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赴港二次上市,順豐的野心和壓力,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市值榜,作者 | 齊笑,編輯 | 趙元
近日,順豐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而此前極兔已經在今年六月叩響了香港股市大門。這背後,整個快遞物流行業正在回暖。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前 7 個月,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 873.7 億件,同比增長 12.8%。其中,快遞業務量(不包含郵政集團包裹業務)累計 703.0 億件,同比增長 15.5%,累計收入 6495.3 億元,同比增長 10.5%。
已經有 A 股上市公司的地位,總市值也在已上市快遞公司中排老大,順豐為什麼要尋求二次上市?背後又有什麼壓力?
營收過千億淨利率僅 2%,順豐 " 賺錢 " 難
作為營收以 " 千億 " 計數的快遞龍頭企業,邁入 " 中年階段 " 的順豐,從财報和各項經營數據來看,在經歷了前些年的高速增長期之後,不管是業務規模還是營收規模,再想維持高增速,已經越來越難。
從營收規模來看, 2020 年到 2022 年三年,順豐的營業收入分别為 1539.87 億元、2071.87 億元和 2674.90 億元,但收入增速同比也在出現逐年下降,分别為 37.25%、34.55% 和 29.11%。
雖然順豐 2023 年中報業績還未正式披露,但如果按照順豐已公開的月度經營數據來看,2023 年 1-6 月,順豐營收收入合計 1206 億元,相比去年上半年同口徑的,數據相比,出現了約 4% 下滑。
再看利潤率數據,順豐的表現也顯示出當前這個階段的不易。
在行業競争日益激烈的這幾年,順豐在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度和 2023 年第一季度的淨利率僅為 4.2%、2.1%、2.6% 和 2.7%,不足一成;而毛利率分别為 15.9%、12.4%、12.3% 和 13.7%,相較于表現最好的 2017 年(毛利率 20.16%,淨利率 6.67%),順豐控股的毛利率下降了接近 7、8 個百分點,淨利率則下滑了接近 4 個百分點。
根據順豐歷年的财報數據顯示,自從 2019 年以來,順豐速運物流的單票收入不斷下滑,從 2018 年的 23 元一路向下,至今年上半年最低時一度在 15 元 / 票徘徊。
不論是單票價格還是利潤率數據,都說明了順豐控股 " 賺錢 " 正變得越來越難,高端生意不好做了。
國内巨頭林立,仗是越來越難打
國内 " 價格戰 " 讓二、三線低效快遞出清,随着京東收購德邦、極兔吃下百世匯通和豐網,快遞行業已經從大吃小過渡到大吃大的階段,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中銀證券的數據顯示,到 2022 年底,快遞品牌集中度指數 CR8 已經接近 85%,換句話說,競争對手已經沒有蝦兵蟹将,都是有市場地位的企業,仗必然越來越難打。
目前行業内形成一部分共識是,快遞頭部企業之間的競争将由低價競争,逐步轉向規模效應和利潤平衡的高質量方向發展。
快遞行業卷服務,只會越來越常見,尤其是在時效快遞這一部分。
時效快遞,一般是保證在特定的預計時間裡送達的配送服務,在國内最多是兩個小時,包括中高端的商務快件、中高端電商快遞、生鮮類快遞和 B2B 等。
以今年一季度為例,順豐的時效快遞收入占總收入的 45.9%,占速運及大件業務分部的 62.8%,是順豐的旗艦產品,目前市場份額達 60% 以上。
在招股書中,順豐提到,自身優勢在于直營、綜合物流能力和獨立第三方,其中 " 直營 " 和 " 綜合物流能力 " 都是在保障快和服務品質,獨立第三方,在順豐看來,有利于規模的增長。
順豐花大錢正是希望在 " 快 " 和 " 服務品質 " 上,與其他快遞企業形成差異化,但這條路好走嗎?未必。
第一,在速度上,現在其他的物流公司都在卷時效。
比如,菜鳥今年開始下場做自營快遞," 菜鳥快遞 " 就是其推出的品牌。菜鳥快遞,将主打半日達、當日達、次日達、送貨上門、夜間攬收等品質快遞服務。
比如,京東物流在今年上線了 " 雲倉達 " 業務,将通過傳統批發業務結合同城電商,将電商配送時效進一步縮短到半日達。
遇到大促的時候,菜鳥、京東甚至開啟了夜派。
" 三通一達 " 也在後面追,通過提升數字化運營的能力,提升速度,比如今年 618 圓通的全程快件時長縮短了近 1 個小時,整個行業到今年 5 月,重點地區 72 小時準時率預計為 84.3%,同比提高 8.7 個百分點。
第二,在服務質量上,我們此前在《電商和快遞,為什麼都想搶對方的地盤》提到電商也在卷物流環節的品質,他們比單純的物流企業,有更強的動力。
菜鳥快遞按照時效和重量提供產品矩陣,在全國近 300 個城市提供晚到必賠、破損必賠、不上門必賠、在途攔截和在途更改目的地等多項服務。
京東今年奉行的是低價策略。就在近日,京東對自營運費收取規則做出了重大調整,原來的滿 99 免基礎運費,下調到了 59 元,PLUS 用戶全年免郵,此前是會員用戶每月可以領取 5 張運費券抵減運費 。
與菜鳥、京東、順豐不同,通達兔的典型特點是末端網絡的加盟,這也是他們被诟病服務質量不行的主要環節。
短期來看,電商卷品質對于通達兔都有約束力,長期來看,随着技術的發展,無人配送車、無人攬貨快遞等的投入使用,類似 " 暴力分揀 "" 暴力派送 " 之類的現象會減少。
關于獨立性,第三方和手握上遊需求,順豐并無明顯優勢,其最近布局的直播帶貨,部分原因也是希望把上遊生鮮類的需求握在自己手裡。
時效快遞之外還有經濟快遞,這一類順豐本來就不占優勢,去年收入只增長了 0.5%,今年把豐網賣掉,也可以看出順豐的态度。
從各家的動作來看,菜鳥、京東物流與順豐之間的直接競争将更激烈,順豐與通達兔系的錯位競争也将不再明顯,競争的範圍在加大,意味着順豐接下來的仗會越來越難打。
供應鏈和國際業務收入持續下滑,卻很 " 燒錢 "
正是因為傳統的優勢項目生意不好做了,供應鏈及國際業務,也被順豐視為第二增長曲線、被寄予厚望。2022 年,這一業務分部收入占順豐總收入的比重已經達到了 33.6%,2020 年比重只有 8.7%。
2021 年,順豐收購嘉裡物流,當年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板塊收入幾乎翻倍。并表後的 2021 年和 2022 年,順豐收入增量 50% 和 82.8%,都來自于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分部。
但從去年下半年至今的發展趨勢來看,順豐的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出現了一些不樂觀的信号。
從去年的第四季度開始到今年 7 月,順豐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已經連續 10 個月出現同比下滑。今年 6 月和 7 月,下降幅度分别超過了 50% 和 40%,并且帶動順豐整體的月度收入(不含豐網)出現 15.96% 和 13.68% 的縮水。
更需要警惕的地方在于未來的不确定性。
第一,運力周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自身 α 難以抵御行業 β。
順豐的供應鏈及國際業務主要包括國際快遞、國際貨運及代理、供應鏈。這塊業務嘉裡物流是重要構成。
嘉裡物流的财報顯示,國際貨運及代理是產生收入最重要的部分,以 2022 年為例,國際貨運代理占到了收入的 75% 以上。
國際貨代的收益來源分兩部分,一個是購買運力的差價,這是基礎成本,另一個是自身服務價值的貨币化,還要考慮競争對手和行業的利潤水平。
其中運力差價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運力差價主要受運力市場周期影響,運力市場周期又受國際的運輸需求以及供給能力的影響。
順豐也稱這塊業務受到國際空、海運的需求及價格下行的影響比較大。也就是說,這塊業務可控性低,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弱。
第二,中短期而言,行業表現仍然不樂觀。
嘉裡物流在 2022 年年報中稱,全球經濟在 2023 年更進一步放緩,市場波動性、不穩定性和風險将更大,戰事、地緣政治、通脹和運力過剩、勞動力轉型以及新的政策法規,都是影響全球物流需求的因素。
嘉裡物流在一份公告裡提到,疫情期間是供求失衡的環境。當時的運輸行業景氣度更多是由運力供給缺口帶來的,這其實是非常态化的。而從 2022 年第三季度開始,營運和業務表現才開始恢復正常,2023 年更是轉入運力過剩的階段。
在這種背景之下,嘉裡物流的電子商務和快遞分部出現了虧損,預計核心業務 KETH 要 2024 年才能恢復盈利。
整個嘉裡物流,2022 年上半年的未經審核核心純利為 23.72 億港元,而今年前五個月的同口徑數據為 2.9 億港元。嘉裡物流還預計 2023 年 Q3 的運費回升速度依然緩慢,貨代行業仍然有挑戰。
第三,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導致運力閒置,帶來更高的折舊成本。
物流是重資產行業,運力建設需要大筆的錢,而供應鏈及國際物流,又是毛利率并不高的行業,掙錢就像彎腰撿硬币。
此次順豐招股書裡關于募集資金的用途,順豐也非常明确,第一項就是加強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具體包括加強在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的物流服務和網絡覆蓋、投資或者收并購等戰略舉措加強跨境物流能力、更新州際網絡及基礎設施。
在國内的快遞企業中,順豐也是在這些方面花最大手筆的,從 2018 年到 2022 年,5 年的時間,順豐的資本性支出(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出的現金)合計超過 630 億元。
在借殼上市之後,順豐進行過兩次募資,2019 年和 2021 年分别募資資金總額 58 億元和 199.1 億元,到 2022 年末,接近 260 億元的募資,已經花得只剩 30 億元了。
當行業處于上行周期的時候,加杠杆或者大幹快上是打地基,順應趨勢能夠獲得更好的回報,而在形勢不明朗的時候,尤其是當前全球經濟總量增長有限,快節奏能不能帶來高增長、高回報仍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但代價高是确定的。
在股東大會上,王衛也提到,順豐在國際化上要抓住機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順豐的野心是不小,但家大業大的順豐能否匹配得上更宏大計劃,還需要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