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你看不上的名創優品,在國外變成了高攀不起的“奢侈品”。,歡迎閱讀。
說起商場裡最常見的店鋪,應該不能沒名創優品吧?
酷似優衣庫的 Logo 設計、神似 MUJI 的風格,雖然飽受争議,但并不妨礙名創優品一年比一年名氣盛、規模大。
大到一線城市商圈,小到十八線小縣城,基本上都能看到名創優品的身影。
而且他們東西便宜、品類多,時不時還會有爆款的聯名 IP 。很多年輕人即使不消費,也忍不住進去看看,主打的就是一個愛逛。
不過大家可能想不到,這家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竟然和 Temu 、 Shein 類似。。。在國外也火得一塌糊塗。
甚至毫不誇張地說,以名創優品為代表的中國 " 十元店 " ,正在海外攻城掠地。
這麼說吧,早在 2015 年的時候,名創優品就在新加坡開了第一家海外店鋪。
短短幾年時間,海外市場門店的數量就達到了 2313 家,占了總門店數量的将近四成,全球 105 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名創優品的店鋪。
今年 5 月,名創優品還把店,開到了紐約時代廣場,而且一開就是 400 多平。
甚至在遙遠的非洲大陸,都能在商場裡看到那熟悉的一抹紅。
咱随手在外網上一搜,也能看到不少油管博主發了名創優品相關的種草視頻。
底下的評論,也清一色的都是 " 好可愛!好喜歡! " 。
咱們從 2023 年度的财報裡,也能看出名創優品在海外這塊的實力。其中,名創優品海外市場的營收達 48.24 億元,占了總營收的 40% 以上。
而且衝勁還十足,在國内市場同比增長只有個位數的情況下,海外市場增長了 44.6% 。
能有這樣的成績,國内成熟的供應鏈,鐵定是背後的關鍵之一。
不過,世超覺得名創優品的在海外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把 " 因地制宜 " 四個字,做到了極致。
首先就是產品上的因地制宜,比如,為了迎合中東消費者喜歡穿長袍的習慣,中東那邊就開發了一款可以放進長袍的口袋溼巾。
印尼人愛穿拖鞋,名創優品就經常推各式各樣的涼拖,現在已經形成了 " 買拖鞋就上名創優品 " 的心智。
還因為印尼消費者偏愛三麗鷗,名創優品直接在當地開了家四百多平的三麗鷗 IP 限定主題店。
甚至在印度,名創優品還成了輕奢品牌,主推一些香味持久的香水。
除了產品之外,名創優品在門店運營的模式上,也講究一個各顯神通,推出了多個國際服版本。
就比如在印尼,因為華裔數量多,多少都聽說過名創優品,所以名創優品可以直接把國内那一套加盟的方法搬過去,并稱之為名創合夥人模式。
也就是,名創優品在當地設立子公司再開放加盟,加盟商出錢,其他的運營工作交給名創優品。
而除了合夥人模式,名創優品還有一招 " 抱大腿 " ,也就是代理模式。
數據顯示,除了亞洲以外,全球範圍内有超過 80% 的海外門店都采用了代理模式。
這種海外代理模式跟國内的加盟不同,代理商需要自己去運營和拓展更多的店鋪。
一個州或者一個國家所有的名創優品店鋪,很可能都是同一家代理商開的。
所以在當地沒兩把刷子,可能還沒法兒當這個代理商。
像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名創優品就是跟當地最大的連鎖超市 Grupo Sanborns 合作。
除了提供資金外, Grupo Sanborns 還通過旗下的 Sears 和 Sanborns 等多家百貨公司,給名創優品提供門店以及租金的折扣。
而名創優品總部除供貨外,基本不插手店鋪的經營,相當于是甩手掌櫃,商品庫存需要代理商自己來消化,店鋪的盈利也得自己操心。
好處在于,代理商對商品有一定的定價權,并且,名創優品也不會對代理門店的銷售額做抽成。
雖然把店鋪運營、定價權下放給了代理商,但名創優品這種這種輕資產的模式,的确能夠借代理商的手快速地進行全球化市場滲透。
而除了合夥人模式和代理模式以外,名創優品在海外還有直營店在撈錢。
前面咱也提到,名創優品的海外店鋪主要集中在亞洲。
但從門店平均年化收入來看,美洲才是最賺錢的市場,海外直營店也是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加拿大。
在财報裡,名創優品海外直營業務收入連續兩個季度保持了 80% 以上的同比增速,并且貢獻了海外收入的 46% 。
包括名創優品的老板葉國富也承認,中國市場的 ASP ( 平均售價 )是 35 元人民币,但在歐洲國家、美國,這個數字是中國的三倍甚至更高。
總而言之,靠着因地制宜的商品、各顯神通的門店運營模式,讓名創優品的海外擴張之路走得還算順利。
不過,名創優品在海外也并非沒有對手。
如果拼低價,光是北美市場就有 Dollar General 和 Dollar Tree 兩家老牌零售折扣店。
就拿 Dollar General 來說吧,在美國有将近 2 萬家直營店鋪,而且大多數商品都只賣 1 美元,便宜是王牌。
只講究性價比,名創優品就失去優勢了。
而在自有品牌的行列裡,少不了大創、 MUJI 這些個勁敵。
雖然名創優品靠着門店規模拿下了市占率第一,但出海并不只是拼誰開的店最多。
就像葉國富曾經提到過的那樣,要把名創優品打造成全球化的超級品牌。
這背後,考驗的也不僅僅是名創所擅長的供應鏈整合。
怎麼打破一些地方對名創優品 " 十元雜貨店 " 的刻板印象、怎麼做好產品差異化,這些都是名創優品在超級品牌的進階路上,繞不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