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她這麼敢說,好擔心她被封殺······,歡迎閱讀。
是什麼讓國家一級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何賽飛當眾發飙?
熱搜整整挂了兩天。
事情緣起于一場戲曲大賽,該大賽不僅請來了何賽飛,還有中國戲劇 " 梅花獎 " 得主李東橋和秦腔 " 四大名旦 " 之一齊愛雲都擔任了評委。
主持人也請來了 " 戲曲一哥 " 白燕升。
看得出來,這次大賽規格很高,而在演出中,一位來自山西籍的戲曲演員張軍波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他演的有多好,在何賽飛看來,他就是名副其實的藝術家。
能夠把持住整個情緒,能把所有人的眼球吸的牢牢的。
經常看戲劇的應該都很清楚," 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
每一個戲劇人都有着别人想象不到的辛苦,可是為自己所熱愛而努力,是每個熱愛戲劇人的光榮。
可怕就怕在,因為一些别的原因,而迫使他放棄這門藝術。
提起他,主持人白燕升也是很難受,他說張軍波的從藝經歷非常坎坷。
他被省團看中,來到太原,五年了都沒有轉正,每月工資只有 1500 元,為了養家糊口,他在演戲之餘他靠跑網約車,送外賣補貼家用 ·····
在說到動情處,主持人白燕升一度眼含熱淚,聲音哽咽:
" 每一個院團長,都應該善待這樣好的年輕演員。
我們老說戲曲的未來在青年,光喊口号有什麼用,我們需要有人為這樣優秀的演員保駕護航,年輕演員才有出路,戲曲才有出路啊!"
就在這時,評委席上的何賽飛也情緒激動,大聲呼籲:
" 你說為事業,為中國戲曲建設,哪有這麼多高尚的想法,他就是愛好,他喜歡,他從骨子裡喜歡 …… 振興戲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就是藝術家!……
你們口口聲聲梅花獎、文華獎,幾百萬幾千萬花那麼多錢排一台戲,得了獎之後放在倉庫裡,老百姓也看不到。
戲呢?錢呢?到哪裡去了?"
尤其是最後一句:" 就是你們把我抓了去,我也要講 "。
作為一個已經 60 多歲的藝術家,她肯定非常清楚說出這些話的風險,但她還是勇敢無畏的說了出來。
這說明她愛戲劇同樣也愛到了骨子裡。
此事件一出,不少人甚至擔心她會被封殺。
要知道,無論在越劇的造詣還是影視圈的地位,何賽飛老師都可以說是藝術名家,功成名就。
她完全可以選擇沉默,但她沒有。
她是敢于在這個時代說真話的人,何賽飛,德配其位,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翻開她的微博,她标注的還是越劇表演一級演員。
何賽飛,就是靠越劇而踏入演藝圈。
她首次出演越劇電影《五女拜壽》,就獲得了百花金雞戲曲片獎,成了業内當紅 " 女星 "。
" 翠雲 " 直到現在,都依然是大家心目中的白月光。
不光是《五女拜壽》,在《紅樓夢》中她所扮演的妙玉,同樣也是出圈之作。
不同于以往清冷,寡淡的妙玉形象,她所扮演的更是多了幾分俏皮與可愛。
是呀,這也符合了她年紀尚小,雖住在庵裡,卻很難掩飾自己的少女心情。
她還出演過越劇版《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在這版黛玉中,除了柔美的形象,她多年的越劇表演經驗讓林黛玉看起來格外輕盈,飄逸,仿佛迎面走過來的就是绛珠仙子。
說實在的,我們這些觀眾可能對她越劇形象的作品并不是太了解。
她給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要數《大紅燈籠高高挂》,《風月》,《大宅門》,《孝莊秘史》,《老馬家的幸福往事》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 。
尤其是《大紅燈籠高高挂》中的三姨太,仿佛就像是為她量身定制的一般。
無論戲裡還是戲外,她都為戲而痴。
不少人甚至被她的魅力所折服,聲稱:
" 我要去惡補何賽飛的劇,只恨不在一個年代,原諒我之前對何賽飛的美竟知之甚少。"
她最大的魅力在她的眼睛,多年的戲曲功力不是白練的。
一個眼神,就足以說出太多故事。
她這個眼淚奪眶而出,輕輕擦拭的畫面,現在看來依舊破碎感滿滿。
這些年,她與戲曲可以說是同生同長,她對戲曲的愛,從未減少,
正如她所說的這樣,自己之所以去拍電影是因為——
那我也因為是團裡面排不到戲,我才去拍電影電視!
我為什麼十幾二十年沒有離開越劇,為越劇奔走相告,所有戲曲我能去的我都去,我不是不愛戲曲。
是的,哪怕身處在影視圈,但何賽飛依舊與越劇,戲曲保持着密切聯系。
與戲曲有關的綜藝節目,總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一直堅持表演越劇,就是希望它能夠被傳承下去。
在央視的戲曲綜藝節目裡,何賽飛老師教主持人朱迅用水袖,當看見前面有一位帥哥時,想看又覺得難為情就可以遮擋。
在戲曲人的眼裡,水袖就是一個情感的延續。
在節目裡,經過何賽飛的調教,自認是女漢子的朱迅學後都覺得自己變得溫婉可人了。
其實她在一點一滴中潛移默化的影響着人們,去關注戲曲,去了解戲曲,去熱愛戲曲。
就在何賽飛老師發聲後的幾小時裡,曾經的演員張煜楓同樣也為基層演員發聲。
他之所以敢發聲,是因為在 2018 年開始,他就沒有再拍過戲,所以也不怕被打壓。
看得出來,無論哪個行業都有一定的黑暗面,尤其是在藝術的世界裡,幾乎都是相通的。
影視行業靠新生代演員更迭,戲劇同樣也是。
甚至行業危機更加嚴重,因為現在有太多年輕人已經遠離戲曲了,只有老一代的觀眾才懷念。
這才更是我們應該思考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坦貝克曾說:
" 戲劇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這樣的社會設制,它垂危 4000 年但迄今未斷氣。讓戲劇繼續活下去,需要堅韌不拔、忠貞不渝的人。"
這個行業的水太深,何賽飛老師的發言到底會帶來多少改變呢?
我不知道,但我清楚的明白。
縱然時間流失,若幹年後,人們将依然記得曾經有一個了不起的女藝術家勇敢地呐感:
" 戲呢?錢呢?"
敢于發聲,就是最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