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中國光伏首富,千億通威女掌門,50億并購案生變,歡迎閱讀。
文 | 聞道商業,作者 | 射天狼
2024 年 8 月 13 日,中國光伏巨頭通威股份抛出了一個重磅消息:公司計劃通過增資及現金收購等方式,取得潤陽股份不低于 51% 的股權。
控股潤陽此舉,通威預計耗資 " 不超過 50 億元 "。
一旦成行,這不僅是劉舒琪接任通威董事長後的一個大動作,更是是光伏史上最大的現金并購案。
但天不遂人願。沒等劉舒琪拿下潤陽,後者就傳來了泰國工廠停工的壞消息。
11 月 13 日,通威股份換了口風,"(收購)工作尚在進行,各方仍在磋商,但不排除原交易方案調整或終止 ......."
交易陡然生變,但投資人再一次領略了通威進擊的野心。
2007 年,全國最大的飼料大王劉漢元,在一片質疑聲中,跨界殺入光伏賽道。此後十幾年,劉漢元一路兼并擴張,硬是從默默無聞做到了多個行業第一。
2022 年,通威股份市值一舉突破 3000 億。至今,劉漢元夫婦也是中國光伏首富。
作為繼任者,通威女掌門劉舒琪頗有其父遺風。不管是上任後的 160 億元定增,還是在樂山投資 200 億開建 16GW 拉棒、切片電池項目,舉手投足間更是大開大合。
并購潤陽遇到了不小的挫折,但它可能無法阻擋通威帝國的擴張步伐。畢竟,通威成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它從來不缺 " 大跟頭 "。
8 年苦熬,通威光伏活了下來
2007 年,劉漢元已是全國有名的飼料大王。
當年,通威水產飼料全國市占率高達 25%,一年淨賺 2 個億。
但劉漢元并不滿足。這一年,他籌建了永祥 1000 噸多晶矽項目,希望再造傳奇:從飼料大王更新到光伏大王。
彼時,劉漢元已經分不清冷嘲熱諷還是苦口婆心," 一個搞飼料的,非要做光伏,這不是找死嘛。"
作為某種印證,行業很快上演起了驚險的過山車。
2008 金融危機前後,多晶矽單價先是從 30 美元炒到 500 美元,接着又暴跌至 40 美元。
不久後,歐洲光伏補貼退坡引發了全先價格潰敗。2012 年一季度,太陽能矽片價格同比下跌 70%,多晶矽、電池及組件價格也全部腰斬。
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席卷全球光伏雙反運動,成了壓死行業的最後一棵稻草。
2012 年 10 月 10 日,美國對進口中國光伏產品,征收 14.78%-15.97% 反補貼稅與 18.32%-249.96% 的反傾銷稅。
一個個光伏巨頭轟然倒下。
2013 年 3 月 20 日,中國最大的光伏企業尚德宣告破產。4 月底,尚德登記的債權企業超 400 家,債務總量超過 200 億。出入尚德最多的,不是員工,而是讨債人!
而就在不久前,尚德創始人施正榮還被英國《衛報》評為 " 可拯救地球的 50 人 ",他甚至用 5 年時間做到了中國首富。
幾乎同時,另一光伏巨頭賽維開始變賣家當 , 彌補巨虧 .... 但兩年後,它還是破產了。
數據顯示,在光伏全產業鏈上,2012 年國内破產及停產企業超過 350 家。
2013 至 2014,劉漢元一手創辦的永祥股份也虧了 2 個多億。這還是在他極力收縮規模的前提下。
面對行業潰敗,劉漢元喊出了口号:不惜一切,控產能,降成本。先蟄伏下來,活下去!
口号之外是高效的行動。劉漢元将永祥 50% 股權轉讓給集團,不惜用飼料業務為光伏輸血。
2011 年至 2014 年,通威股份淨利潤分别為 0.83 億、0.96 億、3.06 億、3.29 億。平均每年淨賺兩個億,但卻要掏出一半利潤給永祥填補窟窿。劉漢元的壓力可想而知。
憑着一股狠勁兒,劉漢元硬是熬到了行業轉機出現。
2013 年 7 月,《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發,将行業從谷底拉了上來。
天眼查統計顯示,2014 至 2017 年,國内光伏注冊公司從 8000 家突破到 7.4 萬家,平均每年湧現 1.4 萬家。
行業復蘇,格局重塑。尚德、賽維成為歷史,協鑫這樣的悍将開始領跑。
2007 年,朱共山将保利協鑫送上港交所。嘗到甜頭後,朱共山通過頻繁資本運作。不到 10 年間,他拆分出了 4 家上市企業。
到 2015 年,協鑫系躍升為全球最大的矽料和多晶矽矽片廠,占有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但盲目擴張導致的增收不增利,為後來的債務危機埋下伏筆。
通威沒有第一時間擴規模,而是狠補產業鏈。
2013 年 9 月 10 日,劉漢元歷經 218 輪舉牌,耗 8.7 億拿下了一個瀕臨破產的賽維電池廠,通威在多晶矽外補足了電池拼圖。
此後,通威又拿下了通威新能源 100% 股權以及合肥通威 100% 股權。至此通威搭建起上遊高純晶矽、中遊高效太陽能電池、終端光伏電站的完整產業鏈。
2015 年,通威股份營收只增長 22%,但淨利潤增長了 124%,其中一半利潤由光伏創造。至此,通威光伏產業才算真正活了下來。
價格戰再起,通威逆勢成王
基本功扎實的通威,有了更大的目标。
" 奧運比賽大家只記得第一名。第四名、第五名,甚至連塊鐵牌、木牌都沒有。在劉漢元心中," 要做便做行業第一 "!
通威開始瘋狂擴產能。
2017 年通威多晶矽產能只有 2 萬噸。4 年後,通威建成雲南保山、内蒙古包頭、四川樂山三大基地,高純晶矽產能達到 18 萬噸,產能升至全球第一。彼時,規劃中通威多晶矽總產能更是超 30 萬噸。
太陽能電池是另一個主戰場。吸收賽維合肥電池廠後,通威開始建自己的電池廠。2019 年,通威将雙流基地打造成全球首個產能超 10GW 的電池生產基地。2020 年 3 月,通威在金堂打造成都第二生產基地;2021 年 3 月二期投產時,第三基地眉山產能已達 15GW......
就這樣,通威太陽能高效電池總產能也早早超 50GW,連續多年全球第一。
通威已經足夠強大,但危機又一次來了!
2018 年 5 月 31 日,堪比雙反的 "531 新政 " 下發了。
新政規定 2018 年享受補貼的分布式項目收窄至 10GW。至 5 月底,全國分布式項目接近這一數字,這意味着新增項目幾乎得不到補貼。此外,新政還規定項目由國家下發轉為市場競争。
這個晴天霹靂擊潰了行業信心,率先傳遞到股票與價格市場。
在新政宣布 100 天裡,66 家光伏企業市值一度蒸發 2400 多億,比行業 20 年賺的還多。
通威、隆基等行業巨頭市值一度跌去 4 成。
由于終端需求減少,矽料價格下降 44%,矽片價格下降 43%,電池片與組件價格也下降了 3 成。
光伏企業只剩低價策略。這場價格戰的殘酷在于:價高者必死,但價低者要打赢成本戰,才能活下來。
當時單多晶矽片價差保持在 0.8-1 元之間,低于這個範圍,多晶矽片便賣不出去。
"531 新政 " 後,中環與隆基将單片價格降到 3.35 元。這率先對盲目擴張的協鑫,形成了降維打擊。
2018 年保利協鑫通過售賣旗下業務換來十幾億救命資金,朱共山也失去 " 世界矽王 " 的寶座。
從價格戰打響那一刻起,這場戰争就變成了技術戰,成本戰。誰的技術先進,誰的成本低,誰才能活下來。而且還可以奪取陣亡者的市場。
2009 年中環股份将金剛石顆粒固定在鋼線上,用鋼線高速運動帶動金剛石產生切割能力,這便是 " 金剛線切割 " 技術。這項技術可以讓切片環節成本下降三成。
40 年前發明網箱養魚的劉漢元,利用四川、雲南的水電優勢,将通威多晶矽的生產成本降至 4 萬元 / 噸以内。
新政出台後,隆基股份董事長鍾寶申提出,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成熟技術将在短時間内投入市場。
技術與市場彼此成就,催動了光伏行業強者恒強時代來臨。單晶矽中環,多晶矽與電池領網域的通威,矽片隆基,逆變器陽光電源,為數不多的行業龍頭最終穿越市場周期,王者登基。
2022 年,通威全年利潤 257 億元,同比增長達 313%。2022 年 7 月 5 日,通威股份一舉突破 3000 億市值大關。
女二代當家,通威或 25 年首度虧損
通威似乎又穿越了一個周期。
但光伏這攤江湖,似乎永遠波濤洶湧。市場,并不支持永恒的王者。
換言之,時代的變幻節奏,要比企業應變的速度更快、更猛烈。
根據矽業分會統計,多晶矽致密料市價由 2020 年 7 月的 6.33 萬元 / 噸上漲至 2022 年 10 月的 30.60 萬元 / 噸。
但 2023 年矽料價格下滑趨勢加快,單晶成交價下滑至 18 萬元 / 噸上下。此後矽料價格繼續下跌,通威去年四季度歸母淨利潤環比下降了近 6 成。
通威市值從 2022 年高點 3000 億跌去近 6 成,如今只剩不足 1200 億元。
在矽料價格下行周期内,通威股份原董事長謝毅辭任。30 多歲的劉漢元之女劉舒琪,開始挑起通威千億重擔。
不止行業周期,整個國際環境對光伏也不甚友好。
2023 年,美國參議院阻止了拜登取消從東南亞進口太陽能材料關稅的舉動。
美國國會制裁東南亞,劍指中國。2022 年 12 月,美國商務部便指出,有多家中國光伏企業通過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和泰國四國向美國運送產品,以規避美國關稅。
新任總統特朗普,對光伏等新能源政策一向消極。2018 年任上,他便對進口光伏電池和組件征收了 30% 的關稅。
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競選提議中,還包括對所有美國貿易夥伴提高 10% 的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則征收 60% 關稅的主張。
但好在美國光伏、儲能需求較為旺盛,且目前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
抛開外部環境,劉舒琪上任後先是抛出了 160 億元定增計劃,此後又抛出兩份投資計劃:分别是位于樂山市峨眉山市以及五通橋區對 16GW 拉棒、切片和電池片投資項目,兩項目總投資 200 億元。
及至今年,劉舒琪主導了通威股份對潤陽股份不超過 50 億的并購案。行業第一欲吃下行業第五,這不愧是光伏史上最大的并購案。只是随着潤陽泰國工廠停產,此計劃目前存在較大變數。
盡管動作頻頻,但劉舒琪在掌舵通威的第一個完整财年,或許不能盡如人意。
2024 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營收下滑 38%;淨利潤更是虧了近 40 億元。
若四季度還無改觀,通威股份或将創下 2000 年至今 25 年中,第一個年度虧損。
跨界劉漢元,造就韌性通威
财報不斷給劉舒琪上壓力。
但多數投資人依然相信,劉漢元還是通威幕後的掌舵人。
此時,通威成長路上的巨大韌性與劉漢元身上的經營哲學,就顯得十分重要。
關于劉漢元,坊間曾有幾個傳奇故事。
1984 年,劉漢元憑借 " 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 " 技術,創造了畝產 2.53 萬斤的記錄。此後,他創建的西南第一家 5 噸級魚飼料廠更是異常火爆:有人為買到他家飼料,硬是排隊等了 7 天。
2000 年,四川 " 一号工程 " ——中國第一個年產 1000 噸的多晶矽 ( 新光矽業 ) 立項。劉漢元參加了三輪談判,但最終選擇了主動放棄。
有人說,這只是劉漢元的戰術放棄。因為當時時機不成熟,但在戰略層面,劉漢元堅定站位光伏。
比如此後兩年,劉漢元專門在北大光華、經管學院深度學習研究新能源。在論文《各種新能源比較研究與我國能源戰略選擇》中,他将光伏視作未來第一可再生能源。
正是堅定站位光伏產業,他才會在 2007 年創立千噸多晶矽項目,并歷經重重艱辛、穿越行業周期。
這些故事,不斷映射出劉漢元的技術底色以及超凡的經營哲學。
1984 年,劉漢元發明 " 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 "。1986 年,他将魚飼料工廠取名科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他甚至還想将集團取名科力,可惜已經被人注冊了 ......
賽維合肥廠能夠起死回生,完全賴于電池生產線路的技術改造。"531 新政 " 後,打好地基的通威,以技術優勢成就規模效益搶占市場制高點。
而通過技術創新做強業務後,劉漢元又毫不拖泥帶水、開啟瘋狂擴張。
這便是其先強後大的經營理論:" 不強就做大,等于跳火坑。只有做到行業前三,甚至第一,才能擴張。"
盡管當下行業邁入下行通道,但在 2024 胡潤百富榜中,劉漢元管亞梅夫婦還是以 700 億身家,蟬聯中國光伏首富。同時他們也是四川首富,領先于劉永好家族。
但成績只屬于前人。如今,通威又走在了十字路口,劉舒琪急需其父的經營智慧與超凡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