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人類不長毛,是為了吸引異性麼?,歡迎閱讀。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号:地球知識局
NO.2601- 人類為啥不長毛
文字:子昱
校稿:通麥 / 編輯:蛾
寫在開頭:
近期,我們的專業作者将在我們的" 知識星球 "分享不同領網域的知識、個人體驗、行業信息
①本期
▶主題:畢業時我的汽車專業非常吃香,我卻選擇轉行,後悔嗎?
分享人:绯紅之豬
1:畢業時車企賺翻了,車輛工程出身的我為什麼去了攝影網站?
2:那些年,我在攝影網站見過的趣聞,踩過的大坑
3:去德國和日本跑會展,我看到了什麼?
4:去非洲拍野生動物,和去北歐的挪威拍峽灣和極光
5:見證行業衰落,公司開始發不出工資和大裁員,我去勞動仲裁都夠一部電視劇
6:第一次到互聯網大廠工作,開始了解大廠的工作性質與工作流程
7:電商大環境變差,績效越來越離譜,工作量越來越大,遂跑路
加入地球知識局的知識星球,長按下方二維碼,登錄并點擊" 立即加 99 星鑽 "即可付費加入,這裡支付的 "99 鑽 " 就是99 元。加入後,在知識星球的小程式和 app,都可以看到我們的付費内容。
掃描二維碼,訂閱我們的知識星球!
————進入正文的分割線————
相傳,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 " 人是兩腳行走且沒有羽毛(毛)的動物 ",無論這話正确與否,都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指出絕大多數人的特點就是身體大部分區網域都沒有濃厚的體毛。
縱觀人類的各種靈長類近親,諸如黑猩猩、紅毛猩猩等,全身上下除面部、手掌等少數部位外,幾乎都被濃密的體毛覆蓋。這說明人類在早期也應該是有很濃密的體毛,只不過在演化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才逐漸褪去這一層裝備。
書裡有什麼好康的?(圖:壹圖網)▼
動物的毛發
毛發是動物皮膚的衍生結構,主要由角蛋白構成。目前研究認為,爬行動物的鱗片、鳥類的羽毛以及哺乳動物的體毛有着共同的起源。
紋理和色彩的美學,感受一下
(圖:shutterstock)▼
陸地上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體毛,其作用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動物體毛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暖。北極熊等生活在極寒環境中的動物通過其濃密的體毛形成保溫層,有效阻擋外界寒冷空氣對其身體的侵襲,保持體溫的穩定。
▼
其次,一些動物借助體毛的顏色,成功實現了在自然環境中的偽裝。比如,雪豹的毛發顏色與高山雪地相似,使其在捕獵時更容易接近獵物;北極狐在夏天時呈現灰黑色,但在冬天時就會長出雪白色的體毛。這些動物的體毛不僅為它們提供了良好的偽裝效果,同時也為其在捕食、或者是逃避天敵時提供了獨特的優勢。
雪豹:" 我藏好了,你來找吧 "
(圖:shutterstock)▼
第三,體毛在動物的社交中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貓在遇到危險、或要恐吓對方時會使體毛豎立,形成 "炸毛" 的效果。
還有的體毛可以感知外界的變化,大眾最熟悉的就是貓的感覺毛可以幫助捕獵。但除了貓以外,海豹、狐等許多生物都有感覺毛。
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最後還有一個作用或許很多人都不曾注意到:防御。
雖說動物在打鬥過程中濃厚的皮毛或多或少有一定保護作用,但還有的動物将體毛的防御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刺猬的刺就是一種特化的體毛,也是由角蛋白構成,本質上和人身上的汗毛是同一種東西。
此外,穿山甲身上的甲片也是一類特殊毛發,只不過這些毛發長成了片狀,形成了一層堅硬而堅韌的外殼。這種獨特的甲片在穿山甲遇到危險時為其提供卓越的保護。
總的來說,動物體毛的形狀和顏色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視覺角度來看,這些多樣性為我們呈現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态系統。而從功能和适應性的角度來看,動物體毛更是自然選擇的傑作,為動物在各種環境中生存繁衍提供了關鍵的支持。
大自然的審美,果然是最高級的
(圖:shutterstock)▼
人類的體毛
人類的祖先大概在 600 萬年前與黑猩猩的祖先分家,此後兩個物種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演化道路。
但人類是什麼時候退掉身上大多數體毛的?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了學者很多年。直到後來,人們逐漸将目光投向另一種生物。
人猿相揖别(圖:shutterstock)▼
眾所周知,虱子是一類寄生在動物體表的寄生蟲,主要定居在宿主身上毛發豐富的部位。它們的移動方式主要是爬行,且由于虱子缺乏飛行的能力,因此它們難以進行遠距離的活動。所以不同種類、同一種類不同部位的虱子的生态習性呈現出一定的差異。
目前我們在人類身上發現了三種虱子:頭虱(寄生于頭發)、體虱(寄生于衣服)以及陰虱(寄生于陰毛)。理論上說,這三種虱子有共同的祖先,在古人類還沒有褪去大部分毛發的時候這種虱子可以在古人類身上自由移動。
為你寫 " 虱 " ▼
随着古人類逐漸褪去身體大部分毛發,原本寄生在頭部和裆部的虱子無法再自由移動到其他部位,頭部和裆部的虱子開始發展出獨特的性狀,出現分化。此後随着人類穿上衣服,又有一些虱子移動到宿主的衣物上,造成虱子群體出現新的分化,形成了适應在衣物中繁衍和寄生的亞群體。
頭皮發麻,密恐别看(圖:YouTube)▼
根據這一理論,學者們通過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發現頭虱和陰虱大約在 120 萬年前出現分化;體虱則在約 18 萬年前從頭虱中分化。
基于此,目前普遍認為人類至少在 120 萬年前就開始褪毛之路。學者們對其原因提出的一些理論解釋包括:
◆ 古人類為了适應非洲炎熱、空曠環境,且為了适應狩獵時長距離奔襲、追逐,一部分人逐漸演化出了更少的體毛以及更多的汗腺,使得這部分古人類生存能力大幅提升,在競争中勝出;
◆ 濃密的體毛成為多種寄生蟲安居的樂園,增加患病的風險;
◆ 人類學會用火以後減少了對體毛的依賴……
可能在一種原因或者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人類褪去了絕大部分體毛,但依然保留了頭發、眉毛、胡須、腋毛、陰毛等。
現在我們知道,人體保留下的體毛或多或少都在發揮一定作用:比如頭發可以阻止陽光直接照射頭皮,避免頭部受到紫外線的傷害,進而保護人類最重要的器官——大腦。眉毛可以阻止汗水、雨水等順着額頭直接流進眼睛。
男性與女性最顯著的面部差别大概就是男性的胡須。關于男性在演化過程中仍保留胡須的原因,目前學界仍未達成一致。假說主要有:
◆ 吸引異性。就如同雄孔雀開屏求偶一般,男性的胡須也是吸引女性的魅力所在。
◆保護頭頸。自古以來男性在保衛家族等過程中經常出現打鬥,在此過程中,濃密的胡須可以保護脆弱的下颌骨以及頸部,減輕傷害。
此外,還有兩個地方,無論男女,幾乎所有人都有較為濃密的毛發:腋下以及陰部。
學者們認為,這兩個地方是雙手雙腿活動經常摩擦的部位,毛發可以減小摩擦力,避免皮膚損傷;其次,陰毛和腋毛開始生長預示着性成熟;最後,腋毛還有一個作用:可以留住腋臭,使體味更加持久。
雖然現代社會中濃郁的腋臭會讓人感到不适與尴尬,但在遠古時期,這就好比頂配香水,代表成年人獨有的魅力、行走的荷爾蒙。
秃了,也更強了
成年人主要有毳(cu ì)毛、終毛兩種毛發。毳毛就是汗毛,廣泛分布于除手掌、足底外的幾乎所有皮膚。終毛主要是頭發、眉毛、睫毛、胡須、腋毛及陰毛等。
人類身上最明顯的體毛莫過于頭發。幾千年來人們對于頭發也有别樣的态度,甚至上升到了文化、身份的認同。
頭發還能展現審美,舉個例子▼
每個人大約有 10 萬根頭發,由毛囊、毛根和毛幹 3 部分組成。頭發的生長周期通常為 2-6 年,主要經歷生長期、退化期和休止期這三個階段。在生長期,頭發不斷地從毛囊中生長;在退化期,頭發逐漸停止生長,并準備脫落;最後,進入休止期,毛囊暫時處于休眠狀态,等待新的生長周期開始。
這個周期性的過程是頭發保持正常狀态的關鍵,也是頭發生長、脫落的自然規律。頭發在正常狀态下,1 個月可以生長 1cm 左右,但會受遺傳及内分泌調控。同時根據人體新陳代謝不同,頭發生長和脫落的周期也存在不同。
雖然頭發的生長脫落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掉的頭發太多,又沒有新的頭發長出來,就會形成 "秃頂"。時至今日,秃頂的群體開始出現年輕化的趨勢。
人生不易▼
大多數 " 秃頂 " 在醫學上都是雄激素性脫發,也稱脂溢性脫發。之所以叫 " 雄激素性脫發 ",是因為這一類脫發與雄激素密切相關。
研究表明,二氫睾酮(一種雄激素)能夠引起毛囊萎縮,導致毛發缺乏養分,變得細軟,并更容易脫落。此外,它還能使毛囊從生長期轉入休止期,從而增加脫發的可能性。
由于男性體内的雄激素水平遠高于女性,因而 "秃頂" 在男性中更為常見。據統計,我國 18 歲以上男性中雄激素脫發的比例為五分之一,女性為二十分之一。
殊途同歸?▼
但也有研究發現,不管是脫發還是不脫發,體内二氫睾酮水平差别不是太大。因而目前學界傾向于認為脫發人群的毛囊上皮細胞有更多的雄激素受體,使其對雄激素更敏感,更容易受到刺激。
針對脫發這個問題,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種藥物,例如非那雄胺(僅限成年男性使用),這是一種 5 α - 還原酶抑制劑,可以阻斷睾酮轉化為二氫睾酮,從而阻止脫發的產生。
非那雄胺(圖:shutterstock)▼
此外,秃頂還與遺傳密切相關,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情緒波動大等也可能造成脫發。所以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心态、健康生活也對預防脫發有着積極的作用。
當然,如果實在無法避免最終走到脫發那一步,還可以采取植發。
如今,毛發的功能已經超越了自然界最初的設定,還承擔了文化、文明等方面的角色。尤其是對于頭發、胡須等全身最顯眼的毛發,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審美。
但對于整個人類而言,我們一直在演化的道路上,或許千百年後又有某處的毛發會消失,又或在另一個地方新增一處毛發亦未可知。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一個健康長壽讨論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如果你是身體健康的研究者、從業者或愛好者,可以來【微信公眾号後台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
*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復 " 進群 "" 讀者群 " 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復,只會讓後台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復。只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參考資料:
1. Buffoli B, Rinaldi F, Labanca M, et al. The human hair: from anatomy to physiology. Int J Dermatol. 2014;53 ( 3 ) :331-341.
2. 每五個成年男性就有一個 " 謝頂 "!如何治療?科普中國 2023-10-28 發布 .
3. 尼娜 · 雅布隆斯基 . 如果脫毛是進化產物,為什麼你還長頭發?董為 [ 譯 ] .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擴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