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互聯網平台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征求意見,超九成平台商戶和絕大多數從業人員不受影響,歡迎閱讀。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方 北京報道 近日,稅務部門就《互聯網平台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引起平台内的企業特别是中小微企業廣泛關注。這一舉措會給商戶經營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就此采訪了稅務部門有關負責人和财稅專家。
西南财經大學教授、西财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指出,《規定》的主要目的還是通過常态化涉稅信息報送,有效維護法治公平稅收秩序,對平台内絕大多數合規經營的企業而言,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 當然,部分中小微企業受财務專業性等因素影響,可能在申報納稅方面存在一些不合規的現象,但也不必擔憂。" 湯繼強進一步解釋道,當前平台内超過九成的經營者都是中小微企業,月銷售額不超過 10 萬元(年銷售額不超過 120 萬元),一直是國家政策扶持的重點對象,在現行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下,其本身所需繳納的稅收很低或者基本不用繳納。也就是說,即使《規定》實施後,這類企業規範了自身稅務申報,企業稅負依然不會增加。
即便年銷售額超過 120 萬元的平台内商戶,比如某個體戶年收入 150 萬元,因其可适用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每年大致僅需要繳納不足萬元的個稅,增值稅減按 1% 征收率計算全年最多繳納 1.5 萬元。總體來看,平台内絕大多數商戶稅負不會增加,維持在較低水平。
對于平台内的從業人員,根據中國新就業形态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 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顯示,新就業形态人員群體平均月薪為 5000 元~8000 元左右。按照現行有關稅收政策,綜合所得年收入 12 萬元以下的個人,在扣除減除費用和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後,也基本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或僅需繳納少量稅款。即使是年收入超過 12 萬元的個人,以綜合所得年收入 16 萬元為例,在享受減除費用、三險一金以及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後,每年也只需繳納千元左右的個稅。綜合來看,平台内的絕大多數從業人員稅負也不會增加。
記者采訪了解到,真正會受到影響的,只有那些存在惡意刷單、虛假營銷、偷逃稅款等不合規經營的高收入商戶。一些商戶反映,平台經濟内卷嚴重,個别商戶為在激烈競争中 " 脫穎而出 ",采用各種不正當手段進行惡意競争,不僅扭曲了市場的真實供需關系,誤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更侵害了依法納稅企業的合法權益。
" 将這部分納稅人的稅負提升到稅法規定的正常水平,提升到和絕大部分依法依規經營企業的同一水平,是稅收公平的應有之義。" 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所長黃立新說。
對于部分企業關注的信息報送負擔問題,黃立新指出,商家的基礎信息、收入信息等本身就在各平台信息系統中,由各平台負責統一歸集向稅務部門報送,不需要額外報送,也就不會增加平台内商戶和從業人員額外資料報送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