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專訪UWEB創始人于佳寧(下):内地區塊鏈期待與香港Web3產業融合,歡迎閱讀。
于佳寧近期接受了藍鲸财經的專訪,除了對香港 Web3 行業發展有深度的剖析外,他同時分析了内地行業 web3 行業的發展和限制因素。
于佳寧認為,Web3 基礎設施在過去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太貴、太慢的問題都已經得到了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周期其實已經越過了,只是很多人可能還沒意識到。
而據于佳寧觀察到的内地 Web3 以及元宇宙行業情況,AI 提升了生產力,讓虛拟數字人領網域在供給端出現了很大的增長,而用戶端也受益于門檻降低所帶來的裨益,為進一步的大規模采用打開了局面。至于數藏領網域,沒有像去年那樣讓人印象深刻的增長,在目前的政策引導下,更專注于與實體資產的結合和賦能,為進一步的數字資產的普及在蓄能。短期内 AI 的發展對 Web3 是一種市場熱點更替,長期來說,一定會有更多融合來推動元宇宙的落地與普及。
目前,内地 Web3.0 雖然有很多技術發展,香港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可以幫助内地實現產業發展的商業閉環,極大地拓展技術應用場景落地。于佳寧暢想,未來,這些鏈若與香港的 Web3 結合,允許更多的 Web3 資產接入,與内地一些產業場景融合,将會非常值得期待。
藍鲸财經:根據您的預測,如今合規視窗期已經來到,您認為能促成下一輪 Web3 市場再度火爆的最主要推動力是什麼?
于佳寧:BTC 減半周期其實更多是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每一次新的牛市出現,都絕對不僅僅是因為 BTC 減半,而是因為新的激動人心的科技創新出現,這種科技創新不一定能夠持續發生僧,但是它隔一段時間就有概率發生一次,只不過恰好前幾次的技術創新和 BTC 減半的周期有重疊。
至于下一波市場熱度高峰來臨的情況,我認為要從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周期、應用創新的周期、合規監管的周期這三個比較核心的周期來看。
從基礎設施建設來說,我認為下一波牛市到來的條件基本上已經具備,因為整個以太坊網絡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過去太貴、太慢的問題都已經得到了解決。
第一,由于二層網絡的出現,一些需要高頻交易或者是高速确認的應用部門可以在區塊鏈完成作業,成本也大大降低,基本是 200 個交易打包一筆,交易成本縮減到原來的 1/200。二層網絡使以太坊的能量和生态能力大大加強,網絡效能大大加強。二層網絡會讓以太坊的發展出現很大變化。比如說以太網過去一它是單打獨鬥的,現在是有一些聯盟可能一起來搞。
第二,以太坊在進行 EIP1559 更新的時候,把分配方式改成了燃燒模型。所有 token 的消耗就變成了燃燒,也就帶領以太币進入了通縮時代。而通縮毫無疑問可以很好地帶動 token 價格的上漲。
一方面,以太坊轉向了 POS 之後,讓以太坊持有人可以通過 Staking 的形式分享到以太坊網絡交易的手續費, 這以太坊網絡的有了更強的價值支撐。這就意味着如果市場熱度到來,以太坊上的交易量越大,它 Staking 的收益率會越高,就會吸引更多人去 Staking。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未來有一些新的應用爆發出來,意味着大量的人可以開始使以太坊,以太坊的 gas 會飙升,從而帶來以太坊的通縮率上升。它的供給是确定的,大量的燃燒會讓通縮的比例會進一步提升,也就是越來越少。另外一方面,一些質押的收益率非常高,會有很多人支持質押,使得以太坊的市面流通量進一步減少。
所以說,其實以太網超級飛輪的邏輯已經漸漸出現。上面提到的全鏈遊戲、RWAfi,在火爆之後,都有可能帶動起以太坊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應用。而以太坊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應用,意味着整個行業的下一波高峰,可能會以以太坊為發動機發展起來。
第三,以太坊之外,比特币也沒有閒着,年初的時候,Ordinals 協定 BRC20 曾經大火,這也可能會給整套生态的價值帶來很大影響。BTC 未來可能不僅僅是數字黃金,還有可能變成區塊鏈的一個網絡底層價值,或者是網絡價值的代表。
總結來說,我認為基礎設施在過去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周期其實已經越過了,只是很多人可能還沒意識到。
至于應用創新周期,更不用說。剛才說的 RWA、RWAfi 其實都是應用創新的代表。除此之外,區塊鏈遊戲在今年之内也有可能爆發出一些新作。NFT 領網域雖然暫時比較低迷,但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爆發與新的應用場景。比如,在打通實體經濟消費的線上線下場景時,NFT 就會有會有很大作用。Socialfi 最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變化。Twitter 改成 X 之後,明顯也在适度探索一些 Web3 的社交玩法。
整體來說,我認為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越來越完備,一些新的機構正在爆發的路上,所以對未來的牛市比較有信心。但是牛市來臨的前提,一定是要等這些創新被證實。
藍鲸财經:目前,AI 已經成為熱門投資概念,以往的 Web3.0 投資概念如元宇宙、數字藏品、虛拟人等在商業化過程中似乎後勁不足,AI 是否會衝擊 Web3.0 產業,二者有沒有互相結合的空間?
于佳寧:元宇宙是個大概念,不是某一個業态。元宇宙的概念和移動互聯網類似,哪個公司是移動互聯網公司?都是移動互聯網公司,但也都不是。元宇宙也是一樣,是一個與移動互聯網平行的概念。
在虛拟數字人領網域,我看到的情況是。由于 AI 概念普及,也帶火了數字人業務,同時數字人的制作成本也顯著下降,門檻降低了,這樣讓更多的企業可以采用。但反過來是,競争門檻下降,讓頭部企業的效應可能不那麼明顯了。至于數藏領網域的變現,盡管今年相對啞火,但是似乎很多數藏平台的交易規模,還是維持住了一定的基本盤,并且努力做好虛實結合。不過像去年那樣,讓人印象深刻的增長确實沒有,我覺得它的發展情況還是樂觀的。
至于 Ai,它和 web3 以及元宇宙是一個結合的關系,是後兩者的重要支柱。今年,AI 确實對元宇宙公司還有 web3.0 公司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因為 Ai 公司大量搶人才、搶投資。但長期來看,我認為 AI,元宇宙和 web3 三者發展的總體方向是融合、增強,而不是替代。
舉例來說,元宇宙理論上是一個能自我發展自我更新的宇宙,任何人都可以在裡面進行創造。但是在沒有生成式 ai 之前," 創造 " 這件事非常困難,但現在,依托 AI 技術的發展,搭建場景、實現想法會變得越來越容易。而且, AI 的核心功能還在于賦予了元宇宙自我演化的能力。過去互聯網無法自己生產内容,上面的所有内容都是人創造的,但現在它有了,不需要外部輸入信息,也可以自我演化、自我迭代,這本身也符合元宇宙的特征。
再用數藏舉例子。過去數藏更多地是專業藝術家的作品,而最近,根據我看到的情況,基于 AI 的作品正變得越來越多。普通人有頂級的創意,也可以通過 AI 工具變現,這對于實現創作者激勵的閉環至關重要。
所以我認為,短期内 AI 的發展确實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是長期來說,一定會急速推動元宇宙的落地與普及。
藍鲸财經:與香港相比,内地的 Web3.0 發展現狀如何?針對内地 Web3 的發展方向,您又是如何看待其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與重點呢?
于佳寧:中國明确有政府檔案發展 web3 的只有兩個地區,一個是香港,另一個就是北京。北京市出了檔案,朝陽區也出了檔案,還落地了一些 web3.0 的園區。
内地的各個鏈其實做得非常好。國家工信部的星火鏈、北京市的長安鏈,中國移動發改委扶持的 BSN,BSN 衍生的延安鏈,以及其他區塊鏈公司,發展的其實都還不錯。但是這個是一個内循環的邏輯,技術是可以放大這個乘數效應的,但需要有規範的路徑去接入一個更大的網域。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法制法規的透明化,以及交易市場的專業化,我在考慮的是這些鏈有沒有可能和香港的 Web3 結合,允許更多的 Web3 資產接入,與内地一些產業場景融合,我覺得非常值得期待。如同傳統資本市場中,很多都是内地的企業通過香港的資本市場獲得了資金,品牌等等資源,來助力企業的下一個階段發展一樣。
總之,區塊鏈還是需要搭配數字資產,這個數字資產需要在合規環境下發行,需要受到監管,而香港就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可以激活國内區塊鏈產業。
藍鲸财經:在您看來,未來全球數字資產的監管趨勢會如何演變?然後您認為這個行業與監管機構應該怎樣去平衡創新和風險管理呢?
于佳寧:就監管趨勢來說,我覺得第一點,當然是會更加的完善。在這方面,歐盟的做了很好的代表。它經過好幾年的研究,最後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監管體系。雖然可能跟歐洲各國的國情有些差異,但至少整體上保證了歐洲虛拟資產行業的可預期性。所以說,第一步已經邁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法案出台。
第二點,中心化交易所還是會作為一個重點的監管對象。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可能資金量很大,但是很難跟法律對接。相比之下,中心化交易所直接與法律對接,可能會導致風險的傳導。加密資產的風險或者是 Web3 的風險,有可能基于這些傳統的交易所傳導到法律的體系中去,它的波動風險會反過來影響傳統的金融體系。這肯定不是件好事,因為傳統金融本身的風險的已經夠復雜了。所以我覺得,各國監管系統的重點可能還是在傳統的交易所。對于去中心化體系,他們大概率是逐漸觀察,等未來有朝一日時機成熟,再納入監管。長期來看,與金融、資產有關的領網域最後都會納入監管,但在塵埃落定之前,可能還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藍鲸财經:對于普通的投資者和從業者來說,面對目前相對不确定的市場環境,能做些什麼呢?您可以提供一些建議嗎?
于佳寧:對于投資者和從業者來說,首先就是要合法合規地做事情。比如國家現在明确說中國内地不鼓勵 Web3 項目,但香港鼓勵,那大家就應該來香港創業,到一個合規的區網域去做事情。
其次,我覺得還是要尋找新的趨勢,比如說現在基礎設施更新了,可以跑一些對速度要求快,然後要求 gas 最便宜的應用,那麼就要深入思考,哪些應用可以滿足這個特點,尋找機會。我覺得這個行業的最大特點,就是我們在賺趨勢的錢。所以,怎麼去理解趨勢,怎麼在趨勢背後看到沒有滿足的需求、看到可能做的事情,是非常關鍵的。
一般來說,我覺得其實理解整個行業趨勢,理解周期,就能捕獲價值,客觀上就能夠在這個行業拿到成果。
最後,具體到香港。我覺得對于一般的投資者和從業者來說,要多過來看、多過來參觀。如果有創業的決心,就應該拿現有的身份,把香港作為自己的啟動基地。如果說沒有那麼大決心,至少可以多參加活動,多去跟行業對接。受政策原因影響,在内地舉辦的 Web3 活動現在比較少,高質量的也不是特别多。相比之下,我覺得還是要在環境相對比較好的香港做信息通路。如果你的條件符合港府交易所的開戶需求的,比如有香港機構或者海外身份,那麼也應該及時在香港交易所開戶,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擁抱、利用好香港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帶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