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婚内出軌,雙雙偷情!他倆不離,全網怒罵,歡迎閱讀。
文 | 十點電影原創
台劇又來放大招了。
一部新劇。
續寫童話故事的下集,滿屏 " 肮髒 " ——
老公夜宿女同事家疑似偷情。
老婆沉迷交友軟體精神出軌。
這才是童話泡沫之下,婚姻真實的本質?
等等。
往下看,還有更狗血的——
網飛台劇。
尺度自然不用多說,懂得都懂。
陣容也很眼熟——
柯佳嬿、劉以豪,近年來台劇的扛把子人物。
又來一部台劇天花板?
戳破童話濾鏡,揭露婚姻醜陋的一面?
其實不然。
看到最後才發現——原來觀眾才是他們 play 的一環。
公主和王子
每個童話故事的開始都是浪漫的。
林宜玲和曾學友也是如此,像是很多童話中會出現的場景一樣,他們相識于一場車禍,林宜玲從車上飛起,慢動作摔倒在了曾學友的懷裡。
這一刻整個世界都靜止了,仿佛只能聽到對方砰砰的心跳聲。
他們彼此一見鍾情。
不同于性荷爾蒙的催動,兩人只要一對視就情不自已,周圍好似出現了柔光濾鏡,充斥愛情的甜膩。
很快他們步入了婚姻殿堂,像很多我們聽過的童話故事一樣。
" 從此以後,王子和公主過着幸福的生活 "。
等一下——
童話結局之後,才是殘酷真相的開始。
王子和公主的婚後生活,遠不像想象中的幸福,其實暗藏童話中未曾講出的難堪。
比如,王子可能是個媽寶男。
曾學友從小就在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長大,張口閉口 " 我媽說 "" 我媽覺得 ",30 多歲依然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生活能力幾乎為 0,完全活成了一個巨嬰。
比如,婆婆以愛為名的掌控。
即使林宜玲的婆婆并不像其他惡婆婆一樣,挑撥離間挑刺找事,但她毫無界限地侵入二人的生活,不容拒絕就連内褲都要幫忙洗,這種無形的壓力也讓人喘不過氣。
婚後三年,兩個矛盾總是吵到崩潰,險些壓垮這段婚姻。
第一個,搬出去。
因為和公婆一起住,兩人正常的夫妻生活都遭到影響。
時刻處于婆婆的眼皮底下,就連調情都要偷偷摸摸,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婆婆就會突然闖進來。
但每次面對老婆的催促,曾學友卻總是在打馬虎。
還房貸經濟壓力大、租房不劃算、錢都借給了親戚 …… 借口總是再找,一拖又是三年。
第二個,生孩子。
林宜玲不想生孩子,婆婆也總是一幅體貼的模樣,表示一切都要看他們兩夫妻的意願,但生活中卻無處不在暗示催生。
" 樓下别人家的夫妻和你們年齡差不多,孩子都已經會自己吃飯了呢~"
婆婆還會在早上五點帶她去拜佛,在旁邊大聲禱告,求菩薩保佑多子多孫。
光想想那種場景就已經感覺到了窒息。
每七天就有一次想離婚的念頭,這才是童話背後婚姻的真相。
出軌 & 偷情
婚後的童話故事,絕對沒有幻想中的美好。
現實充滿難以啟齒的龌龊。
比如,一個最髒的問題——
結婚之後面對誘惑,你有沒有過想要出軌的念頭?
王子可不搞純愛。
當老婆不想生時,曾學友的身邊卻剛好出現一個職場小學妹,還是單親媽媽。
她和林宜玲是截然不同的人,長相甜美、嬌小無害,因為年輕時遇人不淑生下孩子,柔弱可憐惹人疼愛,總是故作堅強其實需要幫忙,每一點都在男人的軟肋上。
她一哭,曾學友就慌了神。
一次次突破底線,一次次失去控制。
某天的一場公司聚會中,老板不斷在灌小學妹的酒,曾學友正義站出來幫忙擋酒,酒過三巡,兩人其實都沒醉,但他卻裝醉拒接老婆電話,借機在她家裡夜不歸宿 ……
公主也不夠忠誠。
一邊在交友軟體上和其他異性聊得火熱,一邊又是公司鄰居各種暧昧對象成群。
一個是暖男藥劑師劉文傑。
初次見面就讓林宜玲有種怦然心動的感覺,對比眼前陽光溫柔的小奶狗,自己的老公簡直不堪入目。
一個是初戀前男友張人偉。
分手後輾轉又在同一公司做同事,張人偉總能注意到林宜玲的細節,給穿高跟鞋磨破腳的她買一雙舒服的拖鞋,還會親自幫她貼好創可貼。
林宜玲也時常難以控制自己的内心,恍惚間隐約出現了精神出軌的迹象。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一個著名的 " 停電 30 秒 " 測試——
當突然停電時,你在想什麼嗎?
劇中也有過這樣一幕戲,整座城市停電,他們都被困在了原地。
曾學友和同事小學妹在天台看星星聊心事,心花怒放開心都寫在了臉上。
林宜玲和藥劑師困在藥房,玩起了真心話,時不時就能聽見兩人的心跳聲。
一對只有表面幸福甜蜜的夫妻。
就像童話故事的背後,其實早已肮髒不堪。
童話破滅
劇已開分,豆瓣 7.1。
這個評分在各種高分台劇裡,絕對是不及格的存在。
原因很簡單——看得不爽。
為什麼生活充滿雞毛蒜皮還要繼續勉強婚姻?
為什麼在面對誘惑還能坐懷不亂,這是現實嗎?
為什麼他們都有過精神出軌的征兆,結果還能回歸家庭?
但在老妹兒看來——
童話的背後還是童話。
因為劇中的故事遠比不及現實的殘酷。
婚姻是什麼?
對于林宜玲來說,有着無休無止的隐形家務,以及無所不在的催生壓力,外加一個永遠長不大的老公。
第一集中就有這樣一幕。
早上五點,林宜玲就被曾學友電鋸般的呼噜聲吵醒,而這是她婚後幾十年可能都要面對的事。
剛剛眯着,婆婆又闖進房間關掉了空調,毫無私隐不說連睡個好覺都成了難題。
即便林宜玲說過很多次,曾學友還是記不住上廁所關門。
然而最為離譜的是,即使曾學友已是如此,在現實世界裡卻足以算得上是稀有的 " 優質男 "。
因為他在要求做家務時不會推脫埋怨,而是有求必應。
會記得兩個人的結婚紀念日,并且準備禮物。
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堪稱恐怖。
向來恐懼生孩子的林宜玲,在看到曾學友抱着朋友小孩的模樣,突然也決定了生孩子。
這就是外界環境渲染之下對女性的影響,也是現實世界婚女群體的現狀。
每天兩人想盡辦法懷孕,性生活變成了例行公事。
各種姿勢、各種湯藥、各種方法 …… 為了懷孕無所不用其極。
但想生的時候卻怎麼都懷不上,直到檢查後才得知,曾學友患有無精症生不出來。
在婆婆的質問下,林宜玲卻攬過責任說是自己的問題,于是婆婆每天想盡辦法給她灌藥催生,直到曾學友看不下去出面阻止,才終于結束這一切。
男人不孕,竟然才是達成完美結局的條件。
婚姻就是憋屈,能結婚的人一定是能忍的人。
但這只是婚姻中最不經意的小事。
事實就是,男的只要維系好婆媳關系,女的卻要咽苦水委曲求全。
那些看似覺醒的口号到最後,也只能成為背地裡才能發出的牢騷。
" 為什麼過了 30 歲女人的目标就只能是賢妻良母?那你前面叫我努力向上學習工作的前三十年,是在開玩笑嗎?"
或許我們都在等一個爽文結局——
林宜玲逃離壓抑的婚姻,擺脫催生的枷鎖,尋找獨立的自己。
但現實往往是,在面對荒誕故事時,她們只能面無表情在内心發瘋,之後繼續妥協不斷給自己洗腦,
" 過日子不就是這樣嘛!"
童話的完美泡沫破了,留下的刺痛感才是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而對于這劇來說,童話故事下集其實就是一場騙局。
因為現實遠比劇中難堪,He 的結局像是在恥笑我們:你還真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