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每天都是雙十一”正在成為現實,歡迎閱讀。
2024 年,第十六個電商雙十一,今年有什麼變化?
從時長來看,今年将是史上最長的一屆雙十一。10 月 14 日,阿裡、拼多多、京東選擇在同一天啟動雙十一,其中阿裡将雙十一延長到了 29 天,而算上雙十一當天後的返場期,京東、拼多多的大促時長均超過 30 天。
另外,10 月 12 日,小紅書便開啟 "1 年 1 度購物狂歡 ";10 月 8 日,抖音電商便全面開啟雙十一購物周期,并且将持續至 11 月 30 日,刷新史上最長雙十一的記錄。
在最核心的商品優惠方面,阿裡宣稱今年将是投入力度最大的一次雙十一,包括 300 億元消費券及紅包、30 億元商家支持補貼,流量投入超百億。京東延續跨店滿減活動,每滿 300 元減 50 元,優惠封頂 40000 元,以及平台滿 200 元減 20 元補貼券;拼多多今年也首次推出 " 百億消費券 "。
另一個變化是,因為 8 月家電國補政策出台,這也是首次有政府家電補貼大規模參與的電商雙十一,相關品類的優惠額度可達 15-20%;以京東為例,雙十一上京東買家電、電腦可享政府補貼八折優惠,單品至高立減 2000 元。
時長和補貼都有加碼,但也有慣例的消失。
據《晚點 LatePost》,延續了(因為疫情停辦一屆)八年的 " 雙十一貓晚 ",今年将正式停辦,形式則變成了天貓與湖南衛視《你好,星期六》聯動推出特别節目《天貓雙 11 瘋狂好六夜》,在 11 月 10 日當天進行六小時大直播。
當然,星光遠比當年貓晚邀請歐美巨星時黯淡許多。
更早之前,2022 年雙十一,阿裡、京東都不再公布最終成交額數據,曾經杭州阿裡園區媒體中心内不斷跳動、增長的雙十一數據大屏,正式成為一段歷史。
雙十一變得越來越長,從一天變成一個月,但造節狂歡沒有了;雙十一當晚,阿裡、京東的總部大樓裡依然會燈火通明、徹夜不眠,但雙十一所塑造的集中爆發的商品優惠正在變得更日常。
微觀來看,一位京東家電部門的采銷告訴作者,由于家電國補的出台,團隊從 9 月開始就進入了 " 雙十一節奏 ",每天都在和供應商溝通上品、價格和促銷的事。
宏觀來看,自 2019 年拼多多首推百億補貼、2020 年阿裡在聚劃算試點百億補貼、2023 年京東在主頁上線日常化的百億補貼頻道以來,各家平台對低價戰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百億補貼變得更為日常化。
曾經品牌商家選擇集中于一天或一段周期内釋放大額優惠,現在經過電商的各類營銷動作和消費需求的深刻質變,優惠從脈衝式曲線變得更加平緩了。
期間,當消費互聯網的紅利期結束,企業之間的競争變得更為内卷,全行業缺乏戰略級的創新方向,AI" 千模大戰 " 更不可能像外賣大戰、網約車大戰一樣快速見效。
競争态勢的變化反映出移動互聯網步入新格局,當整個市場缺乏為之大舉投入的 " 新蛋糕 ",這促成了巨頭企業在生态開放上的态度轉變,畢竟增長和盈利是互聯網行業不變的真理,合作形式反而不重要了。
曾經,阿裡和京東的 " 二選一 " 之争從平台蔓延到商家端,從公關戰演化為訴訟戰;但如今,支付寶将進入京東、京東物流被引入淘天體系,平台間開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當年 "100 分的資源投入換來 120 分的增長 " 已經成為歷史佳話,存量格局更為穩固的互聯網,需要新的下半場競合關系。
上海一家設計師女裝品牌的電商運營表示,2023 年雙十一,天貓曾要求該品牌在平台上參與雙 11 的主力款,在預售開啟前不能在其他直播電商平台露出價格和優惠力度;待預售開啟後才能放出價格。
高盛的報告顯示,今年 618 大促期間,淘天 GMV 增速在 10%-15% 之間,市場份額 42%;京東個位數增長,市場份額 22%;拼多多增速 15%-20%,市場份額 18%;抖音增速超 20%,市場份額 15%。
傳統電商平台把握份額優勢,但增長已不再迅猛。據阿裡巴巴 2025 财年第一季度(2024 年二季度)财報,淘天集團營收 1133.73 億元,同比下降 1%,是阿裡六大業務板塊中唯一負增長的業務;京東 2024 年二季度零售收入 2571 億元,僅同比增長 1.5%。
而增長力正是新電商平台最為強勢的一環。2024 年二季度,拼多多總營收達到 970.6 億元,同比增長 86%。
無論如何,電商行業已經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其下還包括小紅書、快手、B 站等尚未長成參天大樹的選手,新貴與舊王同台競技,但他們将共同面對一個消費需求深刻變化的新市場。
今年 8 月,麥肯錫 ConsumerWise 消費者的調查表明,59% 的中國消費者預計經濟将在未來 2-3 個月出現反彈,相比之下,美國、英國和日本消費者的這一比例分别只有 41%、30% 和 13%。
增長趨勢還在,但消費需求變得更分裂、更細分,也在電商折扣日常化的現狀下,變得更穩定、更平滑,少見當年雙十一當天 " 剁手 " 的盛況。
貝恩咨詢的一份調查問卷顯示,2021 年時,仍有超過 75% 的中國消費者對雙十一感到興奮,但兩年後,這個比例只剩下 53%,同期願意在雙十一增加支出的消費者占比從 51% 降到了 23%。
據星圖數據,2023 年雙十一期間全網商品銷售總額為 1.14 萬億元,僅增長 2%,不及當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7.2%);今年 618 全網銷售總額則同比下降 7%。
節日性的消費需求開始更淡化,被更加均為地分配到日常的電商消費中,而對集中式消費欲望的退潮,可能也是促成當下雙十一現狀的重要原因。
當年電商平台對 " 每天都是雙十一 " 的目标,正通過新的形式變為現實。
對于今年雙十一,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淘寶平台事業部總裁處端表示,一味低價會讓中國的營商環境、消費以及制造業倒退;京東集團 CEO 許冉也認為,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行業内依然存在 " 惡性内卷 "、劣币驅逐良币的現象。
其實,對于雙十一的表述,前任阿裡集團董事長兼 CEO 張勇曾表示:" 每年雙十一,我心裡最關心的,我們整個技術的峰值,我們能夠每秒鍾支撐多少筆訂單的處理,既不發生錢的錯誤,又不發生錯誤的庫存,被錯誤地記錄,這個才能保證整個商業順暢運轉。"
當然,電商的技術系統已經變得愈發成熟,對消費者的服務體驗細節度、對商家的經營環境友好度都有了很大改變,但我們也要認清,當消費需求暫時萎縮不振、對大促刺激性消費的敏感度降低、當平台優惠折扣變得日常化、當商家越來越苦于缺乏增量機會,供需之間正在共同促成電商雙十一發生變局。
" 每天都是雙十一 " 正在成為現實,但平台似乎并不樂見于這一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