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比亞迪智能駕駛研發換帥,籌備AI芯片團隊,歡迎閱讀。
作者丨李安琪
編輯丨李勤、楊軒
比亞迪智能駕駛研發體系還在快速調整。
36 氪獨家獲悉,比亞迪規劃院的智能駕駛研發負責人王歡已經離職,其負責的智能駕駛開發部被分拆整合,該部門超 500 名員工,大部分被分流進韓冰負責的電子集成部。
36 氪此前曾獨家報道,這場調整開始于去年底,出發點是比亞迪希望梳理分散在不同體系内的智能駕駛研發資源。
此次調整完成後,電子集成部總監韓冰已經成為比亞迪規劃院的智能駕駛研發負責人。與此同時,據 36 氪獨家獲悉,韓冰還在同步籌備比亞迪的智能駕駛芯片設計團隊。
據了解,韓冰曾在德爾福德國任職,從事過中間件和底層系統等開發工作,其海外和技術研發背景,是比亞迪當下比較推崇的人才。
關于韓冰的芯片設計團隊和比亞迪第六事業部的半導體業務如何分工,消息人士透露," 芯片的封裝集成可能交給六部。"
芯片與算法業務的統一,也是比亞迪加快智能駕駛自研步伐的積極信号。
據了解,過往,韓冰負責的電子集成部主要研發作業系統、網域控制器、中間件等,如今,加上算法業務和智駕芯片,團隊規模超過千人。與雙模系統(主要研發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中心、智能網聯中心并列,成為比亞迪規劃院的三大核心板塊之一。
針對上述信息,36 氪向比亞迪求證,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應。
雖然此前王傳福将自動駕駛視為 " 皇帝新衣 ",但智能化方面的遲滞,并不符合比亞迪近年來 " 快魚吃慢魚 " 的作風。此前 36 氪獨家報道,智能駕駛芯片自研計劃由比亞迪半導體團隊牽頭。而此次項目實際啟動落到規劃院下,也在情理之中。
芯片是智能駕駛系統的底層載體,這建立在對智能駕駛軟體的強大認知之上。據 36 氪了解,業内自動駕駛芯片公司地平線的軟體團隊規模遠超硬體團隊。
而蔚來、理想和小鵬汽車等頭部陣營公司,無不效仿特斯拉,在智能駕駛算法自研到一定程度後,着手芯片自研、壯大團隊。
雖然車企自研芯片的邏輯還受到一定質疑,尤其是成本攤銷、銷量保證等商業邏輯方面,但在比亞迪去年近 200 萬的銷量面前,自研智駕芯片顯得相當合理。今年以來,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的狂奔速度還在繼續,今年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車賣超 55.2 萬輛。
不過要追上前沿玩家并不容易,比亞迪需要在智能駕駛算法自研和芯片自研兩大領網域同時發力。
比亞迪内部已經在加快對智能駕駛的關注度。雖然目前現有車型基本還是采用外部供應商的方案,包括百度、華為、Momenta 等。但有比亞迪内部人士告訴 36 氪,随着智駕團隊的壯大," 目前跟一些智駕方案供應商的合作已經停了。低階方案可能還是用供應商,高階方案未來會偏自研。"
同樣,在芯片領網域,比亞迪仍然與外部供應商保持密切合作。此前上海車展,比亞迪就與地平線達成了在高級智能駕駛輔助方面的合作。但這并不妨礙比亞迪自研智駕芯片的步伐。
顯然,比亞迪攫取新能源市場份額、擠壓燃油車企的動作還會繼續。但在就像王傳福所言," 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在進入新能源車的市場終局之前,比亞迪要保證自身沒有明顯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