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日本“窮鬼天堂”,敗給了中國小弟,歡迎閱讀。
現實總會給鼻祖們送上最沉重的一課。
年輕人愛去的 B1B2 層,如今捧火了不少巨頭。
曾經 " 愛理不理 " 的街邊雜貨店,現在都成了 " 高攀不起 " 的巨頭。
名創優品的小玩偶動辄被排隊瘋搶,前三季度就賣了超百億,甚至跑到國外攻陷紐約、牛津搖身一變成了老外 " 輕奢店 "。
另一家雜貨零售店 KKV 一年賣幾十億,還要去香港上市。
就連商場裡再不起眼的文具雜物店,今年暑假靠賣卡牌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大家過得都很滋潤,然而誰也想不到,雜貨店日本鼻祖大創,眼下在中國的待遇卻堪比至暗時刻。
早在今年 9 月,天貓大創旗艦店已終止經營。最近就連上海最後的陣地都守不住了。随着上海的最後一家門店關閉,DAISO 大創也将退出中國内地市場。
這個十元店鼻祖曾經的戰績有多誇張?用一個詞形容就是: " 零售界 " 的胖東來。
不僅是名創優品對标的對象,巅峰時期 在日本更是高山般的存在,放眼全球只要是開過百貨店的,都或多或少有大創的影子。
然而這個日本巨人在中國卻越來越卑微,甚至連最後的存在感都快沒了。
曾經連小米、名創優品都要對标的鼻祖,敗退中國真就是因為水土不服?
01 日本學徒偷家:眼皮下鑽空子,再沒有 " 鼻祖 " 心氣
對很多 中國人來說,一提到某個領網域,絕對繞不開日本 這 幾大 高山:
衣服是優衣庫 、電子是 索尼 、百貨就是大創。
畢竟, 大創曾以一己之力 統一了日本甚至全球的百貨邏輯,堪稱十元店鼻祖。
然而這個鼻祖,如今在日本也并沒有高枕無憂,甚至被學徒們集體圍剿。
成也好敗也好,都跟這個 日本男人離不開關系。 幾十年前, 一個普通小賣部 老板 矢野博丈 當時發現,大眾消費欲望減退,也是廉價商品流行的大好時機。 從此,大創也開辟出一條新思路 :
低價實用 + 定價标準化。
最初,消費者都覺得 " 便宜沒好貨 "。為了消除刻板印象,矢野想變成 " 便宜 + 好貨 "。 光說沒用,怎麼打消質疑?只有先讓自己的錢包來次大出血,以 100 日元的統一價格賣產品。哪怕高成本的商品,也統統只賣 100 日元。
現實證明,這種做法相當有奇效。小店很快被用戶擠爆,再加上薄利多銷, 這也讓 它成了日本有名的 " 窮鬼天堂 "。
憑借各種人無我有的路子,大創很快成了零售界的活标杆,在全球都坐擁不少迷弟迷妹。一度有不少中國人都要去日本 " 朝拜 "。
都是朝拜,中國的胖東來同行是企圖復制,但都離正主差得很遠;而大創的同行來學習,卻直接青出于藍甚至想 " 革了他的命 "。
胖東來無私的精神内核很難真正抄走,但大創成功的内核卻很容易復制,無論低價好貨還是統一定價,想模仿都是分分鍾的事,也給了同行不少空子。
最基礎的學徒,還停留在完全模仿階段。不論是貨品還是銷售形式,都在完全模仿大創,比如都用 " 移動式推車出售 "、都主銷日用品、開街邊店等,也分走了大創不少人氣。
更高階的學徒,是在别的國家另辟藍海。比如韓國大創,雖然也叫大創但與日本正主沒啥關系,在產品品類上也會根據當地人喜好做出差異化。
而骨灰級的學徒,則是讓大創感到危機 的、比大創晚了 12 年的本土對手 Seria。
同樣是像素級模仿。大創有的它都有,但同時它又找到了大創的軟肋 。
Seria 創始人發現購買百元店產品的主力人群是家庭主婦,傳統百元店的產品只能滿足實用價值,但是卻看不到她們的情緒價值。
于是,他果斷把百元店的賣點從低價實用,更新為低價實用 + 高顏值。
在 " 好逛 " 這一點上直接勝出。Seria 很注重設計,在全球組建了 40 多位設計師的團隊,專門在全球發達國家尋找流行款,不少東西都看不出來是百元店的,幾乎從頭到腳跟大創打出差異化。
在盈利能力上也占了上風。目标人群更聚焦後產品線更短,供應鏈成本也更低。大創毛利 40%,Seria 的毛利卻達到了 43%。
就這樣 在大創眼皮底下鑽空子 , 開出 一千多家門店,年營收 2232 億日元成為僅次于大創的第二大百元店 。
哪怕大創也在不斷挽尊,想方設法增加商品品類,也擋不住這個後輩的瘋狂偷家。
02 中國學徒暴擊:復制日本老路,卻淪為大賣場
眼見在日本被同行偷家,大創把希望又放到了中國。
早在進入中國之前,大創就跟 中國很有 淵源。華西證券研報指出,大創供應商中,中國貢獻占比超過了 50%,尤其是在玩具、衣服、手工用品方面,中國貢獻更是超過 90%。
然而大創沒有想到的是 ,在日本還頂多是被學徒偷襲,在中國卻直接被學徒們抄家了。
2012 年,大創第一站落子廣州,花城匯、中華廣場兩家門店同日開業。彼時,大創還摩拳擦掌要在 2013 年底在廣州将店鋪數量擴張到 20 家,計劃在廣東地區開 100 家門店。
但當時的廣州,已經有不少類似的百貨店,品類差不多,價格還比大創便宜。大創中華廣場店的商品種類初期只有一萬多種,多數都是日用品、SD 讀卡器、耳機、文具、玩具,都比較平常,也沒有讓人必買的欲望。
結果就是,花城匯門店 在 2015 年悄然閉店。2018 年後,廣州、佛山地區大創生活館又陸續關閉, 也初步暴露出大創產品力的軟肋。
大創并未死心,又盯上了上海。然而現實更為尴尬,淮海中路店在開業第二年被強行要求搬走,另外兩家門店選擇在市郊,也沒什麼人氣。
大創想不到,光講價格早已沒了殺手锏。這些年中國同行們早已進化成了更懂本土消費者體質的全新版本。
中國年輕人喜歡什麼,就搞什麼。一方面,是選 IP 堪比選美。
比如名創優品,早已走出了對标大創的思路,不僅吸收了大創定價、門店運營邏輯,這些年還聚焦 IP、玩具,靠着很多 IP 聯名如 loopy、chiikawa、芭比等,動辄就成 了斷貨王 。
另一方面,是讓雜貨店跟潮流劃等号,讓用戶反向營銷。
這一點上,可以說如今更多的中國雜貨店們如 KKV 、 酷樂潮玩、番茄口袋等,學習的不是大創 而是山姆。
先是 走 逼格路線,為了更靠近目标人群,将門店從原來的社區店轉型到商圈店、商場店 ,甚至用戶去線下雜貨店試妝還成了一種很新的流量密碼。
然後搞定 爆款 。產品上 會推出不少獨家的限定爆品,只有去它的店才能買到 。 這麼一來, 也讓許 多年輕人自發分享各種攻略、寶藏單品、必買清單等。
相比更高調也更激進的中國對手,而大創還在企圖求穩,復制過去的成功思路。比如還在講究日本的選址模型,強調低成本運營,在選址租金較低或者位置相對較差的地點開設店鋪。
最後選址要麼是在地下停車場,要麼是百貨商超 4、5 層,都是年輕人不太愛去的地方,只會越來越失去存在感。
產品上不夠誘惑,營銷上又不會 " 能說會道 ",日本教父來中國不是來上課,反被中國學徒們輪番摁頭教育一頓。
03 昔日鼻祖想重回巅峰,要跟中國小弟學什麼?
不僅如此,大創曾經最引以為傲的價格長板,都在被各種同行 " 瓜分 "。
不僅是十元店、雜貨店這些直接對手,還有其他折扣店、特賣店紛紛以低廉的價格降維打擊。
很多人說,大創在中國活不下去是因為太老了跟不上時代。畢竟這些年,能看到各種鼻祖們的日子都不太好過。網紅杯鼻祖特百惠宣布破產;甚至連外賣鼻祖 Grubhub 都被一折賤賣。
但老不是 原罪。不得不說, 大創的 " 低價高質 " 模式到現在也依然有效,在日本韓國還是妥妥的金字招牌,甚至上海閉店以後,還引來不少人紛紛趕來緬懷掃貨。
大創也并非完全退出中國,在香港澳門等地依然有分店。如今大創 在日本 也是領先的百元店巨頭。要刀哥說,還活着的大創,眼下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解決兩個短板。
第一,是供應鏈的短板。
過去,很多人之所以非大創不可,還是因為能這麼良心賣低價好貨的人并不多,可選項也基本沒有。
然而随着類似的店越來越多,低價反而不再有吸引力,而很多人跑去大創對手 Seria 的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對方夠有個性,價值錨也更清晰。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百貨零售店都主打 " 精選 SKU",目标人群清晰,很多品牌甚至主打自有產品,在供應鏈上下足功課。
反觀大創這麼多年還在強調性價比,反而在一定程度成了大賣場,什麼都有,但什麼都不突出。久而久之用戶也失去了必逛的動力,甚至這些年一直吃老本,不願意在中國砸錢自建倉儲中心、物流,也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最後只能讓顧客來擔。
大家都在打價格戰的情況下要想突圍而出,就要去解決一個新問題:價值錨模糊。甚至要放下身段和中國折扣同行學基本功。
第二,是自己人的短板。
曾經, 消費降級的時代背景加上 讨巧的商業模式,讓大創一夜出圈,但不得不說,幾十年後與中國更能折騰的新同行比起來,大創顯然還是落後在一點:反應太慢了。
矢野博丈曾袒露," 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沒有什麼經營秘訣,也不會企業經營規劃,更對計算機和互聯網一竅不通。"
他說這話是謙虛,但也多少暴露了大創的一些軟肋:在無數個新風口面前, 還是不夠靈活。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牌百貨意識到模式上的落後,紛紛帶頭爆改。比如伊勢丹砸 90 億日元将商場變成藝術館,人流不減反增;日本老牌百貨大阪心齋橋 PARCO 投資近 8 億引入近 170 家特色店鋪,動漫、潮牌都不放過;不少百貨店還要轉型線上當網紅,就為了貼近年輕人。
既要堅守對價格和品質的不變,也要結合時代和用戶需求的變。
正如矢野博丈過去常對人講:" 我有的只有時時刻刻的危機感,總覺得公司就要破產了,每周 2-3 天會緊張得睡不着覺。"
流水的市場,從來沒有永恒的勝者。在中國的吃癟,對于大創而言也足以是個值得重視的警鍾。
" 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得太多 ",以為一招吃遍天,現實總會給鼻祖們送上最沉重的一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金錯刀 "(ID:ijincuodao),作者:江源,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