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A股全天探底回升 人形機器人、AI眼鏡、AI醫療板塊大漲,歡迎閱讀。
每經記者:趙雲 每經編輯:肖芮冬
2 月 20 日,市場全天探底回升,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截至收盤,滬指跌 0.02%,深成指漲 0.2%,創業板指跌 0.06%。
板塊方面,AI 眼鏡、人形機器人、橡膠制品、軍工電子等板塊漲幅居前,保險、豬肉、遊戲、光伏等板塊跌幅居前。
全市場超 3300 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 1.76 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 356 億元。
本周 A 股已走過 4 個交易日,細心的股民可能發現了,大盤節奏與上周相仿。
簡單來說就是:
周一漲,周二、周四回調,但相應地又在次日(周三、周五)修復。
今天(周四)盤中,三大指數整體偏綠,暗合了調整節奏,午後又一度翻紅。
截至收盤,指數表現整體比上周四略強。
這似乎可理解為,預判本周五将上漲的部分資金,提前到了今天 " 打先手 "。
還有一個指标,也在提示當下的樂觀氛圍:
今日全市場僅 1 只股票收盤跌停;早盤絕大部分時間,該指标甚至 " 挂零 "。
Wind 數據顯示,上一個僅 1 家跌停的交易日,還是快 4 個月前的 10 月 28 日。"924" 行情以來,跌停家數 ≤0 的交易日,一只手就能數過來。
如此健康的行情下,今天領漲的還是科技線,但又有三大分支:
(1)人形機器人
消息方面,2 月 19 日,上海 AI 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發布了一項新成果—— BeamDojo 強化學習框架,讓人形機器人在 " 難有立錐之地 " 的復雜地形上也能如履平地。論文對該框架的介紹是—— " 用于實現人形機器人在稀疏立足點上的敏捷運動 "。
更神奇的是,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細分炒作,似乎來到了更 " 小眾 " 的方向。這一點在板塊漲幅榜上也可見一斑。
有投資者發現,今天部分漲停的人形機器人概念股,還沾上了 " 成人玩具 " 的标籤。比如浙江眾成生產的熱塑性彈性體材料,被市場認為可用于人形機器人皮膚。
但實際上,一個月前,就有投資者在互動平台向浙江眾成提問:您好,貴公司生產的熱塑性彈性體能否應用于人形機器人皮膚?
公司明确回答:據了解,公司子公司眾立合成材料所生產的熱塑性彈性體材料目前暫時不能應用到人形機器人皮膚。公司及子公司将緊跟行業發展前沿趨勢,持續探索彈性材料在各類新型應用領網域應用的可能性。
再如遠翔新材,其漲停分析也指向了 " 矽膠 "" 充氣娃娃 " 等用途。
這裡也提醒大家:題材發酵到極致時,确實可能 " 越炒越細 ",但其上漲邏輯是否靠譜,需要仔細辨别。一句話,别輕易上頭。
(2)消費電子
消息面來看,北京時間周四凌晨,蘋果公司最新推出了旗下 iPhone 16 系列最後一位成員—— iPhone 16e。該產品将支持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國行版 4499 元起,享受國補後 3999 元,2 月 28 日正式開售。
同時,AI 眼鏡也傳來新催化。近日,中國信通院泰爾終端實驗室聯合 S – Dream Lab,從基本配置、音頻、影像、防抖、互動、續航、安全隐私 7 個模塊、超 60 個測試項,對 RayBan-Meta Wayfarer 智能眼鏡的主要使用場景和功能進行全面、客觀的功能、性能、可用性和可靠性測試,旨在為 AI 眼鏡行業提供可參考評價指标,推動技術創新更新和產業标準化進程,促進行業生态良性可持續發展。
(3)AI 醫療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 19 日從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到,由該院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同研發的全國首個罕見病領網域人工智能大模型 " 協和 · 太初 ",已于近日面向患者開放測試初診咨詢和預約功能。
在對話框中輸入 " 發現孩子從 2 歲起發育、語言和動作都明顯落後,交流也無法完成 " 等症狀,幾秒鍾後,大模型就會給出 " 需警惕罕見遺傳性疾病(如雷特綜合征、天使綜合征等)或復雜神經發育障礙 " 的判斷,并給出就診科室、補充檢查等醫學建議。
機構表示,AI 将重塑新藥研發的生產模式、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讓 " 難以研發的藥 "" 無法治愈的病 " 從不可能變成有可能。"AI+ 醫療 " 此前被市場低估,2025 年應重視相關投資機會。
三大分支都在漲,但在場内 ETF 方面,今天勝出的是醫療方向。
Wind 數據顯示,在醫療、醫療服務、醫療創新、生物醫藥、創新藥等多個醫藥主題 ETF 之外,僅有高端裝備 ETF、國防 ETF 等少數產品站上漲幅榜。
中郵證券表示,"AI+ 醫療 " 有望應用于藥物研發、癌症診斷、醫學影像、手術機器人等領網域,行業或迎來巨變。"AI+ 醫療 " 行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将由 2022 年的 137 億美元增至 2030 年的 1,553 億美元,CAGR 為 35.5%,行業存在爆發式增長機會。
政策面上,國内宏觀政策利好 AI 制藥,醫療 AI 三類證審批加速。"AI+ 醫療 " 相對傳統醫藥研發優勢顯著,在算法 + 數據 + 臨床場景閉環構建護城河,"AI+ 醫療 " 細分板塊享受估值溢價。
另外,醫藥板塊還受益于醫保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醫療反腐力度緩和、創新藥政策紅利等。長期來看,醫藥板塊還受益于人口老齡化、消費更新的邏輯,在國内外復雜的宏觀政治環境之下,醫藥作為内需 + 剛需的确定性長期成長行業,綜合比較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