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東北前首富,無力回天,歡迎閱讀。
" 黑龍江第一股 " 造假案,震動市場。
先是 2 月 28 日晚間東方集團公告,中國證監會現已初步查明,東方集團披露的 2020 年至 2023 年财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财務造假,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若後續經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認定的事實,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更糟糕的是,公司雖已于前期推進預重整,但根據相關法規,東方集團 " 不具備作為上市公司的重整價值 " 的情形。因此,公司還存在不符合重整條件的風險。
這就意味着,若最終認定退市,東方集團連 " 重整重生 " 的機會都不復存在。
3 月 1 日,中國證監會官網頭條通報 " 東方集團财務造假案階段性調查進展情況 ",這進一步坐實了對于投資者們來說,未來最壞的結果。
01 多元化
東方集團的發展,曾經是東北企業發展和轉型的旗幟之一。在它成長的歷程中,有着太多東北企業時代的烙印。
1978 年,不甘心一直做一個泥瓦匠的張宏偉,展現了東北人敢闖敢拼的創業精神。他從農村奔赴哈爾濱,立志要幹一番事業。
創業初期,張宏偉帶領員工先後組建了 9 家公司,主要業務為建築、房地產開發、旅遊酒店、經貿等。可以說,從創業之初,東方集團就有着多元化的基因。
在那個三百六十行,行行待振興的年代,幾乎是只要敢闖就能 " 撈金 "。多管齊下就意味着多 " 撈金 ",多元化業務模式的加持讓張宏偉的公司規模迅速擴大,名氣也是水漲船高。
其中,就包括哈爾濱東方建築公司。這個以建築工程為主業的公司,不僅成為張宏偉成為第一桶金的主要來源,也成了東方集團的前身。
張宏偉早年做建築工程起家
在那個改革開放方興未艾的歲月裡,東方集團也很自然地就被樹立成時代中的 " 先鋒民企 "。
1988 年 5 月,經黑龍江省工商局批準,由 6 家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東方企業集團。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家企業集團公司;
1989 年 4 月,東方企業集團成為全國股份制改造首批四家試點企業之一;
1991,中國人民銀行确定東方集團為國家金融體制改革試點企業。
東方集團最矚目的時刻,當屬 1994 年 1 月 6 日。那天,國家體改委、中國證監會批準東方集團公開發行社會公眾個人股 4000 萬股,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這讓東方集團不僅成為 " 黑龍江第一股 ",更是中國首批股票公開發行的民營企業之一。
上市後的東方集團,多元化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
1994 年,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東方集團财務公司,成為中國民營企業中第一家擁有非銀行金融機構牌照的企業集團;
1995 年,參與國有企業改制試點,投資參股錦州港,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成為首家控股大型港口的民企;
2000 年,成為中國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的三大發起股東之一;
2001 年,參股民族證券,為其第二大股東;
2009 年,組建農業板塊,成立東方糧油有限公司。糧油業務逐漸成長為公司最大業務板塊;
2010 年,聯合能源收購英國石油公司巴基斯坦全部資產,成為巴基斯坦最大的外資石油勘探與生產企業;
2012 年,國開東方城鎮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正式進軍房地產界;
2019 年,聯合能源以近 10 億美元收購科威特能源公司,正式進入中東北非能源市場,在伊拉克和埃及擁有 6 個資產。
東方集團官網上介紹,集團業務涉及現代農業及健康食品、金融、港口交通、新型城鎮化開發四大產業板塊,總資產規模近 500 億,淨資產逾 200 億。财務數字則顯示,自 1994 年上市到 2018 年,東方集團營業收入從 1.34 億元增長至 145 億元以上,24 年間增長 107 倍,淨利潤則是從 0.41 億元增長至最高超過 10 億元。
張宏偉利用多元化與大規模的收購整合,造就了一個龐大的 " 東方系 ",以黑龍江企業的身份,在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02 " 做乘法 "
業内流傳,張宏偉對資本有着狂熱的迷戀。
他的金句之一是:" 資產經營等于是在做加法,資本經營卻在做乘法。如果加法和乘法一同做,企業自然會像滾雪球般做大做強 "。
這句話乍聽上去沒毛病,可在實際操作中,卻很容易被資本的幻想所迷惑,甚至是擊倒。
1994 年,東方集團上市後,短短 2 個月股價就漲超 80%。這讓張宏偉以 " 東北首富 " 之名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也讓他嘗到了資本的甜頭。
這可以被視為張宏偉在資本運作上的初戰告捷。
第二年錦州港改制,張宏偉以 1.4 億元入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到 1999 年,錦州港成功上市。
東方集團是錦州港第一大股東
在這一年,張宏偉還有一個大動作: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準備上市,張宏偉毫不猶豫斥資入股,占股 9.42%,一度成為民生銀行第二大股東。
當時,前三大股東除了張宏偉之外,還有另外兩個資本大佬。" 泛海系 " 的創始人盧志強和 " 希望系 " 的掌門人劉永好。
有意思的是,在 1994 年東方集團上市那年,張宏偉是《福布斯》富豪榜第二名,而第一名正是劉永好。中國排名前二的富豪,同時掌舵一家公司,也可以說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史上的奇觀之一。
1998 年,張宏偉還入駐了港股聯合能源,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在張宏偉四處的資本圍獵中," 乘法效應 " 确實一再顯現。
錦州港上市之後,他的股權價值大漲翻倍;民生銀行上市之後,東方集團持股參考市值最高達到過 90 億元;收購的聯合能源,也一直被稱為 " 東方系 " 的搖錢樹。
" 如果加法和乘法一同做,企業自然會像滾雪球般做大做強。" 張宏偉 " 做乘法 " 的經營邏輯一度順風順水,這也導致企業在實業和資本之間卻越來越偏科。
2015 年開始,東方集團的淨利潤開始進入下行通道。2019 年開始,其營業收入也開始下行。2020 年開始,公司的業績數字就開始出現邏輯混亂的狀态,如營收大幅增加但淨利潤大幅減少,或者營收變化不大但淨利潤直接報虧損。2023 年則出現了突然間的營收巨降。
2021 年至 2024 年,其淨虧損分别是 17.19 億、9.96 億、15.57 億。而根據 2024 年度業績預告,公司去年淨虧損 8 億元~12 億元。
業績潰敗的背後,是東方集團主營業務的全面受挫。
比如核心業務包括大米、油脂、豆制品加工及農產品供應鏈,但近年來市場需求低迷導致收入銳減;房地產業務因為處于行業周期底部,遭遇了巨額虧損與資產處置失敗,長期拖累業績。2021 — 2023 年,多個地產項目因市場下行未能如期銷售,資產減值損失激增。
這時張宏偉在資本操作上獲得的财富,早已無法堵住實業經營上的缺口。wind 數據顯示,2011 年至 2020 年的十年間,東方集團的投資淨收益合計為約 151 億元,年均 15 億元。但從 2021 年開始,投資收益降至 8 億元以下,2023 年僅為 4.28 億。
03 難回天
東方集團的财務造假,實際上并不是将虧損做成盈利,而是把已經變得極其難看的财務數據,做成了看起來沒有那麼難看的效果。
證監會披露信息顯示,現已初步查明,東方集團披露的 2020 年至 2023 年财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财務造假。
這意味着,盡管這四年公司累計虧損已經超過 40 億元,但實際情況要遠比這個數字糟糕得多。只是在情況徹底明朗之前,投資者們對于其中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得知。
2020 年初,東方集團股價約在 3.4 元,在财務造假信息公布之前,其股價在 2.3 元左右,漲跌仍算是在正常範圍之内。造假信息發布之後兩個工作日,東方集團均一字跌停。
東方集團股價表現(自 2007 年至今)
在财務造假的幾年時間内,張宏偉等管理層也做了許多操作,但效果微弱。
比如,2024 年 3 月,東方集團甚至以 " 補充流動資金 " 為由挪用了 6.29 億元募集資金,但今年 2 月卻公告,由于公司流動資金緊張,公司預計無法按期将上述募集資金歸還至募集資金專用賬戶。
2024 年 6 月,東方集團就已經公告稱公司陷入流動性危機,集團及子公司在東方财務公司的存款出現大額提取受限情形。随後,張宏偉發函承諾,将在未來 3 — 6 個月内化解東方财務公司流動性資金不足問題。但截至目前該承諾并未履行。
東方集團已經将 99% 以上的本公司股權、97% 以上的民生銀行股權和 58% 以上的錦州港股權進行了質押。2024 年 12 月,東方集團又公告,張宏偉将質押其持有的聯合能源 18.57 億股解決公司相關債務問題。
當亡羊補牢已經無濟于事的時候,一地雞毛将不可避免。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東方集團在民生銀行的貸款餘額約 74 億元。再加上在招商銀行、龍江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到期未償還本金合計已超 17 億元。接近百億的債務,已經是東北首富無法移動的大山。
當年的黑龍江明星企業,東北地區的标杆民營企業,如今已經徹底人設崩塌。這不禁讓人感慨 " 物換星移幾度秋 "。
一手打造東方系的張宏偉,曾經的 " 東北首富 ",如今已經徹底無力回天。
像這樣的首富和前首富,不知道還要出現多少個,才能徹底清理掉過去幾十年中國民營企業野蠻成長所形成的代價,和那些摩天大廈背後的斷壁殘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巨潮 WAVE",作者:老魚兒,編輯:楊旭然,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