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特朗普想要好萊塢“再次偉大”,沒那麼容易,歡迎閱讀。
作者 |James
自特朗普二次上台以來," 讓美國再次偉大 " 聽得人耳朵起繭子了。想讓制造業 " 回流 " 創造就業倒是容易理解,可萬萬沒想到,連好萊塢居然也開始哭着喊着要 " 回流 " 了。
這可是光鮮亮麗、輸出美國文化和價值觀的 " 夢工廠 ",被視為美國文化霸權的象征。然而現在,加州電影工業正在經歷嚴重的 " 產業外流 ",就業流失,甚至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像吸引制造業一樣,把電影制作往回拉。
所以到底哪兒出了問題?
實際上,過去十年,全球影視制作從好萊塢單點出發,向國際多中心轉移,已經成為普遍趨勢。有兩個另外的因素加劇了這一趨勢:
一是疫情衝擊讓好萊塢停頓,其它地方得以獲得追趕的時機 ;二是席卷好萊塢的 2023 年大罷工,這讓人們擔心加州的影視產業鏈不再穩定,原本的心理預期被打破了。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任命業内人士為顧問,準備近期出台稅務優惠等系列組合拳,挽救加州電影工人的飯碗。然而,搖擺不定的關稅政策,反過來加速瓦解了外界對好萊塢穩定的預期,使得政策事倍功半。
世界其他地方争取影視工業落地,不止是算經濟賬,更是體現 " 文化主權 " 的長期政策 。恐怕特朗普這次并不能 " 讓好萊塢再次偉大 ",而是相反。
業内人士為影視制作回流獻策
2025 年 1 月,特朗普任命演員西爾維斯特 · 史泰龍、梅爾 · 吉布森和喬恩 · 沃伊特為駐好萊塢的 " 特别大使 ",委托他們制定解決方案,扭轉行業頹勢。他們的任務重點是恢復因海外制作而流失的就業崗位,并倡導聯邦稅收抵免,以激勵國内電影制作。特朗普說好萊塢是一片 " 偉大但問題重重的地方 "。
彭博社報道,沃伊特及其經紀人史蒂文 · 保羅計劃最早于下周向特朗普提出一系列建議,以幫助美國争取那些可能被外包到海外的業務。
他們的建議可能包括對基礎設施投資、職業培訓以及稅法變更的聯邦層面激勵措施。該團隊試圖解決目前州層面各自為政,為了吸引影視制作而相互競争、不斷加碼稅收優惠的現狀。
喬恩 · 沃伊特(資料圖片)
在一次采訪中,沃伊特說:" 我們必須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動态競争,因此需要某種形式的聯邦稅收激勵政策。"他表示:" 我們的心都碎了 …… 我們目睹了這個行業發生的變化,正是這些變化最初吸引我們來到加州。"
其中一項建議是調整美國稅法第 181 條,該條允許影視制作進行加速扣稅。該激勵措施将在今年到期,團隊建議将其延期,并提高當前每部作品 1500 萬美元的上限;并将加州電影和電視稅收抵免計劃的金額增加一倍以上,從每年 3.3 億美元增至 7.5 億美元。
另一項構想是針對長期金融投入(如建設攝影棚)提供稅收激勵 ,這一模式類似于 Netflix 公司在新澤西州承諾十年内制作影視作品以換取 40% 返利的協定。
SP Media Group 總裁斯科特 · 卡羅爾(Scott Karol)表示,沃伊特團隊已與電影公司高管、工會代表以及州政府官員會面,征求他們的意見。
制片人保羅的近期影片《沒有過去的男人》(Man With No Past)中沃伊特也有出演。他表示計劃将三部新片的制作從海外轉移回加州,并在洛杉矶投資一處攝影棚,該地近年來因 " 外流制作 " 遭受重創。" 這裡的情況真的非常困難," 保羅說," 我們感受到了這個行業的呐喊。"
十年跌四成,好萊塢不再是唯一中心
這些措施旨在抵消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等國家提供的競争性激勵措施,這些國家以更廉價的勞動力和慷慨的補貼吸引影視制作 。
過去十年,洛杉矶的影視制作量暴跌近 40%,自 2022 年以來,行業就業崗位減少了 25%。造成這一下滑的因素包括制作成本上升、勞資糾紛以及全球競争。
在美國,好萊塢受到接踵而至的兩大打擊,即疫情和歷史上最大的大罷工之一 。各大電影公司随之削減產量,但是在危機過去之後,卻并沒有迎來 " 報復性 " 的產能恢復。
後疫情時代,在印度、土耳其和西班牙等國的推動下,全球電影制作復蘇。 2022 年,全球劇情片產量達到 8748 部,僅比疫情前水平低 5%,僅印度在 2023 年就生產了 1819 部電影。
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影片產量同比增長 34%,其中美國出產 1318 個項目,印度以 968 個項目緊随其後。英國、澳大利亞、匈牙利和西班牙等國家近年來的影視產業都有所增長。
美國以外的市場紛紛對影視業提供基礎設施投資和稅收激勵措施,例如加拿大 35% 的可退還稅收抵免,和匈牙利 30% 的現金退稅。
電影制作人追求獨特的景觀和文化真實性,因此不得不前往其它國家取景。《角鬥士:帝國崛起》在摩洛哥拍攝,重現了古羅馬的風貌,而《最後的武士》 則利用了日本鄉村的寺廟。
但是,這些國家都在利用景色資源,争取不讓自己成為產業鏈 " 微笑曲線 " 的下端,僅輸出景色原鏡頭等 " 原材料和初級產品 ",而是進一步實現在本國完成剪輯等所有步驟,直接出片。
《綜藝》雜志介紹新西蘭的電影拍攝補貼
例如,新西蘭為大制作提供 20% 的現金補助,吸引了像《阿凡達》這樣的大片,而保加利亞則提供 25% 的返利,并允許前往歷史名勝拍攝。
在技術方面,韓國、阿聯酋等國已在虛拟制作和 AI 化的後期制作方面投入巨資,減少了對好萊塢傳統基礎設施的依賴。
通過在勞動力成本較低、有退稅和設備租賃補貼的國家拍攝,電影制作人估計可以節省 20%-40% 的費用。這些激勵措施在争奪好萊塢業務的國家之間引發了一場 " 逐底競争 "。
影視公司越來越重視具有成本效益的國際拍攝地 ,美國導演協會 ( DGA ) 警告稱,如果沒有聯邦政府的幹預,美國可能會失去其作為全球影視制作中心的地位。
" 讓好萊塢再次偉大 " 可行嗎?
特朗普和他的好萊塢顧問團,首先需要解決美國國内各州之間混亂的減稅政策帶來的衝突。
加州提出的 7.5 億美元稅收抵免計劃,旨在保留已遷移到佐治亞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中等預算電影和電視劇。支持者認為,擴大這些激勵措施可以扭轉自 2020 年以來當地 2.3 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
然而,批評人士指出,即使将加州的稅收抵免額翻一番,與加拿大每年 12 億美元的電影補貼預算相比也相形見绌。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聯邦稅收抵免政策,效仿已過期的第 181 條規定,可對于預算低于 2000 萬美元的電影抵消 22%-25% 的制作成本。将此政策與針對劇組人員的職業培訓計劃相結合,或許可以解決外包加劇的技能差距問題。
然而,這些措施的成功取決于能否妥善處理貿易争端,尤其是與歐盟在《視聽媒體服務指令》(AVMSD)合規問題上的争端。
《視聽媒體服務指令》(AVMSD)宣傳單張
歐盟要求 Netflix 和 Disney+ 等跨國流媒體平台資助歐洲本地内容,這進一步分化了全球市場。目前,14 個歐盟國家對跨國的流媒體平台施加了财務義務,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轉向了本地内容制作。
特朗普在 2025 年 2 月的備忘錄中,批評這些政策侵犯了 " 美國主權 ",并暗示可能采取貿易報復措施,從而加劇美國與歐洲和亞洲的緊張關系。
更大的問題是,單次的減免政策,無法改變如今影視制作 " 去中心化 " 已經成為結構性調整的趨勢。
将稅收優惠與優惠匯率相結合,使得像《霹靂彈》 (2024)這樣的影片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拍攝成本,比在加州低 30%。此外," 聯合制作條約 " 的興起,使得制片公司能夠在多個國家之間分攤融資和稅收優惠,這使得影片制作完全回流美國變得更加復雜。
特朗普政府力推好萊塢復興,反映出人們對日益全球化的行業中,保有 " 文化和經濟主權 " 的普遍擔憂。問題是,只許你美國保持優勢局面,不許其它國家發展自己的文化產業?
此前國家電影局宣布将 " 适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 ",在美股普遍恐慌性下跌之中,華納兄弟連續三周市值大縮水,蒸發 66 億美元,派拉蒙兩周内市值減少超 10%。
曾參與《鋼鐵俠 3》等影片制作的好萊塢電影人克裡斯‧芬頓,對 ABC 新聞表示:"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世界和好萊塢互動時代的結束。"
克裡斯‧芬頓曾作為制作人和媒體主管,參與過與中國合拍《鋼鐵俠 3》、《極盜者》,《環形使者》等大片。作為早期到中國發展的好萊塢資深人士,芬頓表示,在中國和好萊塢合作的過程中,也随之發生了知識產權和工作方式的轉移。
2024 年 5 月 31 日電影《美國内戰》中國看片會現場。 圖 / 娛樂資本論
電影作為最重要的文化產品之一,對其的補貼政策不僅是各國出于商業上的考慮,更體現了各國希望提升本國 " 文化軟實力 ",防止被 " 文化入侵 " 的願望。
此外,流媒體平台的普及也使内容創作更加民主化,使其他文化的創作者能夠繞過美國傳統幾大制片廠的 " 看門人 "。戛納和多倫多等全球電影節,已成為國際制作内容融資和發行的重要平台,進一步實現了電影行業的去中心化。
雖然稅收優惠和政策優化或許能夠遏制失業,但美國必須認真考慮站穩腳跟的全球競争對手,以及全球消費者對多元化、本地制作内容不斷變化的偏好。當好萊塢 " 文化霸權 " 随着美國綜合國力的下降而撤退,躺着 " 傾銷 " 文化產品的日子也終将過去。
實現好萊塢的 " 新黃金時代 " 需要在 經濟實用主義與創造性創新之間取得平衡,這是任何政策都難以解決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