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捆綁,性虐,這劇比《五十度灰》還猛十倍,歡迎閱讀。
時隔八年,吳謝宇案再次引發讨論。
二審宣判維持死刑之後,仍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個天才隕落的悲劇。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自述書的曝光。
自述書中,他試圖将問題歸結于原生家庭。
稱父親的去世帶走了他人生的希望,母親也随之失去求生意志。
結束母親的生命,在吳謝宇看來,是幫母親解脫的方式。
每當有惡性案件發生,最受關注的莫過于殺人動機。
兇手也總在辯白中模糊這一概念,以求得到法律的輕判。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确實有不少人成功了。
最近,亞馬遜上線一部新劇。
兇手就是靠巧舌如簧,将自己變态的罪行藏匿數年。
更可怕的是,連他的行兇場所,都是由政府扶持所建造。
今天,魚叔就和大家扒一扒這件惡行的始末——
《德國犯罪故事:繩縛》
賴克 · 多曼,一個皮草商人。
靠着能言善道,和周圍的鄰居都保持着友好關系。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與人為善的「好人」。
突然被指控綁架勒索一名富豪的情人。
原來,富豪的妻子是皮草店的常客。
她曾向賴克抱怨,丈夫出軌後不願給自己一分錢。
之前靠皮草生意發家,掙得盆滿缽滿
所以如果真的有人活該被敲詐勒索
那就是他了
作為善解人意的好鄰居,賴克當然不會置之不理。
先是安慰富豪妻子一番,随即展開第一波行動。
電話詐騙。
他以離婚律師的身份,要求富豪交付30 萬歐元(約 230 萬人民币)的贍養費。
可對方是誰啊?
見不着人,那根本沒門兒。
眼看着對方不接茬,賴克便使出第二招。
綁架富豪情人。
于是,就有了法庭上這一幕。
聽起來,賴克倒還真是「懲惡揚善」的正義使者。
只不過,接下來的劇情就有些超出常人認知了。
從車庫擄走情人之後,他将對方關進自己的地下室裡。
為了防止人質逃跑,「牢房」中有一堆手铐和繩索。
可沒想到,情人根本沒想跑。
她甚至表示很喜歡這個勒索計劃。
富豪并未和妻子離婚,她的身份始終存在争議。
萬一富豪死了,按照繼承法,她什麼都拿不到。
她不僅協助賴克完善計劃,還在誘惑對方與自己發生關系。
嘗試一些此前無法體驗的「刺激玩法」。
然而,這些只是賴克的說法。
法庭上,富豪情人堅稱事實并不是賴克所說的那樣。
她對性虐待不反抗,是擔心對方做出過激行為。
所謂的順從,也不過是出于對犯罪心理的了解。
盡量不向犯人暴露恐懼,對方的興趣降低,或許能讓自己得以逃脫。
可情人的話并未得到法官的認可。
一來,賴克并未向她隐藏面孔。
在法醫的檢測報告中,他也并未實施性犯罪。
如果只用捆綁來斷定性侵,對賴克也不公平。
更别說,綁架案告破也并不是靠警方調查。
而是賴克自己将情人送到警察局門口。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賴克都不像是犯罪者。
二來,情人身份的問題。
被賴克送到警察局錄完口供之後,負責的警官這樣評價——
我覺得,她有些事情是編造的
也許她只是想離開那個老頭并卷走他的錢财
可是她的新男友害怕了,把她趕了出來
于是她現在只能假扮成受害者
不正當關系的存在,導致她所說的任何證詞都成為疑點。
即便她反復解釋把水果标籤貼在床底下,不過是為了留下證明自己被囚禁過的證據。
而這在法官看來,如此缜密的行動,不該是一個驚恐的受害者能做出來的事情。
三來,賴克确實有着不錯的聲譽。
中產階級出身,本身不缺錢。
這次綁架勒索的初衷,也不過是為了幫助他人。
邏輯清晰的表達,和情人前後矛盾的證詞截然不同。
此外,他在法庭上的多次友善之舉也坐實好人的身份。
我就是個想幫忙的好人而已
我不想傷害任何人
由于賴克此前沒有犯罪記錄。
法院也不能排除受害者在犯罪中扮演積極角色,甚至煽動被告犯罪的可能性。
最終,賴克以輕度敲詐勒索罪,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沒有犯罪記錄,就真的沒有犯過罪嗎?
還真不好說。
庭審結束後,一名老婦人找到案件負責女警官。
她告訴女警官,女兒科内莉亞在四年前失蹤了。
而她認為,兇手就是賴克。
旁聽庭審全程的老婦人注意到一個細節——
賴克囚禁富豪情人的過程中,向她展示過遭受酷刑的女人的照片。
照片中是否有科内莉亞,成為尋找女兒下落的唯一突破口。
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後,老婦人希望女警官能幫自己找到真相。
實際上,兩人确實關系匪淺。
此前,科内莉亞和賴克同在一個遊泳協會。
他甚至是她第一任丈夫的伴郎。
幾家人關系非常融洽,經常相約出門聚會。
但賴克的行為,令科内莉亞感到毛骨悚然。
本來其樂融融的露營,賴克會趁她上廁所時用手電筒吓唬她。
甚至還會在大家都睡着之後,明晃晃地偷窺她。
随着科内莉亞和丈夫離婚,賴克更是毫不掩飾自己的心思。
他時不時的跟蹤行徑,讓她倍感恐慌。
于是,她漸漸開始疏遠賴克。
很快,科内莉亞再婚了。
為了迎接新生活,她和丈夫一起買了新房子。
在旁人看來,兩人的生活幸福美滿。
但事實上,她仍然有很多苦衷。
一方面,丈夫經常需要開車出差。
聚少離多不說,她還得擔心丈夫的出行安危。
另一方面,無法支付購買新房的高額資金。
為了償還債務,她不得不變賣家中的貴重物品。
這時候,賴克就成了最好的傾訴者。
不僅送上朋友般的關懷,并借皮草商的身份,給予科内莉亞經濟上的援助。
一來二往,她漸漸對賴克產生了依賴。
就在這時,賴克提出新的建議。
他想借科内莉亞的身份在海外開一個賬戶,用來避稅。
只要答應下來,她每個月都會得到一筆價格不菲的收入。
糾結數天之後,科内莉亞沒能抵擋住金錢的誘惑。
決定和賴克一起去海外辦理賬戶。
然而,就在出發的前一天,意外發生了。
賴克邀請科内莉亞參觀地下室。
地下室中陳列的各種性虐道具,讓她驚掉下巴。
在賴克的誘導下,她嘗試玩起了「刺激」。
直到她被铐起來,并關在漆黑的地窖中。
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美夢破裂,科内莉亞再也沒有走出過這個房間。
每天被換着姿勢捆綁,就此淪為賴克的性奴。
如果敢反抗,将會面臨進一步的拷打虐待。
「不」字喊得越多大,越能刺激對方無邊的欲望。
籠罩在恐懼陰影下的科内莉亞,仿佛破碎的玩偶。
在賴克的要挾下,她只能給親人寫信,稱自己已經在海外定居。
或許有人會問了,賴克的家人不會發現他的秘密嗎?
其實,賴克的妻子常年在外工作,兒子也由妻子照顧。
只要避開妻子在家的時間,賴克就能為所欲為。
正因如此,他必須在妻子回家前消滅罪證。
于是,他殘忍地将科内利亞肢解。
為了避免屍體被發現,他将其泡進硫酸中慢慢腐蝕。
随着警官堅持不懈地調查,事件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令人不敢置信的是,科内利亞并非唯一的受害者。
此前,賴克就用同樣的手段殺害過富商的妻子。
從第一起案件發生到破案,已然過去了五年。
沒人能相信,賴克竟然是這樣的人。
更何況,他犯案的地下室,也是在漢堡市長支持下專門修建的核避難所。
如果說賴克的殺人手段足以血腥恐怖。
那更恐怖的莫過于劇集開頭的那句話——
「改編自真實案件」
賴克的原型,是德國犯罪史上臭名昭著的「硫酸桶殺手」盧茨 · 雷因斯特倫。
1986 年到 1988 年之間,他先後綁架兩名女性,關在地下室進行性虐。
等到受害者被玩弄致死後,他将她們殘忍肢解,并泡進硫酸桶中掩埋。
1991 年,他綁架第三位受害者之後,因為各種原因中止犯罪。
随着被受害者的舉報,他的惡行逐漸浮出水面。
1995 年,德國法院因重罪搶劫未遂、非法拘禁、綁架勒索和兩項謀殺罪被判處終身監禁,并處以預防性拘留。
在盧茨入獄十年之後,德國犯罪心理學家前去調查他的心理。
他坦白自己的犯罪動機就是為了滿足對權力、控制和支配的渴望。
兇手究竟經歷了什麼,才形成如此變态的内心?
劇集也嘗試對此做出探索。
首先,社會地位偏差。
雖說賴克屬于中產階級,但他從未得到過認可。
母親作為知名皮草商,對兒子的要求自然很高。
但自幼性格怪異的賴克并不能讓她滿意。
甚至因為作弊得罪了母親費盡心力幫他找的老師,導致他在整個皮草行業臭名遠揚。
後來,好不容易繼承母親的皮草店,卻因行業蕭條逼迫關閉。
作為一家之主,他反而要依賴妻子而活。
這導致他自我意識的動搖,生活也變得日漸壓抑。
其次,救贖者的身份。
在賴克的說辭中,他不斷強調自己是個樂于助人的好人。
犯罪事實敗露之後,他編造和受害者關系時也體現出這一點。
富豪是個貪婪自私的壞人,他是在幫富豪妻子逃離苦海。
科内莉亞的母親控制欲很強,他也是在幫她擺脫束縛。
在别人生活中充當救贖者,成了賴克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
最後,極端的虐待傾向。
實施性虐待前,賴克都會詢問對方是否會獲得快感。
并以此來誘導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
看着被捆綁的女性無法抵抗,任憑自己擺弄。
這讓賴克感受到生活中無法取得的權力。
在這一刻,他能重新找到上位者的力量感。
劇中,賴克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經歷進行自我包裝。
第一次審判就是如此。
因為賴克為自己建立起「人設」,案件的嚴肅性就被消解。
同樣的,吳謝宇案件也是這樣。
原生家庭帶來的苦與痛,都無法掩飾他弑母這一犯罪事實。
心理分析,目的只是為了讓大眾更好地認識到問題的症結所在。
說到底,「自述」不該成為罪惡的擋箭牌。
或許,比犯罪更可怕的,是操縱人性,蠱惑人心。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