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趙何娟:我們準備好面對GPT大模型的瓶頸期了嗎?,歡迎閱讀。
我最近幾個月都在忙着全球市場調研和钛媒體海外辦公室的籌建,所以發布視頻有一搭沒一搭,但沒想到我這樣任性的博主,也能收到很多用戶的催更和問詢了,比如很多人在問我 GPT-5 為何還沒發布啊,矽谷最近有爆發什麼新的創業應用方向嗎等等。
我能感受到大家很着急很焦慮,但我們現在需要更多的是耐心不是着急。幾個月前我就在一個公開演講裡預言,大家期望的今年作為大模型應用爆發元年可能不會來到,說爆發還為時尚早,只能算開始。
大模型這幾個月的發展驗證了我的說法。包括矽谷最近在技術圈也一直流傳一個說法那就是 GPT-5 的内部測試失敗了,今年已不大可能推出。因為基于 Transformer 的 GPT 類模型已經進入了擴展瓶頸,且除了聊天和一些比如編程、文本、設計、辦公等工作流輔助類應用,很難全面應用于市場,而這些 GPT-4o 已經足夠支撐。原有架構再更新短期内很難有質的突破。這些瓶頸包括模型自身架構擴展能力,也包括數據瓶頸,甚至也包括安全和倫理需求的應對瓶頸,還有因為應用局限帶來的市場需求本身的瓶頸。
而一貫更善于追随的中國大模型和應用創業者們又是否為此做好了變道的準備?
這個瓶頸期會有多長,還很難判斷,但無論是三個月、半年還是一年或更長,可能對于我們來說都會是比較難熬的一段時間。
好消息是,基于美國一些科技媒體的報道猜測,還有我從多方面了解的信息,OpenAI 可能正在考慮推出一個新的模型方向產品,不再局限于 Transformer 的架構,或被命名為 "Orion"(也有人說或被命名 GPT-NEXT),Orion 是獵戶座(Orion)的拉丁名稱,象征着力量、探險和發現,具有強烈的探索未知的神話意義,NASA 的獵戶座飛船(Orion spacecraft)也以此命名,用于未來載人深空探索任務。
如果最終真的以此代号命名,或許暗示了 OpenAI 将此作為 AI 真正新紀元的開始,而非此前的 GPT。但目前對于這一代号,OpenAI 官方是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的狀态。Orion 模型也是 OpenAI 内部代号為 " 草莓 "(Strawberry)系統項目的一部分,有報道稱在内部演示草莓系統,Orion 模型的推理能力已經遠高于 GPT,幻覺極錯誤率卻遠低于 GPT。
根據多方面的信息,我總結了幾點 Orion 可能和 GPT 模型的不同,Orion 雖然仍可以被歸類為大語言模型(LLMs),但它可能在技術架構上與現有的 GPT 系列有顯著的不同。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技術差異和演進方向:
1. 基礎架構的演進
新型架構:Orion 可能采用更新的模型架構,不再局限于 GPT 系列使用的 Transformer 架構。它可能引入更高效的模型組件或完全新的神經網絡設計,以提升模型的計算效率、推理能力和生成質量。
模塊化設計:Orion 可能采用更加模塊化的設計,使其更容易集成不同類型的數據源(例如文本、影像、音頻等),從而實現多模态處理能力。這與現有的 GPT 模型相比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區别。
2. 多模态能力
跨模态學習:Orion 可能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模型,而是一個能夠處理和生成多種數據形式的模型,例如影像、聲音和視頻。這種多模态能力可能通過融合不同類型的數據來增強模型的理解和生成能力,使其适用于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聯合訓練:Orion 可能采用聯合訓練方法,讓模型在多個模态上同時學習,從而在理解上下文和生成内容時更加全面和準确。這可能是與傳統 GPT 模型的關鍵區别,後者主要專注于文本數據。
3. 安全性與可控性
增強的控制機制:在安全性和可控性方面,Orion 可能引入更多的内置控制機制,以避免生成有害或不适當的内容。這可能包括新的過濾算法、增強的上下文理解能力,以及更高層次的可解釋性功能。
動态調整能力:Orion 可能具備更強的動态調整能力,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反饋實時調整模型的輸出風格和内容,這是 GPT 系列目前在某些方面仍做不到的。
4. 優化計算與能源效率
計算效率:Orion 可能會采用新的技術來提升計算效率,例如稀疏激活、壓縮技術或其他形式的優化,以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時減少計算資源的消耗。這可能使得 Orion 比 GPT 模型在實際應用中更具成本效益。
能源效率:在能源消耗上,Orion 可能更加注重優化,考慮到環境影響和資源限制,這一點在未來的 AI 發展中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5. 應用場景的擴展
行業定制化:Orion 可能更專注于行業定制化應用,提供針對不同行業需求的優化模型,而不僅僅是一個通用的大語言模型。這種定制化可能涉及更深入的行業知識整合和特定領網域的數據訓練。
互動性增強:Orion 可能在互動性上有顯著提升,能夠更好地理解用戶意圖和需求,提供更自然和智能的互動體驗。
總之,Orion 作為大語言模型的發展方向,可能會在架構、功能和應用場景上進行顯著的拓展和改進。
至于未來 Orion 和 GPT 會是什麼關系,是短期的應對瓶頸期的權宜之計,還是長期對 GPT 的替代,亦或是兩種模型路線各自更新的并存,可能都要有待于在 OpenAI 的發展中确定了,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趙何娟為钛媒體創始人 &CEO)
關注 " 趙何娟 ",更快了解全球經濟、科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