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劉濤版《媽祖》翻紅,當年的雷劇,現在的細糠,歡迎閱讀。
别人演戲出圈,劉濤演戲 " 出馬 "。
因多年前演過媽祖,她就成了福建人心裡的真媽祖——至少熱搜詞條是這麼說的。
說福建人會在家裡供她的像;說只要她不犯罪,就保她一生榮華富貴。
莆田政府辦了一系列盛大的媽祖誕辰活動,授予劉濤 " 媽祖文化代言人 " 稱号。
拿到了媽祖正式編制,劉濤盡職盡責,錄了好多短視頻物料。
獻壽桃、做直播、看演出、逛景區,錄央視節目 …… 一個場合換一套行頭,都是跟品牌提前定制的新中式。
很認真在履職了。
她和莆田,結結實實給對方互拉了波流量。
莆田還預先設計了媽祖周邊文創,趁這波熱度上架開賣。
一次地方文旅和女明星的聯名營銷經典案例。
媽祖娘娘有靈,請賜我莆田人同款致富經。
《媽祖》首播在 2012 年最後一天,收視率還行,但重播率不高。
就劇論劇,實話說,不算真有影響力。
随便一翻實時影評,都是一星差評。
當年的開播發布會,上古娛記們看完片花,對着劉濤貼臉開大:" 台詞太現代了,是雷劇啊。"
劉濤被繞進去,瞎說了點大實話:" 那些台詞 …… 是啊 …… 拍的時候沒想到 ……"
翻到這段 360P 高糊視頻,我直為劉濤鳴不平。
真想伸手進去,把挑刺兒的揪出來。
揪到 2025 年,叫他們看看現在的仙俠劇,見識下什麼是真正的粗制濫造。
《媽祖》,尤其男女主,的确時時跳台到新聞頻道。
他倆上海邊散步,談的不像愛情,像在做《青年大學習》。
台詞不貼時代和人物,編劇把自己的話強行塞到角色嘴裡,這在十幾年前,還屬爛劇才有的操作。
到了 2025,經受了内娛漫長磋磨的觀眾——我是說我,已經不覺得算什麼大罪過。
《媽祖》至少寫了一條完整清晰的人物成長線。
媽祖——劇裡升仙前叫默娘——當年被挑剔成聖母白蓮花。
可換成現在的眼光看,簡直是小紅書上追捧的主角型人格。
把 " 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 " 排在每條視頻封面上的那種。
很有點劉曉慶的勁頭。
劇裡,默娘還是受精卵的時候,就被赤腳大仙和觀音菩薩選中,當選新一屆海神。
但也不白給她傳法力。
而是拿她當福建版唐僧整,先設定八十一難,讓她受盡磨煉,再拿真經出來。
所以從小到大,默娘總是平白無故,攤上倒黴事。
出門遇火災,趕海遇台風。
還被一個不知道是誰的老頭(赤腳大仙假扮)塞課本,加作業。
别人都到點下班,只有她加班加點背法術口訣——其實她不知道她在背口訣,只是好奇心驅動,見什麼都想學。
她也不知道她是海神預備役,她只是夠皮實,不拿挫折當回事。
今天關大牢,明天遭白眼,不是被鄉親冤枉,就是被貪官威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這麼出岔子、再解決岔子的,默娘的功力慢慢精進起來。
最大一場波折,她和海妖鬥法比武,丢了性命。
但這不是失敗,也不是最後的結果。
默娘只是渡完最後一劫,然後羽化成仙,飛升為真正的媽祖。
回看她生前那些糟心事,假如叫巨嬰型人格遇上,準會怨天怨地怨大環境。
但默娘不管怎麼不順利,都帶着劉濤的半永久微笑,手拿把掐地表示:
" 怎麼什麼事都叫我遇上?一定是上天對我有期待!
" 我一定是悟性又增強了,啊,我又變強了!"
2013 年的人說這是雷劇,大概是嫌人物性格太扁平,突兀,不符合現實邏輯。
那是還拿長劇當長劇呢。
用 2025 的眼光看,默娘是天選自媒體聖體。
她不需要性格多面,白裡摻灰,掙扎後悔什麼的。
她只要永遠精力充沛,永遠正直勇敢有閱讀量。
現在長劇的作用,只是為了給短視頻輸送物料。
所以極端的正和惡,反而變成了角色的大優點。
喜歡被教訓的人,又可以在這裡找到教訓——
困難面前,别軟弱,别指望别人來救、來哄。
撸起袖子自己上,準能化險為夷,更上一層樓。
你是你自己的媽祖,你自己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