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胡錫進:特朗普“出賣”烏克蘭,印證了俄羅斯世界級的戰略價值,歡迎閱讀。
特朗普公開說俄烏戰争爆發的原因是北約東擴,是烏克蘭要求加入北約。地緣政治如此劇烈的變化就發生在我們眼前。老胡認為,對過去三年輿論場上的一些謬論,我們應該有勇氣做出反思。
其中一個大謬論是把烏克蘭戰争比喻成中國人民的抗日戰争,鼓吹與俄羅斯保持夥伴關系是 " 助纣為虐 ",加入西方對烏克蘭的全面支持才是 " 站在正義的一方 ",中立是 " 是非不分 "。這種論調不僅是對西方主張的接受和傳播,而且往中國方向進行了錯誤的引申、強化。那些人完全不顧這場戰争爆發的復雜原因,也不顧中國國家利益,成了西方的思想附庸和啦啦隊。中國政府在戰争初期就表示,烏克蘭問題的演變有着復雜歷史經緯。中方還表示,烏克蘭應當成為東西方溝通的橋梁,而不應淪為大國對抗的前沿。這一态度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其實早在 2022 年戰争爆發之初,西方輿論中也有一些北約東擴過于擠壓俄羅斯導致俄劇烈反彈的反思和探讨,但那些聲音很快被拜登政府和西方世界的集體行動淹沒了。特朗普重新捅破了事實的窗戶紙,互聯網上那些比西方還西方、硬說烏克蘭戰争相當于中國抗日戰争的人真該好好給自己的思想房間做一次掃除了。
第二個謬論是,把俄羅斯當朋友和夥伴是中國的 " 錯誤 ",中國應該趁烏克蘭戰争做一次外交路線的再選擇,與西方站在一起,參與制裁俄羅斯。這種主張的人非常厭棄俄羅斯,不斷宣揚俄與中國之間的歷史舊賬,他們似乎認為,參與制裁俄羅斯可以成為中國對美國和西方一次難得的 " 投名狀 "。
中俄是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彼此都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性。現在特朗普突然将對烏戰政策 180 度大調轉," 出賣 " 烏克蘭,根本原因是他看到俄羅斯的重要性。他想把俄羅斯拉過去,至少讓俄離中國遠一點,使美能夠集中精力對付中國。特朗普的轉變從西方的角度印證了俄羅斯世界級的戰略價值,也印證了中國在俄羅斯最孤立的時候堅決拒絕參與對它的制裁,而是全面保持并進一步發展對俄關系,正常開展對俄貿易,完全做對了。中俄關系在過去三年迎風站立,加強了互信,為中國應對接下來的地緣政治變局提供了堅實基礎。
有人說,美國拉攏俄羅斯還是得手了呀,難道中國不擔心嗎?這種說法是幼稚且缺乏自信的。俄羅斯當然希望緩和同美國的關系,對特朗普伸橄榄枝也會順勢接受。但是中國過去三年是怎麼支持它的,為維持它的工業和經濟運轉起了多麼巨大的作用,俄羅斯是心中有數的。俄羅斯重新認識了中國的超級實力和可靠性。他們會借勢緩和俄美關系,但要為此而失去中國這個長期夥伴,他們絕對不會幹的。中俄關系的戰略價值清晰可靠,而美國拉攏的好處卻飄移不定,随時可能變化。如果換是你,同樣不會那麼傻吧?
在俄烏戰争的問題上,中國外交表現出了超凡的清醒和定力,我認為可以打一百分。
最後說說第三個大問題。特朗普為了對付中國的大戰略改善對俄關系,他在做大謀劃,大調整。中國反過來也要有大的應對。其實對美博弈對中國來說有一個需要撬動的國家,它就是日本。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重要盟友,實力最強,地緣上也很靠近中國。日本的站位如果有變化,就會對亞太地緣政治格局產生影響。
要看到,中日關系在過去十幾年裡從沒有達到過美俄關系的緊張程度。美俄一度敵對,美國的武器參與對俄作戰,還有最高級别的制裁,互逐外交官,等等。中日之間這些都沒有,中國還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中日之間有歷史 " 宿仇 ",日美之間的仇恨也不小。美國往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至今對日本實施軍事占領,日本的主權不完整。然而日美之間的仇恨被掩蓋了,但只要有契機,就能夠噴發出來。
中日關系這兩年出現好轉,日本外長去年 12 月訪問訪問中國,改善對日關系是中國的既定外交政策。但是不能不說,中日民間的相互敵意非常重,成為兩國改善關系的巨大情緒阻力。在中國輿論場上,幾乎任何宣揚中日友好的東西都會遭到網暴,偶爾有人穿和服會被認為大逆不道。
中美博弈是中國無法逃避的最大地緣政治,我們對日本的看法和定位需要因應這個大環境做調整。國家在致力于改善中日關系,我們民間需要跟上。" 仇日 " 不應成為互聯網上的一種壓倒性意識形态,不能成為網上的 " 輿論正确 "。
中國國家利益承載着我們所有人的個人利益,中國越強大,我們的利益觸角會伸得越遠,因此需要我們更清醒,保持全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