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美版《西遊記》,毀三觀,歡迎閱讀。
《西遊記》是無數人的童年,從劇情到主題曲,甚至連小朋友都可以做到倒背如流。
但,你看過這樣的嗎?
孫悟空和兒子為了争奪金箍棒,大戰 18 個來回;
觀世音菩薩從天而降,成了這對父子倆的和事佬;
在蟠桃大會上,玉皇大帝深情告白小姨子;
龍王不是龍,而是小鯉魚,并且它是個沙漠大幹皮,離開水來到天宮,分分鍾覺得自己要原地幹裂而死 ......
???
相信,看到這,不少人會懷疑自己的眼睛和大腦。
畢竟,上述這些名字都知道,至于情節,着實是第一次聽說。
當然了,也可以理解,畢竟這是一部美劇——
《西遊 ABC》
美國竟然拍了一部《西遊記》???
嗯,不僅拍了,口碑還爆了。
目前本劇爛番茄新鮮度 94%,爆米花指數 83%。
值得一提的是,出品方迪士尼為了籌拍,花費不少的心思。
幕後有華裔占主導的導演團,比如金球獎影後劉玉玲;
主演陣容包括剛獲得奧斯卡影後的楊紫瓊、永遠的男神吳彥祖、奧斯卡最佳男配關繼威。
可以說,都是頂流中的頂流。
然鵝 ......
國外一片誇,國内一片罵。
豆瓣評分跌破 6 分,一路走低:
路人的評價也毫不客氣,直批——
劇本太弱智了。
話說,本劇當真是部爛劇?
先抛開爛不爛不講,它倒是絕對能颠覆中國觀眾對《西遊記》的認知。
通過鏡頭,我們看到了西方視角下的東方神話。
裡面各路神仙,從裝扮到人設、故事線,改得面目全非。
一切還要從孫悟空父子倆說起 ......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孫悟空的兒子孫維辰則完美復刻老爸的基因,上天入地,任性妄為。
這不,他趁機偷得了傳家之寶金箍棒。
為此,孫悟空對兒子緊追不舍,上一秒化身為老虎,下一秒變成水中的魚,快要把七十二變用盡了。
即便如此,孫維辰還是得逞了。
孫維辰費盡心思拿到金箍棒,準備做什麼?
傳說中,孫悟空當年取經,還剩第四卷沒有找到,而第四卷的存在,關乎天下蒼生的安危,有可能助力天下第一魔頭的誕生。
金箍棒,正是開啟第四卷的 " 鑰匙 "。
因此,孫維辰想要親自找到第四卷,并用金箍棒打開,好當一次英雄。
emmmm,這小屁孩兒是哪來的自信。
而說起這位魔頭,則是我們的老熟人牛魔王。
劇中的設定是,他變壞,和孫悟空有一定的關系。
原來,早年間他和孫悟空是摯友,當時,他是天宮的一個小小打工人,孫悟空更是一個無身份的路人。
恰逢王母娘娘舉辦蟠桃大會,牛魔王便帶孫悟空上天長長見識。
結果嘞,孫悟空因沒邀請函被擋在宮門外。
好巧不巧,濟公因為自帶酒水問題,和門衛糾纏起來。
于是,兩人便趁亂混了進去。
他們進到宮殿後,瞬間被眼前的繁華熱鬧,給驚到了。
神仙們皆是身穿華麗的禮服,燈紅酒綠,歌舞升平,好不快活。
最後,還将揭曉一年一度的大獎:身份最尊貴的神仙職位。
對待此職位,牛魔王和孫悟空的看法截然不同。
前者,秉承默默做事,安分守己,對待不公的事情,不敢怒更不敢言。
後者,張揚、自信,敢于在公開的場合表達自己的想法。
就這樣,在孫悟空的助力下,牛魔王在宴會上向鐵扇公主搭讪;
潛入到龍王的休息室,偷看,并順走金箍棒。
最出格的是,孫悟空還在王母娘娘講話的時候,将其趕下台,發表了個 " 進步青年 " 的演說,痛斥了宴會上的虛偽、恭維。
那一刻,台下的牛魔王為兄弟捏了一把汗。
誰知,孫悟空的舉動非但沒有受到懲處,反而受到了大家的推崇,被封為齊天大聖。
這下,牛魔王心裡的落差老大了。
内心 OS,我是個乖寶寶,沒奶吃,孫悟空鬧成那樣,竟成了大官兒。
OK,老子不忍了。
于是乎,他脫離 " 編制 ",自成一派,并與孫悟空反目成仇。
艾瑪,這故事背景有一丢丢的狗血、抓馬啊。
别急,更無厘頭的還在後面。
承接前文,孫維辰拿到金箍棒後,動身去找第四卷經書。
去哪?
鏡頭一轉,他來到了美國高中,化身為轉學生。
這是什麼操作?
原來,班上一個名叫進的華人同學,是他命中注定的引路人。
他需要獲得進的支持和幫助。
孫維辰漂洋過海,随他來到這裡的,還有一眾人馬。
除了觀音菩薩和孫悟空,還有卧底在學校打掃衛生的豬八戒;
變得兇狠的牛魔王。
好家夥,這得多麼熱鬧呀。
接下來,悉數奇奇怪怪的場景出現了。
你敢信?
觀音菩薩和孫悟空兩個人開車去吃中餐自助。
在家中組裝宜家的家具。
中間,觀音一言不合來展示了下 " 千手觀音 " 的霸氣。
總而言之,按照這路子,後續無論發生什麼廠長都不會覺得奇怪了。
看到這,或許你已經明白了豆瓣評論區一片惡評的原因了吧。
這跳脫的妝造、惡搞的劇情,簡直是把咱們的傳統經典神話毀得一塌糊塗。
但,廠長卻不想罵。
原因很簡單,很多人忽視了,劇名雖帶了 " 西遊 ",卻并非翻拍自《西遊記》。
它改編自華裔漫畫家楊謹倫的作品《美生華人》。
該漫畫其實是借西遊神話的殼,講述了華裔在西方國家生活所面臨的身份認同、不被尊重等社會問題。
因此,本劇的重點不在神話,而是 "ABC"。
進,是妥妥的第一男主。
他的父母年輕時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在這裡工作、生活,并生下了他。
進是典型的二代移民。
盡管他是黃皮膚、黑頭發、會說中文,但他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現實裡,都夾在兩個矛盾的 " 世界 " 裡。
在家裡,老爸教育他為人要低調,不要出風頭。
告誡他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只有勤奮努力,人才有出頭的那一天。
到了學校,進的所作所為,皆向同學靠攏。
為了不被孤立,他佯裝活潑,廣交朋友,還加入了被認為對亞裔不友好的足球社團。
表面上看,進是主動派,享受這一切。
實際上,空無一人時,他的内心滿是疲憊。
可以說,進所處的境遇,像極了很多亞裔學生,甚至社會上的整個亞裔群體。
包括劇中反復出現的喜劇明星姚。
他的扮醜鏡頭,一直以來都是短視頻的熱門,哪怕已經過去了 30 年,觀眾只要看到他,就不自覺發笑。
乍一看,能被人記住,是件好事。
而只有姚知道,他最大的夢想是演英雄,
" 我希望有個在看節目的孩子,覺得自己不必成為眾人的笑柄,并且相信他能成為英雄。"
讓成為英雄不是夢。
打破當前困境的人,正是孫維辰。
他為了 " 喚醒 " 引路人進,和他成為朋友。
他讓進看到,只要自己喜歡,也可以不用吃三明治,而是在食堂吃自帶的中餐便當:
腸胃不舒服,也可以大大方方拿保溫杯喝熱水:
之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一樣能做到。
寫到這,各位看出來了嗎?
這一出黑色幽默的大戲,閱聽人并非是咱國内,而是整個西方社會。
可以說,本劇是亞裔人群的傳話筒,是亞裔人群發聲的媒介。
其實,回顧近幾年的歐美圈,由亞裔群體主導的電影 / 電視劇并不算少,随手舉例就有《摘金奇緣》、《瞬息全宇宙》、《怒嗆人生》等等。
或許有不完美,但拍出來就是一種态度。
畢竟,再微弱的光也是光;
它能照亮不被重視的角落,成為一些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