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底價3560萬被出手,預付卡類支付機構頻成“棄子”,歡迎閱讀。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董晗萱)經營困境下,又一家支付機構或将被出手。3 月 4 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持牌支付機構廣東粵通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粵通寶 ")100% 股權在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進行預挂牌,轉讓底價為 3560 萬元。
粵通寶成立于 2012 年,于 2015 年獲得人民銀行《支付業務許可證》,獲準在廣東省範圍開展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目前業務類型已更新為儲值賬戶運營Ⅱ類,牌照有效期至 2025 年 3 月 25 日(過渡期至 2025 年 7 月 9 日)。
此番股權挂牌的轉讓方,為廣東聯合電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即粵通寶的母公司,隸屬于廣東省交通集團。借助這張支付牌照,廣東聯合電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承擔全省聯網結算管理中心和 ETC 發行服務機構職責,實施廣東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和推廣 " 粵通卡 " 電子不停車收費(ETC)工作。他們的核心產品 " 粵通卡 ",被應用于高速公路通行、停車場、加油站等場景。
然而,雖背靠國資 " 大樹 ",以單一預付卡業務展業且未能突破地網域限制的此類支付機構,在近年來愈發激烈的市場競争下,生存空間更是被進一步壓縮,逐漸淪為支付牌照價值 " 底層 " 的存在。這也成為粵通寶被出售的直接原因。
從粵通寶的業績情況來看,其日子并不好過。根據預挂牌公告中一并披露的标的企業情況,2023 年,粵通寶營業收入為 0,利潤總額 16.8 萬元,淨利潤為 -36.01 萬元。截至 2024 年 5 月末,該公司實現營收 10.53 萬元,淨利潤 84.55 萬元。此外,相關信息顯示,粵通寶當前職工人數為 0。
另一方面,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粵通寶的注冊資本為 4900 萬元人民币。而根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支付機構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币 1 億元,且應當為實繳貨币資本;同時機構名稱中應當标明 " 支付 " 字樣。" 支付新規提高了支付機構的準入門檻,1 億元的‘起步價’對粵通寶來講會存在壓力;加之公司經營狀況不良,因而被出售。" 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如是說道。
就股權挂牌轉讓事項的原因及影響,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聯系粵通寶方面及廣東聯合電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采訪,但均未獲回復。
" 多用途預付卡目前境況十分尴尬 ",業内人士坦言。本身僅從事預付卡業務的這類機構的盈利空間有限,在移動支付的崛起與增值服務多樣化的背景下,如今使用場景和市場份額更是受到極大擠壓,漸漸失去優勢。
這樣的頹勢從粵通寶的轉讓底價中也可以看出。3560 萬元的價格,與公司淨資產基本相當,但在市場中處于較低水平。對比幾家擁有互聯網支付牌照的機構交易,2024 年 8 月,浙江甬易電子支付有限公司 65.5% 的國有股權被拍賣,成交價 1.18 億元;2025 開年,深圳市快付通支付有限公司 20% 股權在交易平台挂牌出售,挂牌價格 5911.66 萬元。按此估算,快付通整體估值接近 3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與粵通寶情況相似,此前也有不少預付卡類支付機構股權被挂牌出售。例如,天津泰達集團有限公司挂牌轉讓所持有的天津城市一卡通 40% 股權,轉讓底價為 1.2 億元。安易聯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100% 股權被正在自行清算的股東漢鑫商務出售。
與此同時,盡管股權挂牌轉讓的案例較多,但實際達成交易的情況較少,市場對預付卡類支付機構的興趣有限。王蓬博認為,粵通寶的 " 接盤方 " 可能為金融科技公司或大型交通企業。但若轉讓未成功,在監管趨嚴、合規成本高、市場競争激烈的背景下,機構甚至可能注銷牌照或退出市場。
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當前預付卡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利潤空間承壓。移動支付、先買後付等新興支付消費方式,對傳統預付卡業務構成衝擊。剩餘存活機構若想 " 站穩腳跟 ",則需要在數字經濟時代适應轉型步伐,在鞏固線下商戶資源 " 護城河 " 的同時,加大線上預付卡類產品設計與場景融合,否則将面臨淘汰。
" 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合作,拓展預付卡的使用場景是唯一出路。" 王蓬博同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