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餐出海第一步:别急着讨好老外?,歡迎閱讀。
持續更新的關稅戰依然籠罩全球經濟,其影響從外貿、產業鏈轉移,到旅遊出行、企業出海等領網域不斷蔓延。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曬出美國中餐館的漲價菜單,一只餃子的身價已經漲到一美元。
美中餐飲業聯合會主席胡曉軍在接受封 · 面 · 新 · 聞采訪時透露,美國加征關稅導致中餐館從國内進口的花椒、辣椒、豆瓣醬、醬油等核心調料成本上升,漲幅在 10%-50% 不等。
短期來看,中餐出海美國會不可避免受到影響,但放眼全球,出海浪潮依然是大勢所趨。
" 這幾年想吃中餐都不用回國了,火鍋、燒烤、魚翅、蟹粉小籠包……什麼都有了。" 蟹王府東京店合夥人王晶在日本生活了 20 多年,近兩年,她明顯感受到日本中餐廳在不斷增加。
王晶表示,日本的中餐廳以前多是夫妻小店,現在越來越多連鎖品牌入駐,像海底撈、楊國福麻辣燙、沙縣小吃、蜜雪冰城等。
除了日本,新加坡、泰國、韓國等東南亞國家更是不少中餐企業出海的第一站,還有部分企業則選擇落地歐洲、澳洲……紅餐大數據顯示,2024 年,中餐門店遍布全球 180 餘個國家和地區,門店數量近 70 萬家,市場規模近 3 萬億元。
進入到 2025 年,中餐出海出現了什麼樣的新趨勢呢?
01.
中餐加速出海,風急浪大
肉眼可見地,中餐出海的浪潮愈發洶湧,品類更趨多元了。
今年才過去 4 個月,農耕記創始人馮國華就先後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韓國等國巡店,或是考察新店選址。
他在朋友圈分享,今年 2 月,農耕記加拿大首店在溫哥華落地,開業首日就引發排隊熱潮。目前,農耕記美國首店也在籌備中。
作為深圳湘菜界的代表品牌,農耕記以地道的湖南土菜迅速崛起。自 2023 年底在新加坡開出海外首店以來,目前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開出了 10+ 門店,海外門店的食材也大多來自湖南自建基地,确保原滋原味。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事實上,像農耕記一樣探索出海的中餐品牌越來越多了。從早期的火鍋、茶飲、麻辣燙、咖啡,到如今湘菜、川菜、雲南菜、小酒館等細分業态的頭部品牌都在積極進軍海外。
一些精致餐廳也加入了出海浪潮。
去年 9 月,以寧波菜為主打的高端中餐廳——甬府在新加坡開出海外首店。" 海外不少中餐還停留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老式粵菜的氛圍,產品和現代中式精致料理有很大差異,所以我們想去與海外同行交流。" 甬府創始人翁擁軍如是說道。
海外中餐市場的規模也在不斷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餐國際市場規模有望從 2022 年的 3061 億美元增長到 2027 年的 4452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7.8%。
海外餐飲從業者對這些數字的增長有着更深的感觸。
2021 年在曼谷開設的中泰融合菜餐廳—— Restaurant Potong,主廚 Pam 有中泰兩國的背景,他觀察到,近兩年泰國的中餐廳有一些明顯的變化,比如傳統以大桌用餐為主的中餐廳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元化的中餐館,比如火鍋、川菜等業态興起。
在新加坡開餐廳的馬來西亞華人 Zor Tan 也有相似的感受。Zor Tan 表示,新加坡的中餐廳數量肉眼可見地變多了,從人均 10 元左右的小吃到人均上千元的高端中餐廳,市場競争異常激烈。
△圖片來源:紅餐網專欄作者拍攝于新加坡
出海風浪越高,也意味着競争開始變得殘酷。
" 新加坡的餐飲市場容量不大,一些在中國實力很強的品牌,可能開業一兩年就會被新品牌取代。"Zor Tan 認為,這個現象很普遍,不管是大眾中餐還是高端中餐廳,每年都會有一大批餐廳開業,也會有一批餐廳被淘汰。
" 現在,泰國中餐廳開業潮和倒閉潮并存。" 前不久,在泰國生活了 16 年的華人 Lynd 在社交平台感慨道。據其所言,泰國中餐店的壽命越來越短,比如芭提雅的唐人街及附近的商圈,不少中餐廳店鋪每季、甚至每月都在換人。
這一系列變化背後,越來越多中餐品牌逐漸意識到,盡管中餐出海正處在黃金風口,但并不意味着,在國内 " 卷生卷死 " 的餐飲品牌,到了海外市場就能 " 降維打擊 "。事實上,在市場競争加劇、地網域差異、成本制約等多重因素交織下,出海的中餐品牌,必須要找到合适的發展節奏。
02.
出海第一步,别急着本地化
2023 年被視為中餐新一波出海浪潮的元年,近兩年,業内談論到出海,高頻詞之一就是 " 本土化 ",但盲目追求 " 本土化 " 并不是中餐出海的最優路徑。
事實上,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全聚德等中餐品牌就開始探索國際市場。發展至今,除了海底撈、蜜雪冰城所處的火鍋、新茶飲賽道之外,多數中國頭部餐飲出海品牌依然處于第一階段。
頭豹研究院的相關報告指出,處于出海第一階段的中餐品牌,通常聲量較小,其在海外與中國本土的品牌知名度存在明顯差異,目标消費群體應定位于華人遊客、留學生及境外務工人員等。
那麼,中餐出海如果不急着做本地人生意,從服務好中國人開始,到底行不行得通呢?有兩組數據或可提供一些借鑑。
近兩年,出境遊逐漸恢復,《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 2024》顯示,2024 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市場達到 1.46 億人次,接近 2019 年水平。在中國出境旅遊目的地中,東南亞區網域僅次于中國港澳地區,占比 14.7%。
中國出境遊客增多,消費力也不容小觑。世界旅遊聯盟發布的《2023-2024 跨境旅遊消費趨勢研究報告》指出,中國遊客出境遊更看重旅遊品質及體驗,餐飲類消費占旅行總消費的 28%。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不斷恢復增長的出境客流疊加不俗的消費力,為海外中餐廳提供了天然流量。
王晶表示,随着出境遊客增加,日本高端餐廳的中國遊客明顯變多了,甚至不少餐廳的中國遊客占比能達到一半,人均消費也在水漲船高。
" 以前在日本可能 1-2 萬日元就能吃個壽司套餐,現在這個價格根本吃不到套餐,都要 5-6 萬日元起。" 王晶舉例稱,日本有家高端餐廳,此前套餐價格在 3 萬日元左右,現在推出了多個價位的套餐,從 3-14 萬日元不等。
與此同時,無論是對于短期出境旅遊的中國遊客,還是較長時間停留的留學生、海外華人等,中餐廳更能滿足他們的 " 中國胃 ",也有着更深的情感聯結。
紅餐產業研究院此前調研發現,中國遊客、留學生和海外華人數量不斷提升,這一龐大的群體對于中餐有着天然的需求和偏好,成為了中餐在海外的忠實消費者和推廣者,為中餐企業提供了穩定的客源。
2022 年,Zor Tan 在新加坡開了一家中法融合餐廳—— Restaurant Born。開業 3 年,Born 已經成為了黑珍珠一鑽餐廳,目前其門店大約 80% 消費者是華人群體,包括中國遊客、當地華人等。在大眾點評,不少顧客稱之為 " 新加坡超美中法融合餐廳 "" 一家驚豔到我的餐廳,川味和法餐融合的 Fine Dinning。"
自發形成的推廣效應,也為 Zor Tan 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客人。
△圖片來源:Restaurant Born 大眾點評店鋪
事實上,對于大部分剛開始出海的中餐品牌而言,中國遊客是品牌最容易影響和吸引的核心客群。
今年 3 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币研究所助理所長曲強就在公開演講中提到,出海中餐企業可以遵循從服務中國人 / 留學生,到當地華人,再到當地其他消費者的順序。
先做好中國遊客、華人群體的生意,站穩腳跟之後再逐步滲透當地市場,才是中餐出海的正确打開方式。
03.
中餐出海進入新階段,如何抓住機會?
那麼如何精準高效觸達中國遊客這一核心客群?
開在東京日本橋的蟹王府,近一年來,門店出現了越來越多中國遊客的身影。" 午餐是本地人多,晚餐反而是中國人多,晚餐大概有 60% 的華人,比如中國遊客、一些商務宴請的華人。" 王晶說道。
選址是吸引遊客的關鍵因素之一。日本橋是東京著名的金融街和商業區,附近有三越百貨,以及日本特色的和服、漆器商店,還有不少人文藝術建築,這樣一來,遊客在遊玩打卡、購物體驗之後,順便來吃一頓中餐,整個行程也非常自然絲滑。
在海外,商旅高頻區網域、華人聚集區都是中國遊客遊覽、購物等行程的途徑地,中餐廳若開在這些位置,便能融入中國遊客的行程軌迹。
除此之外,對于海外中餐廳而言,抓住中國遊客還是要靠正宗的中國味道。
甬府在新加坡開店時,翁擁軍就曾表示,他希望這家餐廳不僅展示寧波菜,更代表整個中國料理。因此,店裡在保留寧波菜風味特色的同時,融合了湘菜、川菜、淮揚菜等,打造多元化的菜單。
蟹王府則通過 " 中國食材 " 來還原中國味道。成隆行創始人、董事長柯偉告訴紅餐網,其東京店的後廚人員都是中國廚師,像大閘蟹、北京烤鴨、辣椒等重要食材也來自于中國。這背後是供應鏈的支撐,成隆行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大閘蟹領網域,從育苗養殖、生產加工到餐飲零售進行全產業鏈布局。
△圖片來源:蟹王府官方賬号
高品質的中國食材,帶來了蟹王府在海外的好生意和好口碑。
不少中國遊客消費後評價 " 吃了幾天日料和拉面,臨走前來吃蟹王府,食材是頂級的,調味都是中式風味。"" 不是蟹黃的季節,沒想到大閘蟹依然如此美味,作為土生土長的江浙人覺得值得一去,非常地道。"
此外,針對中國遊客的消費習慣提供個性化服務,也是海外中餐廳常見的做法。
Born 的顧客多是華人群體,ZorTan 配備了中文菜單,方便中國遊客點餐,還安排了能夠使用中文交流的前廳服務員,消除語言障礙,提升就餐體驗。
△圖片來源:Restaurant Born 大眾點評店鋪
" 問 10 個年輕人,可能有 6 個人是通過大眾點評等平台了解到我們的。"Zor Tan 說,去年 Born 餐廳開始嘗試通過國内的社交平台分享餐廳動态,比如介紹菜品、餐廳活動等,吸引了不少新顧客。
Zor Tan 直言,中國遊客去海外,除了品嘗當地美食,可能還會吃一兩頓中餐,如何挑選中餐廳就變得非常重要,他們通常會通過社交平台種草、查看榜單,多番了解後再做決定。
比如,Born 今年初登上了 "2025 黑珍珠餐廳指南 "。在 Zor Tan 看來,黑珍珠榜單不僅僅是一個流量入口,更重要的是讓餐廳不被消費者遺忘。" 上榜黑珍珠,餐廳被看到的可能性更大,尤其在新加坡,黑珍珠餐廳還不是很多,我們被看到和選中的機率就更高。"
如其所言,黑珍珠等榜單是中國遊客選擇海外中餐廳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它如同一座橋梁,将餐廳與中國遊客緊密相連。
王晶也表示,在海外,很多中國遊客還是習慣使用大眾點評的必吃榜、黑珍珠來找餐廳,因為更方便。" 黑珍珠在國内的閱聽人認可度已經比較高了,來日本旅遊的中國人、華人還是要看黑珍珠的。"
△圖片來源:蟹王府東京店大眾點評
事實上,經過 15 年發展,美團打造的 " 吃住行遊 " 矩陣化榜單體系,已覆蓋海外 170 多個國家,近 1000 個城市的商家。
也就是說,在全球很多地區,消費者已經可以在美團上預訂當地餐廳、酒店,查閱本地美食榜單,獲得更好的旅行體驗。
這得益于美團國際化策略對全球市場的積極拓展。
2023 年 5 月,美團在香港特别行政區推出外賣品牌 Keeta,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專業高效的外賣服務,帶動外賣市場容量整體提升。2024 年 9 月,Keeta 正式進入沙特阿拉伯。
2024 年 12 月 17 日,美團無人機獲得迪拜民航局頒發的 BVLOS 無人機配送商業運營資質證書,并在當地開通了多條商業化航線。
而大眾點評 App,也伴随中國消費者的出境遊步伐,吸引了全球吃住行玩各類商家的入駐與合作。在 2024 大眾點評 " 必吃榜 " 上,就有共 13 個港澳及海外城市 232 家餐廳上榜,其中 7 座城市為新發榜海外城市,上榜餐廳數增長超 6 成。
4 月 25 日,2025 黑珍珠餐廳指南港澳台及海外地區頒獎盛典将落地新加坡,這一積極信号下,海外中餐廳的發展或将迎來新契機。
王晶也将去到發布會現場,她表示,海外的中餐廳數量有所增加,但仍是一片藍海。像黑珍珠這類榜單持續擴大在海外的影響力,也能幫助海外中餐廳的持續曝光與口碑積累,在全球華人消費者心智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