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谷底期,千萬不要離職,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技術領導力 ,作者 Mr.K
作者:Mr.K
來源:技術領導力 ( ID:jishulingdaoli )
世道已經很艱難,還負氣撂挑子離職是一種什麼體驗?我的前同事 L 總,最近剛剛上演了這樣一幕。L 總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副總,公司前老總離開,L 總本以為自己這麼多年在公司和老板面前盡心盡力,鞍前馬後,能有機會被扶正,沒想到最終自己還是 " 錯付 ",老板竟然從外面空降了一個 " 外來和尚 " 做老總。
上位無望也就算了,讓 L 總更難過的是,這位新來的老總,對他百般忌憚提防,暗中培植自己的力量,慢慢把 L 總架空,讓他負責 " 新業務 " 去了。而所謂的新業務,其實就是一個 " 無人無錢無資源 " 的閒差。本來擁有實權,呼風喚雨的 L 總,慢慢成了公司透明人,一周和老板也說不上幾句話,其他同事也漸漸不把他放在眼裡。
堅持了幾個月,L 總實在忍受不了,向公司提出了離職。以為憑借自己的職場經驗和多年人脈,即使就業環境不理想,謀個體面的工作還是不難的。果然,通過朋友的推薦,他去了一家創業公司做總經理。L 總以為遇到賞識自己的老板,肯定能好好大幹一番,但殘酷的現實又一次讓他失望。
他所在的是一家規模不大的創業型公司,缺兵少糧,資源有限,他提出的項目老板雖然表示支持,但卻沒有資金、資源的實際支援,向老板要,老板反而讓他自己想想辦法。就這樣 L 總先後提出的幾個項目,都因為各種原因成了落不了地的空中樓閣,下面的人也開始不把他這位新領導的話當一回事了,L 總又成了新公司的透明人。
最終,L 總再次選擇離職,但他此後的求職之路就變得非常難了,要麼無人問津,要麼面試不過,如今已經賦閒好幾個月,前幾天和他見了個面,L 總整個人都顯得頹廢憔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這不禁讓 K 哥想起王陽明的兩句話:"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人越是在谷底期,越要能摒得住,熬得起,不宜盲動,更不宜輕言離職。
1
為什麼谷底期,不要離職
1、工作中 99% 的問題,都無法靠辭職來解決
很多職場人在遇到困難、承受壓力時,會很自然地想到 " 老子不幹了 ",甚至每天在心裡上演八百遍辭職的戲碼,這種想法是不是可取,我們只要想幾個問題就清楚了:你辭職換了工作,真就沒有壓力了嗎,工作就能一馬平川,同事就能和睦相處,領導就能青睐有加嗎?
分享一個很值得玩味的職場故事:一位華為員工認為華為發展遇到了瓶頸,自己很迷茫,感覺沒前途。于是準備跳槽去阿裡,于是就向在阿裡的朋友打聽那邊的情況。阿裡的朋友告訴他,阿裡的管理層水平太差,如果不是馬老板在後面頂着,公司早就沒落了,他自己都準備跳到騰訊去了。
于是這位華為員工又向騰訊的朋友咨詢,騰訊的朋友告訴他,騰訊現在太卷了,業績壓力大,上升之路狹窄,管理層還不講人性,聽說百度的氛圍比較輕松,他已經準備辭職去百度了。
這個華為員工只好再找百度的朋友詢問,百度的朋友說百度這幾年情況也不好,組織調整比較頻繁,感覺不會有啥前途?他想去華為,因為華為更有發展空間,華為一家的營收是 BAT 總和的兩倍,讓人感到很有激情… ... 這位華為員工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雖然這只是一個段子,但故事背後反映的道理卻很現實,職場中沒有哪裡是桃花源,你在 A 公司遇到的問題,很難保證在 B 公司不會遇到;你在 A 不能忍受的事,說不定在 B 會更嚴重。換句話說," 辭掉那份工作 ",永遠也不是 " 解決那些問題 " 的正确打開方式。
得到聯合創始人脫不花說得好:" 換遊泳池解決不了不會遊泳的問題,有些問題還是原地修煉更好。" 既然 99% 的問題,都不是單純依靠辭職就能解決的,那何不堅持原地修煉,等哪天 " 煉 " 得差不多了,再出去大殺四方,豈不是更好?
2、谷底期,看不清方向
不久前,K 哥遇到過一個年輕人,向我訴說自己在公司做了 3 年,越來越覺得難熬,沒有任何成就感和方向感,非常迷茫,很想離開。我問他想做什麼,他回答:" 我不知道自己想做啥,只知道自己不想做現在的工作。"
類似的情況并不少見,人在谷底期,工作度日如年,上班如上墳,但凡有點機會就想 " 飢不擇食 " 地跳個槽,有時甚至不惜裸辭。著名的奈飛文化手冊裡有一句話:" 看一個人是否匹配,他解決問題的方式比他過往的經驗更加重要 "。而這種看不清方向,就想着 " 随便 " 一跳的方式,肯定不是 " 解決問題 " 之道。
矽谷投資人、領英創始人裡德 . 霍夫曼曾表達過一個觀點:" 創業者要意識到,谷底是改變的契機,谷底的出現給了創業者契機去檢視自己想法中的隐患,在失敗之前作出調整。如果不遭遇谷底,我們将在阻力最小的路徑上,維持日復一日的常規工作模式,隐患将繼續藏匿。"
其實這個思路放在職場人身上同樣合适。谷底期并不意味着只有迷茫和失去方向,其實這也是反省、沉澱、復盤的好機會。如泰戈爾所說:"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前行的路。"
3、自身能力的欠缺
企業為什麼不喜歡招聘頻繁跳槽的人?一個從事多年 HR 工作的朋友給我做過分析,他說頻繁跳槽背後所反映的不只是大家常認為的忠誠度、穩定性的問題,再往本質上說,其實就是能力不足的問題。想想看,如果一個人各方面能力都不錯,那麼他必然具備适應新環境的基本能力,能适應環境還要不停跳槽,關鍵還沒有哪一個老板肯為他的 " 能力 " 買單,想辦法把他留住,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個人的能力是有水分的,至少在老板看來,是不值得留的。
仔細想想,這位 " 業内 " 朋友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跳槽所能解決的,更多的是一些外部環境的問題,而不是 " 能力不足 "、" 适應力不強 " 一類的内在問題。自身的問題更多還是要靠自身來解決,核心能力問題不提升,關鍵短板不補齊,在這家不如意,換另一家也會同樣不如意,除非你運氣極好,能在一個完全合你心意的平台,找到一個能完全讓你 " 揚長避短 " 的崗位,否則,你的跳槽可能會慢慢變成 " 流浪 ",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2
如何度過谷底期?
1、心上磨,事上練
《傳習錄》記載了明代大儒王陽明與弟子的一段對話。弟子問:" 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 是徒知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我們很多職場人也是如此,在平時還能保持内心的平靜,一旦遇到問題、出現谷底,内心就會消沉低落、不知所措。按說這是人之常情,不算什麼問題,但如果總沉溺在這種狀态裡,走不出來,就會是個問題了,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遭遇谷底是人生常态。王陽明認為,要想讓自己變得堅強,就必須多歷事,才能多練心。只有在事上多磨練,才會讓一個人的内心擁有強大的力量,獲得真正的成長。
國際大導演李安,在成名前就曾在家裡吃了 6 年的 " 軟飯 "。最開始,不工作、靠老婆養着的李安,也是各種不舒服,但好在他沒有頹廢放棄、自怨自艾,而是在為老婆洗衣做飯的同時,看了大量的電影和書籍,創作打磨了多個劇本。後來改變他命運的《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三個劇本的創作靈感,其實就是來自李安在這段谷底期,為老婆做 " 煮男 " 的經歷。耐得住寂寞,熬得過苦悶,經受住心智上的磨煉,李安也終于迎來了鳳凰涅槃的高光時刻,成為兩獲奧斯卡的著名導演。
2、修煉你的 " 反脆弱 " 能力
巴頓将軍有句名言:"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标準,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時的反彈力。" 人的一生,無論工作還是職場,都不是線性的,總要經歷颠簸起伏,一個人面對谷底的态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人穿越谷底後,可能達到的高度。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提到了人生的兩種狀态:一種是遇到困難,就像墜地的玻璃球一樣,四分五裂,不可復原;另一種,則是遇到挫折就像橡膠球,掉在地上不僅不會碎,反而會彈得更高。職場中,每個打工人都要學着做一顆橡膠球,而不是玻璃球,遇到困難要有 " 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 " 的豁達和堅韌。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試着把該做的事情做到極致,把自己的韌性拉滿,慢慢你就會發現,此時你的人生選項裡,根本就沒有 " 放棄 " 二字。曼德拉說過:" 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 在最難的時候,逼自己堅強一下,你會遇見另一個更了不起的自己。
3、人在谷底,是扎根的最好時期
全球最頂尖的營銷戰略家傑克 · 特勞特,在《人生定位》一書中這樣形容不同的工作方式:
" 騎着努力型賽馬的人,通常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每周額外工作一兩個小時,然後慢慢加量。如果加班沒有帶來晉升,也沒有赢得表彰,他們就會拿出鞭子,更加用力地抽打自己。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覺得疲憊不堪了。"
我們接着想下去,這位 " 疲憊不堪 " 的努力者,在面對 " 鞭打自己 " 都沒能取得預期回報的打擊下,是不是很有可能會陷入谷底、甚至一蹶不振?他可能會想,我都這麼努力了,還這麼倒黴,到底要我怎樣啊?他并沒有認識到,其實這也是一個新的扎根成長期。經濟學上有個拐點理論,即任何一段上升趨勢的開始,一定都是從最低處的某個點延伸開來的。也就是說,所有的谷底,都孕育着新的反轉。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懂得蓄力,要能堅持長期主義。
很多人都看過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對主角安迪來說,突如其來的冤獄之災,成了他人生從沒有過的谷底。但他并沒有因此消沉頹廢,而是憑借驚人的毅力,精心策劃,用 19 年時間,挖通了一個通往自由的隧道,最終成功越獄,重獲自由。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說過:" 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台競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争的人就很少了 "。在谷底期,你能把根扎多久、力蓄多足、眼光放多長遠,将來的你就會有多優秀。
4、走出谷底,再去攀登另一座高峰
昔日的 " 打工皇帝 " 唐駿說過一段話:" 不要在谷底時跳槽,要在高峰的時候跳槽。你在頂峰,意氣風發,才有能量跳得更遠。如果在谷底,你的心态也會低迷,觀念也會受到束縛,随便給點錢或者職位,就可能跳了,會越跳越低。" 遭遇工作谷底時,學會把逆境看作蛻變前的錘煉,放平心态,埋頭苦幹。
這段話值得所有身在谷底,卻想以跳槽 " 改運 " 的人好好體會。谷底期應該是休整期、沉澱期,更适合反思、復盤、再度生長,而不是沒有方向和原則的盲目折騰。羅翔老師說:" 沒有誰的人生一帆風順,谷底期的苦難,就是為了積蓄力量,哪怕是裂縫裡透出的光,也要牢牢抓住,然後生出向陽而生的勇氣。" 等我們有了新的力量和勇氣,才會有新的本錢和議價能力,然後再考慮跳槽、考慮做新的選擇,才會更主動,更值錢。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總喜歡用平淡的語氣說一句話:" 糟糕的事難免會發生 ",最後這位智商只有 75,面對人生磨難從容不驚的阿甘,卻創造了一系列的人生驚喜。我們很多職場人都應該向并不聰明的 " 傻孩子 " 阿甘學習,正确面對我們本就無法逃避的人生谷底,并能在那裡汲取能力,繼續前行。共勉。(本文完)
号主簡介:Mr.K,黃哲铿,企業數字化轉型專家,「頓悟山丘」創始人,科技博主,曾擔海爾、中通、1 藥網技術高管,著有《技術人修煉之道》《技術管理之巅》。分享:成長幹貨、科技趨勢、數字化轉型、商業洞察。
不懂匯報,工作等于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