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理想極越N+1,本田N+3.8,豐田N+5,保時捷N+6,裁員被“卷”起來了!,歡迎閱讀。
"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這是年尾汽車圈比較流行的金句。既遇上了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的最好時代,又碰上了車企大裁員的最壞階段,卻沒想到的是," 國内品牌卷價格,國外品牌卷裁員 " ——這年頭真是什麼怪事都有。
極越爆雷,讓即将結束的 2024 年,多了一出 " 好戲 "。戲之好,在于 CEO 夏一平的言行舉動,亦在于極越其他高管在 " 雪崩 " 之時頻頻爆出的段子式金句;最後,極越以 "N+1" 的賠償迎來大結局,據悉,這筆遣散費由吉利和百度共同出資。
雖是結局終是 " 善 ",但細想一下,若是沒有前面的極越員工合力維權,不知他們會否真的 " 就地解散 ",不拿走一分賠償,只帶着當初的滿腔熱血,各奔東西。
實際上,不知道是幸存者偏差的概念在作祟,還是真實的情況就如此,每有裁員的信息被曝光,幾乎是 " 國内品牌輿論淪陷,國外品牌一片叫好 "。譬如年初理想因 MEGA 出現滑鐵盧而進行一波裁員,即便 "N+1" 的賠償合規,但因裁得用力過猛,被傳出裁員比例超過 18%、涉及員工人數超過 5600 人的一個月後,有知情人爆料,理想開始召回部分被裁的關鍵崗位員工。
無獨有偶,極越員工的賠償,同樣是合規的 "N+1",大家吃瓜之餘,并沒有将賠償金額的多與少,放在瓜中加料,反倒是其他的 " 奇聞轶事 ",勾起了網友們的興致。包括蔚來、小鵬等等的人員結構優化,大家的目光多集中在 " 這些品牌還能活多久 ",而非賠償——可能是這方面大概率沒什麼新鮮事。
反觀國外品牌,2023 年廣汽豐田曾進行一波裁員,雖然裁的派遣員工,但這超千人的員工,竟是可拿到 "N+5" 的賠償,由此,網友們的注意力不在于廣汽豐田存活得多艱難,反倒在艱難的時刻還能如此大方——實在是良心。
同樣源自日系品牌,本田的裁員賠償雖比不上豐田,但也超越了 " 合規 "。如,年中廣汽本田開啟的超千人 " 财源廣進 " 工作,一時傳出 " 員工排隊争搶裁員名額 " 的 " 佳話 ",因為其賠償的公式為 "N+2+1.8",復雜中帶有幾分溫馨。被裁了還能拿個獎金再收包袱走人,怪不得個個都洋溢着 " 青春作伴好還鄉 " 的模樣。
沒有最狠,只有更狠。極越爆雷之後,保時捷也被傳出裁員,據多家媒體報道,豪華汽車品牌保時捷開啟中國區裁員,包含正式、外包等崗位,賠償或按 N+6 的标準執行。
不過對于該消息,保時捷中國工作人員告訴媒體:" 關于網傳保時捷計劃中國區裁員及相關信息不屬實。" 雖是這般回應,但亦沒有否認要對内部組織架構進行優化重組,難道所謂的不屬實,是賠償的方式不屬實——希望是如此,畢竟連裁員賠償都能 " 卷 " 起來,這太不合理了。
2024 年,是絕對要被銘記的一年,價格戰打得白熱化,裁員亦裁得五花八樣。無論是惡性的卷,還是良性的卷,身處這一行的汽車人,大都被卷怕了。
尤其是車企,在價格上卷,若是自己的規模沒有達到攤平成本的程度,無疑是虧本賣車;而若不虧本賣車,就跟不上時代,别說談規模了。這是相當的矛盾。
另一方面,虧本賣車,财務數據必然不會漂亮,為了活下去不得不進行裁員,卻不曾想國外的品牌竟然裁員的賠償上卷了起來,自己的 "N+1" 雖然合規,但上不了台面。當然,更别提那些連 "N+1" 都沒有,而采用各種威逼利誘的方式完成 " 财源廣進 " 工作的企業們了。
數據顯示,今年 1-11 月,中國汽車生產總量 2811 萬輛,同比增長 4%;新能源汽車生產 1149 萬輛,同比增長 38%,滲透率 41%。新能源以自主品牌為主,增長加快,滲透率升高,優化人員結構之時卻要在賠償上 " 降本增效 ",汽車打工人實在也是被卷怕了。
視頻号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