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直擊CCAI大會:院士專家舌戰激辯,20個AI案例C位出道,海澱無愧AI科技“夢工廠”,歡迎閱讀。
僅一個區就有66 個備案大模型,占北京七成、全國三成?
别無他選,這個地方只會是北京市西北角、中關村所在地——海澱區。
畢竟這裡是擁有北大、清華、人大等 37 所高校,全國重點實驗室 52 個、國家科研機構 106 個,人才資源 200 餘萬,其中人工智能學者 1.23 萬名、AI2000 全球頂尖學者 101 位……的那個海澱區。
(注意,以上指标均占全北京市的 80% 以上)
鑑于此,這裡能成功吸引約 1300 家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入駐,并孕育出 26 家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人工智能生态環境繁榮興盛,自然不足為奇。
把握住科技領網域如此濃厚的創新氛圍和豐富的人才資源,海澱區正在全力建設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當真無愧于" 生态活躍、要素齊全,前景廣闊 "的評價。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2 月 13 日 -15 日,2024 中國人工智能大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隆重舉行。
本屆大會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由 7 個特邀報告、18 個專題論壇、3 個同期活動,20 餘個展位組成。
大會首日的開幕式上,業界翹楚、學術巨擘及行業領袖紛紛出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分别帶來主旨演講,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參與尖峰對話。
開幕式上發布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2024)》、《2024 年度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全景賦能典型案例》、超節點算力集群創新聯合體等重磅成果。
簡言之,這場大會的意義正是在于助推北京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
院士專家齊聚,思想論斷激情碰撞
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一直是我國人工智能領網域的學術盛會,歷史悠久:
始創于 2015 年,是我國最早發起舉辦的人工智能大會,迄今為止已經成功舉辦過七屆,已成為我國人工智能領網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專業會議之一。
今年的開幕式上,大模型正是諸位院士學者探讨的焦點關鍵詞。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徐宗本發表了題為《大模型的極限理論 : 解讀智能湧現現象》的主旨演講,深入闡述了智能湧現現象背後的復雜機制。
從智能湧現的數學描述出發,徐宗本院士介紹智能湧現的判定标準,線性大模型的智能湧現行為實驗,最後還提出八個相關待研究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何友以 "AI 大模型與智能決策 " 為題發表主旨演講,深度解析大模型在智能決策方面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潛力。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CAAI 元宇宙技術專委會主任陶建華圍繞 "AI for Math & Math for AI" 為主題,與丘成桐院士、戴瓊海院士、林文偉教授、邬榮領研究員、何曉冬博士等五位嘉賓展開一場尖峰對話。
嘉賓們突出" 數學 + 人工智能 "交叉研究中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方案,數學家與 AI 科學家圍繞理論基礎融合中國傳統數學智慧、應用場景聚焦中國實際需求、數據驅動的中國模式、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政策優勢等方面慧聚論道,為與會者分享 " 數學 + 人工智能 " 交叉領網域中的創新性研究工作和成果。
全景賦能案例重磅發布,共 20 個入圍
大會開幕式現場,除了專家學者各抒己見,讓智慧交鋒碰撞出璀璨的火花,《2024 年度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全景賦能典型案例》(以下簡稱《人工智能全景賦能案例》)的發布是吸引目光的另一重磅環節。
事情是這樣的——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浪潮裡的超級引擎,已經不能單純視其為前沿技術熱點,它更是各行各業轉型更新的 " 魔法棒 "。
為了營造人工智能良好應用生态,海澱果斷出手了,中關村科學城果斷出手了。
今年 8 月,海澱區發布《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全景賦能行動計劃(2024 —— 2026 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三年内 " 湧現 100 個示範引領典型案例 " 的發展目标。
于是面向社會廣泛征集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挖掘并儲備一批 AI 應用案例。覆蓋領網域很廣,包括但不限于具身智能、智能駕駛、醫藥健康、智能制造、工業設計、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政務服務等。
經過近四個月的多輪評選,最終,20 個人工智能應用案例入選「2024 年度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全景賦能典型案例」。
完整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20 個案例分屬不同領網域,涵蓋科技研發(如軟體開發、科學研究、化工科研)、智能科學(如智能制造、智能駕駛)、醫療健康(如中醫診療、輔助診療、數字療法、醫學助手、健康管理)、社會管理與經濟服務(如政務服務、企業經營、智慧金融)和文化藝術等多個方面。
活動現場為入選《2024 年度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全景賦能典型案例》的企業頒發榮譽證書。
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 " 頭雁效應 "。
嘉獎案例企業的突出表現,是因為它們為人工智能從概念走向實用場景提供了有力證明,希望以案例為牽引,發揮典型應用案例實踐基礎好、應用價值高、推廣潛力大、示範效應強的作用。
背後更深層次的則是海澱區、中關村科學城高屋建瓴的用心用意:
搶抓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新機遇,加速人工智能在千行百業賦能賦智賦力,推動科技創新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不得不說,這一舉措體現着海澱區堅持科技賦能、場景驅動的發展理念,繼續加速 AI 技術的產業化和普惠化的決心。
作為 " 中國科技源頭活水 ",海澱區的責任和擔當
但正如大洋之中遠航舵手,眼前的風浪與航向當然要時刻洞悉,但更應具備的是持續航行的決心、高瞻遠矚的視野,将目光投向遙遠的地平線。
《行動計劃》是一個繪制美好藍圖的頂層設計,而《人工智能全景賦能案例》的發布是海澱區落實《行動計劃》、打造人工智能全景賦能 " 第一城 " 的重要舉措。
是衝鋒在前、打下基礎,厚積薄發以待來日的萬裡長征第一步。
下一步,海澱區将繼續發揮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優勢,依托人工智能創新街區和創新應用加速器 " 格物社區 ",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場景落地實踐,共創更廣領網域、更大範圍、更遠邊界的人工智能全場景應用。
與此同時,中關村科學城将繼續緊抓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革新機遇,加速人工智能在千行百業賦能賦智賦力,持續挖掘行業需求、促進供需高效對接,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 " 海澱方案 ",為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走入千行百業提供模範,打造" 人工智能全景賦能第一城 "。
眾所周知,海澱區素有" 中國矽谷 "之稱,作為我國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策源地,海澱區有自己身為 " 中國科技源頭活水 " 的責任和擔當,也有得天獨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這還遠遠不夠。
所以在海澱,你能看到積極推出的政策,真切落地實施——
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語料中心和數據運營平台,匯聚數據集超 1PB;
揭牌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
針對技術創新強、應用生态豐富的大模型,發布最高達 1000 萬元的算力補貼政策;
人工智能集群獲 2024 年全國首批、首個先進制造業集群;
國家科學技術獎 5 個人工智能獎項均在海澱區;
……
站在歲末年初的總結和展望時刻,站在海澱,站在中國人工智能大會現場,聽到的每一句話都頗具參考性價值和啟迪意義,你甚至能感受到,海澱的風裡都是奔向科技與創新的衝勁。
可以預見,未來的海澱仍将通過人才集聚、資本支持、國際合作等手段,不斷強化 AI 產業鏈和創新生态,為全國 AI 發展貢獻 " 海澱智慧 "。
— 完 —
點這裡關注我,記得标星哦~
一鍵三連「分享」、「點贊」和「在看」
科技前沿進展日日相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