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極越汽車,幼稚的失敗,歡迎閱讀。
文 | 穆勝
近日,極越汽車陷入 " 原地解散 " 風波。
12 月 11 日下午,CEO 夏一平線上召開内部會,表示公司遇到經營困難需要調整。會後,公司人力資源部給出了員工二選一的方案:要麼留職停薪,但不繳納社保和公積金;要麼 12 月 16 日前自願離職,但卻不能保證離職補償。
目前,部分線下門店已經無法正常運營,線上的主播開始在線找工作,更有若幹供應商公開催款,甚至傳出員工搬走公司的礦泉水、體驗店所在商場扣押試駕車等消息。一夜之間,這個由百度和吉利投資、含着 " 金鑰匙 " 出生的寵兒,突然就變成了棄兒。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争激烈,競争中有企業倒下是市場規律使然,實屬正常,但極越汽車的失敗,卻裡裡外外透露着 " 幼稚 "。
以下是我的觀點:
1、作為一家在激烈市場競争裡求生存的企業," 現金為王 " 是第一原則,更何況極越汽車還根本沒有實現盈利。對于這類企業而言,自己兜裡有幾個錢,難道自己心裡沒數嗎?如果有數,怎麼會突然告知員工 " 原地解散 ",導致企業瞬間崩塌,之前難道不應有所行動,減負求生嗎?
2、這一年,我無數次告誡我們輔導的企業,務必要進行" 極限生存 " 測試——要模拟一下,如果各種利好因素消失,利空因素堆積,企業應該如何生存(讓經營活動現金流為正)。說白了,就是要企業算清楚,哪些業務收入是壓艙石,哪些支出是剛性的,哪些人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企業一定要做好預案,做好最壞打算,就極越汽車這個情況來看,這個工作他們顯然直接忽略了。
3、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提前做這種精細預案的要求可能有點高。但如此低迷的銷量之下,難道不應該做點降本增效的動作嗎?這應該是經營者的本能呀。我們查閱了不少公開資料,反正沒有太多極越汽車的此類消息。最顯眼的 " 降本增效 ",還是在夏一平最近的公開信裡傳出來的,這像不像學渣交了一張白卷,在所有的題目上還頑強地寫了個 " 解:"?自己銷量什麼情況難道還不清楚嗎?難道是在等待什麼地方吹來 " 潑天的富貴 "?
4、真要被逼急了有所行動,我相信他們的組織裡可以擠出不少水分。說白了,企業的水分,明眼人都看得見,就看願不願意擠罷了。我輔導企業時經常勸告老板們一定要 " 聚焦 ",戰略上、組織上都是如此,尤其是這個寒冬期的創業公司。但有意思的是,他們總有一萬個理由告訴我,這個投入是必要的。其實,不是他們看不到,而是他們不願意面對 " 改變 " 帶來的不适。
5、極越汽車既沒有主動做 " 極限生存預案 ",也沒有被動實施 " 降本增效 ",在艱難的經營中還猶猶豫豫、糾糾結結的狀态,其實就是當下很多企業的真實寫照。表面上看,老板心有天下,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塊業務;老板宅心仁厚,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員工……實際上,就是經營沒有決斷力。最後企業保不住,傷害的是所有員工,尤其是那些奮鬥者。
6、極越汽車之所以沒有提前行動,其實還是沒有危機感,之所以沒有危機感,還是在等着股東輸血,說白了就是在等 " 大爹 "。但股東又不是傻子,你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盈利性又差,這個無底洞誰願意幫你填?
7、兩個股東真金白銀大幾十億投進去了,按理說不應該讓這些巨額投入 " 打水漂 ",不得不放棄,一定是出現了巨大的風險。如果到了這個時候才發現風險,是不是說明兩個 " 大爹 " 的風控方式有點問題?以前就沒有投後管理嗎?
8、不少創業公司,不要只看他們的 GMV、營收、銷量、用戶數等淺層數據,其實,只要在他們的人效和财效上算算深度數據(窄口徑指标、超前指标、邊際指标),項目的質量一目了然。近年來,不斷有 VC 和 CVC 聯系我們探讨這個話題,開始嘗試計算這類數據,也開始在盡調報告關于組織的内容裡加入此類數據,這是值得肯定的,但這類努力顯然還不夠。進一步看,扁平化指數、戰鬥人員占比、組織體脂率等指标,似乎對創業公司同樣重要。在某些場景裡,這些指标可能還是風控準繩。
9、其實,中國的一級市場發展至今,VC,尤其是 CVC,在投後管理上都是相當不成熟。一個 VC 的朋友告訴我:" 我們是中國頭部 VC,但實話說,我們沒有投後管理系統,而是‘投後關懷系統’。說白了,打幾個電話問候一下創業者,提供情緒價值。" 另一個 CVC 告訴我:" 還投後關懷系統?哪有呀!我們是‘投後燒香系統’,祈禱項目别出問題。" 還有一個 CVC 聽了我的轉述說:" 我們是‘投後磕頭系統’,我們的錢投進去了,創業者才是爹!"
10、問題是,投後管理真的不可能有作為嗎?管得那麼粗,真的是沒法管嗎?我認為未必,大多數 VC 或 CVC 還是不想管,麻煩呀,要面對創業者的挑戰呀。與其如此,還不如用看似豪放、信任的姿态,豪賭創業者,希望找到下一個張一鳴、王興。反正大家都在這個圈子裡,頂級創業者不少,賭個概率嘛。這種思路,本質上還是機會主義者,是套利投資,不是價值投資。
11、很多創業者,其實就是利用了投資者的這個心态,把自己偽裝成下一個張一鳴、王興。在投資者看好的賽道裡,Creat 一點人設,顯示一下個性,彰顯自己與眾不同,有的人還故意表演結結巴巴,裝社恐或扮社牛。他們就好像職場上對于 " 面試秘籍 " 了然于胸的求職者。表演之下對答如流,但真本事嘛,這個就很難說了。
12、投機式的創業者,遇上投機式的投資者,缺位的投後管理,就會催生突然的 " 暴雷 "。說句實話,CVC 是重災區,裡面詭異的事情多了去了。這麼大一筆錢,來來回回的,且缺乏有效監控,哪有這樣考驗幹部的,哪個幹部經得起這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