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資治通鑑:你要成大事,最該學的不是權謀,而是這個思維模型!,歡迎閱讀。
成大事的人,都具備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型——團結他人。
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開闊的心胸,能夠容納并認可他人,允許别人比自己更優秀。
這樣,優秀的人才更願意與你共事,更願意助你成就大業。
但是,如果你無法容忍優秀的人,無法接受别人比你功勞大,影響力比你強,能力比你出眾,甚至比你更帥氣、更優秀,那麼,你自身的能力水平将成為你事業的天花板。
因此,成大事的人,都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特質,那就是能夠團結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資治通鑑》中有兩個故事,生動地告訴我們團結優秀的人,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成大事的特質。
在燕昭王時期,燕昭王讓樂毅帶領燕國軍隊讨伐齊國,以報當年齊國入侵燕國的仇恨,雪恥復仇。
樂毅不負燕昭王的重托,一舉拿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只剩下即墨和莒城兩座小城苦苦支撐。
這個時候,樂毅的打算是将齊國逐步變成燕國的郡縣,因此減輕了對最後兩座小城的攻勢,以穩住齊國的局勢,也防止其他諸侯幹預。
但是,有人在燕昭王面前進讒言,稱樂毅遲遲不拿下齊國,恐怕别有用心,建議燕昭王早做打算。
燕昭王聽後非常生氣,召集群臣開會,當着群臣的面将這個小人處斬了。
燕昭王還給予他們樂毅妻子王後的服飾,給樂毅兒子王子的服飾,并派遣宰相親自護送他們到齊國,回到樂毅身邊。
樂毅看到燕昭王如此信任自己,當即拒絕了這番好意,将妻兒送回燕國,繼續加緊對齊國的治理。
然而,好景不長,燕昭王去世後,其子燕惠王繼位。
燕惠王在還是太子時就對樂毅不感冒,加上田單在燕國四處散播謠言,宣傳樂毅想在齊國自立為王。
于是,燕惠王派大将騎劫接替了樂毅的位子,召他回國述職。
樂毅不敢回到燕國,逃到了趙國,投奔了趙國。
跟燕昭王籌劃多年的滅齊大業,毀于一旦!
這就是對待優秀人才的不同态度。
而齊國這邊,田單借勢反攻,很快光復了齊國。
齊闵王的兒子田法章成為齊國的新君,這就是齊襄王,齊襄王投桃報李,任命田單為丞相。
有一次,田單路過淄水,看到一個老人光着腳丫子過河,凍得無法走路,僵硬地躺在岸邊。
田單見狀,脫下自己的貂皮大衣給老人裹上。
齊襄王在不遠處看到這一幕,嘀咕道:" 田單用這樣的小恩小惠收買人心,難道他還想要我齊王的位子嗎?如果我不先對付他,恐怕大事不妙!"
齊襄王很快從自言自語中驚醒,警惕地環顧四周,發現岩石下有個采珠人。
他叫來采珠人,問道:" 你聽到我說什麼了嗎?"
采珠人坦白承認聽到了。
齊襄王又問:" 那你覺得我該怎麼辦?"
這可是一道要命題。答好了,不僅能保全自身,沒準兒還能獲得一場富貴;答不好,立馬小命不保。
采珠人從容答道:" 大王,您不如順水推舟,把這件事變成自己的善行。您可以發布诏令,獎勵田單的行為,并說您是擔心百姓挨餓受凍,而丞相田單體恤民情,将食物分賜給百姓。您關心百姓,田單也滿腹憂心,他這樣做正符合您的心意。既然田單有這些優點,大王就稱贊他、表彰他,這也宣揚了您的仁德。"
齊襄王聽後贊嘆道:" 真是好主意!"
于是,齊襄王表彰了田單給老人送衣服的行為。
幾天後,采珠人再次拜見齊襄王,建議道:" 等上朝時,大王您應該特地召見田單,當着群臣的面進行獎勵,然後下令調查齊國飢寒交迫的百姓,給予生活補貼。"
齊襄王采納了采珠人的建議,然後派人到街頭巷尾打探百姓的态度。
老百姓紛紛議論:田單很愛護百姓,這原來都是大王教導得好啊!
從這之後,齊襄王對田單的忌憚逐漸消散。
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是相互成就的,而非單純的依存。這種關系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絕非誰離不開誰。只有實現共赢,才是長久之道。
如果你作為領導,總是擔心下屬的能力超過自己,害怕他們功高震主,影響力蓋過自己,那麼你整天憂心忡忡,既要對付下屬,又要防着他們,生怕他們取代你的位子。
你這樣的心态,能做好領導嗎?下屬也能感受到你的态度,這并不是一個高明的策略。
齊襄王為我們展示了做領導的高超智慧。
他善于團結那些優秀的人,讓優秀的人為自己所用。
面對田單收買人心的行為,齊襄王心裡自然充滿了猜忌和憤怒。
但是,采珠人及時提醒他,做領導應該學會容納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
齊襄王這才沒有采取極端措施處理田單,而是對田單進行肯定和褒揚,提升了自己的形象,也獲得了比田單更大的實惠。
這就是對待優秀人的策略。
别人比你優秀,能力比你強,這是好事。
你只需要團結他們,讓他們為你所用,幫助你成就事業,為你的事業增磚添瓦,這就是你成就事業的底層邏輯。
你要做的是團結他們,拉攏他們,而不是打壓他們,排擠他們。
最高明的做法,莫過于順水推舟,利用他人的智慧,借助他人的力量,幫助自己成事。在贊揚和肯定下屬的同時,既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又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這才是高明的領導智慧,這才是高明的成事智慧。
一個人能否成就大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胸懷。你能容納多少比自己優秀的人,能團結多少比自己優秀的人,決定了你事業的高度。
如果你無法容忍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身邊只能聚集一些不如你的人,那麼你的水平大小,就是你事業的天花板。
對我們來說,掌握這種成大事的智慧,團結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借助他人的智慧,這是一種成就大事的特質。
一個人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就看他的胸懷和氣量。
你覺得是這樣嗎?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
作者:李子霄 《資治通鑑》實踐導師,暢銷書作者,自媒體專欄作家。長期解讀《資治通鑑》,深耕職場管理領網域多年。
著有圖書《門道:讀一頁就有用的資治通鑑》。
線上專欄《資治通鑑:領導智慧與成事之道》《制勝謀略:資治通鑑中的成事智慧》《劉邦的啟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