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用 AI 技術“復活” 親人,最低 10 塊,歡迎閱讀。
在電影《流浪地球 2》中,科學家圖恒宇利用量子計算機," 復活 " 了因車禍去世的女兒丫丫,賜予她數字生命。
沒想到這麼快,電影就照進了現實。
著名音樂人包小柏在訪談中激動地表示:" 我女兒回來了。"
大多數人對包小柏的印象一直是那個在選秀節目中咄咄逼人的毒舌評委,可他卻因為中年喪女,滿頭白發。
他的女兒在 2021 年因病去世,永遠停留在 22 歲。
從此之後,包小柏便被失去愛女的陰影籠罩着,遲遲走不出來。
他不敢面對親友的問候,甚至多年以來沒有理過頭發。只是因為其中一段頭發曾經天天觸碰女兒的額頭,他想保留下來,寄托哀思。
不僅如此,他還一度将音樂事業擱置,下決心攻讀博士。希望用 AI 技術重現女兒的聲音及影像。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復嘗試、訓練後,他成功将女兒的音容笑貌完美還原。
不僅可以和女兒進行對話,在妻子過生日的時候,女兒還為媽媽演唱了一首生日歌,一家三口度過了一個幸福的生日 party。
或許,對于包小柏來說,AI 成了一種表達思念的工具,這是他在女兒走後最大的慰藉了。
不可否認,用 AI " 復活 " 親人,能暫時起到撫慰人心的效果,這樣的需求顯然很有市場。
包小柏并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乘着 AI 這股東風,"AI 復活 " 相關產業,正在悄然興起。
在電商平台上,有部分商家已經推出了 AI " 復活 " 親人服務。
價格少則 10 元多則成千上萬,有些商家已經售出了超過 400 單。
狐妹發現,大多數店鋪稱可以提供 " 讓照片動起來 "、" 照片開口說話 " 等服務,但基本上都做不到能和制定者對話互聊的程度。
如果想實現聊天功能,則需要通過收集盡可能多的照片和影像資料,建立面部模型,用聲音樣本進行模拟訓練等各種復雜的技術操作,每單收費 5000 到 10000 元不等。
南京一個 5 人的 AI 技術團隊,從 2023 年 3 月份開始涉足 "AI 復活 " 這個領網域。僅僅半年多,就幫助 600 多個家庭實現 " 在線團圓 ",其中大部分是那些失去子女的中老年父母。
這是一個 " 需求 " 找上門的市場,提供的都是一對一的定制服務。
委托人需要提供被 " 復活者 " 的照片、視頻或者語音樣本。素材越多越全,復制出來的相似度就越高,大約平均一周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2022 年,金華吳先生的兒子不幸意外過世,夫妻倆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不能自拔。
随着這兩年生成式 AI 技術的逐漸成熟,吳先生開始重燃希望。
他想制作一個與真人無限接近的數字人形象,讓兒子以這種方式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最終,吳先生找到了這個 AI 團隊,獲得了一段 AI 生成的視頻,但效果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 兒子 " 的聲音略帶機械感,和真人還是有很大區别的。
這是因為作為生成式 AI 技術落地應用的一個細分領網域,AI " 復活 " 逝者服務才剛剛起步,從業者們整體上還處于謹慎探索階段。
盡管如此,有不少網友都表示非常感動,很支持 AI 技術用在寄托思念上:" 這才應該是 AI 存在的意義!"
不過,也有網友對此感到擔憂,有人會不會永遠都走不出來,每天沉迷和逝者交流?
雖然這項服務有着非常積極的意義,但背後隐藏的社會和倫理問題也不可忽視,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逝者和生者的關系。
AI " 復活 " 的親人,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人嗎?
萬一這個 " 親人 " 出現與真人不相符的語言行為,能不能接受?
如果失去親人的用戶永遠沉浸在過去中," 不走出來 " 該怎麼辦?
剛開始女孩起初欣喜不已,但很快發現不對勁,這個機器人男友的性格脾氣和行為模式和真正的男友完全不一樣。
他雖然比真人更完美,但只不過是在完成指令而已。
故事的最後,她只能将仿生的機器人男友放在閣樓裡,只有周末才會上去看他一眼。
親近的人逝去,是每個人都難以接受的,但復制一個同樣的人,就能緩解自己的痛苦嗎?這個問題始終值得大家思考。
除此之外,還難免會涉及到肖像權侵犯、隐私數據保護、AI 詐騙等諸多法律風險。但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會催生出巨大的灰色地帶,這并不意味就要止步不前。
很多人看過後都淚目了,并表示這一刻終于體會到了 AI 的偉大之處。
歷史無數經驗證明,新科技帶來的前景是難以想象的,所以 "AI 復活人 " 的具體應用,還需要在探索中尋找解決方案,邊發展邊完善。
那麼問題來了,你們能接受用 AI 復活逝去的親人嗎?
參考資料:
編輯: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