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破解外貿新“阻礙”,金融如何助力外貿企業乘風破浪,歡迎閱讀。
跨境貿易和投資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内容,一直以來,金融業在支持跨境貿易和投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9 月 15 日,2024 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 國際金融創新與合作論壇 " 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聚焦全球外貿發展新趨勢,業内大咖熱議金融如何助力外貿企業乘風破浪。
外貿的新梗阻、新需求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暢通國内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對于近兩年我國外貿走勢,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原副主任姚堅透露,2023 年,我國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突破 60 萬家,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 6.1%,超過同期經濟增速,已經連續七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外貿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金融業多措并舉,通過高效結售匯、融資增信、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等多種方式全力支持外貿創新發展。
姚堅也表示,許多金融企業通過增加信貸投放力度、積極提供跨境金融產品、匯率避險工具等方式,攜手多方支持外貿企業發展,服務外貿新業态,為外貿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還有很多金融企業通過創新推出 " 一站式 " 跨境電商結算、上線關稅電子支付業務、以外币質押開立境内人民币保函等多種方式,為企業通關、經營資金周轉、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供了優質解決方案。
然而,随着全球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跨境貿易也面臨着諸多風險和挑戰。對于金融服務也提出了新需求。姚堅指出,當前地緣政治影響持續外溢、貿易保護限制不斷增多,對傳統的資金通道、融資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更重要的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金融服務創新提出了新的需求。在區網域上,随着我國采取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将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由對外開放的 " 末梢 " 推向 " 前沿 "," 後發地區 " 的貿易融通與資金融通聯動工作亟待加強。模式上,在傳統的支付結算、貿易融資需求之外," 走出去 " 企業在投資建廠、資金運作、員工管理等場景中出現更復雜的金融需求,呼喚更具專業性、辨識度和附加值的跨境金融服務。
金融如何發力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支持跨境貿易和投資的高質量發展,相關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強商務和金融協同更大力度支持跨境貿易和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商務部财務司司長王志華在會上透露,商務部将重點在三個方面持續協同發力:一是着力增強改革動力。圍繞 " 強化貿易政策和财稅、金融、產業政策協同 "" 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 " 等重點改革任務,細化完善落實舉措,加快推進改革落地落實。二是着力強化協同效應。加強與相關部門分工協作,共同推進已出台的《意見》落地實施。鞏固和拓展與金融機構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工作互動、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三是着力狠抓落實成效。組織開展調研、宣介、推廣等抓落實行動,推動地方和金融機構抓好《意見》落地見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金融機構出台配套舉措。此外,結合國内外形勢變化和企業實際需求,視情況研究推動出台新的增量政策。
在商務與金融協同的政策框架下,金融機構該如何更好地發揮金融服務的優勢,支持跨境貿易和投資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會長王亞平表示,具體到穩外貿、穩外資和開拓國際市場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優化信貸、出口信保等加大對我國優勢產品的出口支持力度;加強外交、外貿、外匯等政策聯動,為企業開拓更加多元的海外市場營造良好環境;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金融業務試點。穩慎拓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
"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在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我國對外經貿高質量發展方面既舉足輕重,又大有可為。" 王亞平認為。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