曾經有某位學員,從大廠離職以後長期住在五星級酒店的高級套房,每月花費近 10 萬。
還有學員在被療愈師慫恿之下,購買一只價格幾十萬元的手表,她被告知" 這個手表必須買,因為戴在手上,你跟產品經理講開發需求,底氣就足了 "。
至于錢從哪裡來,無非就是管親戚朋友借,或者不斷開信用卡。
在 " 錢越花越多 " 這套邏輯的 PUA 下,大量學員走向了負債的窘境,而諷刺的是,社群的組織者們賺得盆滿缽滿,還把社群的入門費從 999 元漲到了 2999 元。
供給端的低門檻,加上需求端的盲目輕信,共同造就了療愈市場的亂象。
割韭菜、賺快錢、智商稅,總結這些療愈公司的套路,會發現一致的規律:
首先套用心理學、哲學、宗教等體系裡的概念,編造一套自洽的療愈理論,然後包裝導師人設、虛構導師頭銜,通過自媒體大量做矩陣傳播,再設計階梯定價的產品一步步吸引消費者買單,最後還衍生出帶有傳銷性質的金字塔銷售體系。
在這套模式裡,沒有交付标準,充滿個人崇拜。
某種程度上,身心靈療愈產業和邪教的區别,只在一線之間。
2024 年 3 月 1 日,一部名為《周處除三害》的電影上映,電影中男主角陳桂林,被靈 修組織洗腦,貢獻出自己全部家產,在意識到自己被騙以後,他選擇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電影最終收獲了不錯的票房和口碑,證明很多人是有共鳴的。
畢竟這幾年,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被療愈產業割韭菜的案例。
就在電影上映的同一個月,《人民公安報》發文表示,全國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查處借 " 靈 修 " 等旗号從事非法培訓活動的公司機構,将持續保持嚴打高壓态勢,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财產安全。
随後,魔法蠟燭販賣、違規身心靈社群等模式,都迎來了法律的鐵拳打擊。
療愈產業市場規模巨大,但本質上還是高度離散市場,充滿了個性化的中小企業和超級個體,沒有巨頭能夠赢家通吃。再加上市場大、供給散、門檻低,就更注定了必然的過程:
風氣亂。
同時,療愈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監管還相對滞後,準入門檻是非常低的。
所以,這個行業注定會亂一陣子,然後由亂而治、由治而興,吹盡黃沙始到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華商韬略 "(ID:hstl8888),作者:大南,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