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資治通鑑:這3句經典語錄,說透了領導的治理智慧!,歡迎閱讀。
《資治通鑑》不愧是領導的教科書,裡邊滿滿的都是領導智慧。
精選三句《資治通鑑》經典語錄,仔細品悟,提升你的領導智慧。
第一句: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
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資治通鑑 · 周紀二》
信譽是領導至高無上的法寶,國家靠百姓來保衛,百姓靠信譽來維護。
沒有了信譽,百姓就沒有了服從,沒有了服從的百姓,沒有了信服的百姓,這個國家也就名存實亡了。
所以,古代成就大業的君王都知道,不能欺騙天下百姓,不能霸凌四方鄰國。
善于治理國家的人知道,不能欺騙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也知道,不能欺騙親人。只有蠢貨才會反其道而行之。
這段話是司馬光對商鞅立木為信的史事,所做的一番論述。
司馬光指出了信譽是治國之本。
對我們來說,也是治企之綱,也是治家之要。
只有有信譽,别人才會擁護你,支持你,沒有了信譽,根基不穩,結果可想而知。
第二句: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資治通鑑 · 周紀二》
得到人心,你的事業才會興旺;失去人心,你的事業最終走向敗亡。
依仗仁德,你的事業才會昌盛;依仗武力,不過是自取滅亡。
這是商鞅在秦國變法期間,趙良引用《詩經》和《尚書》中的兩句話,對商鞅的勸誡。
而商鞅變法,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在于,沒有取得多數人的理解和認可,忽視了人心,只是憑借強大的武力來維持變法,這也為商鞅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這 16 個字,可以說是對商鞅敗亡的總結。
對我們來說,一定要牢記,得人心者得天下。
不管你做事、做人,一定要牢記,人心才是根本,靠自己的德行,才能讓事業興旺發達,做事先做人。
第三句:仁義固所以利之也。
仁義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則下不得其所,上不義則下樂為詐也。此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資治通鑑 · 周紀二》
孟子說:" 君子之所以教化民眾,只是以為仁義,哪需要好處呢 ?"
子思說:
" 仁義,才是最大的利。
上面的人不仁,則下邊的人就無法安分。
上邊的人不義,下邊的人就會爾虞我詐,這就造成了最大的不利。
所以《易經》中說,利就是義的完美體現。
又說,獲得利,就是安頓百姓,就是弘揚道德。
這就是利對百姓有好處的方面。"
孟子向子思請教治理國家的道理。
子思說:要讓百姓得到利益,而最大的利就是仁義。你對百姓仁義,就能得到百姓的擁護。你講理想,講信念,講道德,講規矩,百姓才能安定下來。你如果不仁不義,不講道德,不講規矩,不講信譽,下邊的人,也會變得狡詐無比,這對天下人來說,它是最大的不利。
所以說,仁義才是最大的利益(利者,義之和也。
這三句話,可以說是我們領導治理的核心思想。
要講道德、講信譽、講人心、講規矩,你就更容易得到大家的擁護。
但是,如果你只會利用權勢耍流氓,那麼,你也無法得到大家的擁護和愛戴。
這或許就是《資治通鑑》這三句話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啟發。所以,我們領導治理企業還是要引以為戒呀!
關注我,觀看更多經典名句解讀。
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