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梅”開二度IPO,“沒事就吃”的溜溜梅“離開”楊幂年入16億,歡迎閱讀。
2013 年,演員楊幂憑借《小時代》系列電影紅遍大江南北,一句 " 沒事就吃溜溜梅 " 的魔性廣告語,也從電視螢幕跳進千家萬戶。12 年間,這句洗腦台詞席卷大街小巷,從電視廣告到短視頻平台,成功讓溜溜梅從區網域品牌躍升為國民零食。
如今,溜溜梅的母公司溜溜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溜溜梅 ")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試圖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來源:罐頭圖庫
《招股書》數據顯示,公司一年能賣出 20 億顆青梅,年營收達 16 億元,在安徽零食軍團中占據一席之地。但光鮮業績背後,是公司正面臨着對賭協定的考驗—— 2025 年 12 月 31 日前必須上市,否則創始人将背負股權回購壓力。
當 " 洗腦 " 神曲遇上資本市場,溜溜梅的酸甜生意,或許才剛剛開始。
3 年賺 3.15 億元,花 2.2 億打廣告
青梅、西梅、話梅、烏梅……溜溜梅把一顆梅子玩出了花。
根據《招股書》可知,溜溜梅當前三大核心品類分别是梅幹零食(青梅制品)、西梅產品(西梅制品)、梅凍(梅味天然果凍),2024 年,它們分别為公司貢獻了 9.74 億元、2.24 億元和 4.1 億元的收入,占營收的比例達 60.3%、13.8%和 25.4%。青梅制品妥妥是營收主力軍,撐起了大半壁江山。
打開購物平台淘寶 " 溜溜梅旗艦店 ",13 種口味任消費者挑選。5.1 元一袋的雪梅、西梅、青梅等,銷量輕松突破 40 萬 +;29.9 元一桶的 360g 青梅全家桶,也成了熱門之選,銷量達到了 10 萬 +。
來源:《招股書》
除了雪梅、青梅這些經典款,溜溜梅還不斷推新:綠茶青梅把茶香和梅味揉在一起,清爽解膩;鳳梨味青梅、酸辣味青梅更是融合各地特色,把台灣鳳梨、貴州酸辣的風味塞進小小的梅幹裡。
就連 B 端生意,公司也做得風生水起。給山姆定制皇梅,靠這些爆款,溜溜梅坐穩了行業頭把交椅。據 " 弗若斯特沙利文 " 數據顯示,2024 年,它在中國果類零食、天然果凍行業的市場份額分别達 4.9%、45.7%,均排名第一,成了名副其實的 " 梅子大王 "。
2022 年 -2024 年,公司營收、淨利潤逐年增長,營收分别為 11.74 億元、13.22 億元和 16.16 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别為 0.68 億元、0.99 億元和 1.48 億元,三年合計賺 3.15 億元;公司毛利率分别為 38.6%、40.1%、36%。
亮眼成績的背後,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營銷大戰。
早在 2019 年衝擊 A 股上市的《招股書》中,溜溜梅便已在營銷領網域重金投入。2016-2018 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别為 1.52 億元、1.44 億元和 1.63 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18.91%、16.99% 和 18.65%。
其中,廣告宣傳費分别達到 0.45 億元、0.22 億元和 0.25 億元,市場推廣費用則為 0.31 億元、0.36 億元和 0.48 億元。
彼時正處于楊幂代言期間(2013-2023 年),盡管溜溜梅未公開具體代言費用,但從其他企業數據可見端倪。飲料與罐頭食品企業 " 歡樂家 "2020 年遞交的《招股書》透露,其在 2020-2022 年與楊幂合作兩年便花費 1700 萬元。
來源:《招股書》
2022 年 -2024 年,公司銷售開支分别為 2.83 億元、3.09 億元和 3.1 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例分别為 24.1%、23.4%、19.2%。
其中,營銷開支分别為 0.7 億元、0.77 億元和 0.61 億元;廣告開支分别為 0.67 億元、0.74 億元和 0.79 億元。其中,三年營銷開支累計 2.07 億元,廣告開支累計 2.2 億元。
而繼楊幂之後,肖戰、時代少年團等頂流分别于 2021 年、2023 年接棒代言,抖音、小紅書等平台鋪天蓋地的種草。溜溜梅抖音官方旗艦店 70.4 萬粉絲,視頻點贊超 530 萬;創始人楊帆更是親自下場,在 " 溜叔說梅 " 賬号吆喝,也圈了 1.4 萬粉絲。2024 年,光是量販零食渠道就砸了 1.2 億元搞促銷,梅凍買一送一,瘋狂搶占貨架。
不過,營銷并未掩蓋質量隐患。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公司存在超 421 條差評,直指產品黴變、異物混入,比如:2025 年 4 月 5 日,有消費者在京東自營旗艦店下單溜溜梅,次日中午拆封就發現食品中夾雜着毛發;同一天,另一位在趙一鳴零食購買溜溜梅西梅的顧客,打開包裝後赫然看見類似指甲的不明物體。
來源:黑貓投訴
事實上,質量風波早有苗頭。早在 2021 年 9 月,山西省市場監管局抽查發現溜溜果園生產的尼嗒芒果黴菌數超标,直接違反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口碑滑坡背後,溜溜梅代工環節的亂象也逐漸浮出水面。作為溜溜果園梅凍的代工廠之一,蕪湖梅凍天然食品科技在 2022-2024 年間,先後 5 次接受安徽蕪湖繁昌區市場監管局檢查,卻僅有 1 次合格。其餘 4 次均因生產環境不達标、原料存儲不當等問題被責令整改。
對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餘豐慧表示,面對黑貓投訴平台上的眾多質量差評,以及代工廠整改不達标的問題,可能削弱消費者對溜溜梅品牌的信任。產品質量是食品企業的生命線,任何質量問題都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和品牌忠誠度。
" 徽商 " 夫婦持股 87%,6 年歷經 2 次對賭
梅子帝國背後的締造者則是一對 " 徽商 " 夫婦。
據新媒體 " 食業家 " 報道稱,1969 年,楊帆出生于安徽蕪湖的一個小縣城,家境普通的他,早早辍學謀生。1988 年,改革開放浪潮正盛,19 歲的楊帆懷揣 50 元,踏上了北漂之路。初到北京,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推銷員,每天走街串巷,磨破嘴皮子推銷產品。
憑借積攢的經驗與人脈,楊帆開辦了商貿公司,挖到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
來源:罐頭圖庫
1997 年,他選擇回到家鄉蕪湖,在經濟開發區創立食品企業蕪湖市凱旋食品有限公司——溜溜果園的前身,當時企業主營糕點。可惜,當時的糕點市場早已被徐福記等巨頭壟斷,產品難以突圍。
直到 2006 年,轉機出現。蕪湖市凱旋食品有限公司旗下一款原本不起眼的青梅產品突然爆火,銷量一路飙升。楊帆敏銳察覺到其中商機,深入調研後發現,國内青梅零食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潛力巨大。
再加上青梅自古就被視為養生好物,《神農本草》記載其 " 性味甘平,可入肝、脾、肺、大腸,有收斂生津作用 "。于是,他果斷 Allin 青梅賽道,全力打造溜溜梅品牌。
《招股書》顯示,在 IPO 前,楊帆和妻子李慧敏合計控制了溜溜果園 87.77% 的股權。其中,楊帆直接持股 37.97%,李慧敏持股 4.37%;由楊帆控股 90%、李慧敏持股 10% 的聚潤投資持股 36.53%。
來源:罐頭圖庫
在上市之路上,公司總計完成了 A 輪至 D 輪四輪融資。
《招股書》顯示,2015 年 6 月,紅杉中國在 A 輪中以每股 12.75 元價格投資了 1.35 億元,成為溜溜果園的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13.99%。紅杉中國與溜溜果園籤署的投資協定中包含清算優先權等特别權利安排,這些條款在公司向中國證監會提交首發申請時失效,但是若上市申請未獲批、被撤回、失效或否決則自動恢復。
2017 年,溜溜果園完成股份制改造,為上市作準備,并于同年接受自然人李青約 1.03 億元的 B 輪融資。同時,李青也與溜溜果園籤署了上述投資協定。
2019 年 6 月,溜溜果園向深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登陸創業板。然而,到了同年 12 月,溜溜果園卻撤回了上市申請,給出的理由是市場環境變化。公司撤回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申請後,李青退出,所持股份由深圳君榮接手。
據 " 天眼查 " 信息顯示,深圳君榮控股股東為樊文花——本土面部護理品牌 " 樊文花 " 創始人。
2020 年,溜溜果園相繼引入諾享東辰、諾享謹鴻,完成 C 輪融資。此後四年未公布新融資,且 2024 年 6 月,溜溜梅因未能兌現對賭協定約定,已持有公司股權長達 9 年的紅杉中國,決定通過籤訂股份回購協定退出。作為退出條件,溜溜果園向紅杉中國支付了 2.61 億元回購款,至此,紅杉中國徹底退出。
來源:罐頭圖庫
直到 2024 年 12 月至 2025 年 2 月,華安基金和興農基金分别出資 4000 萬元和 3500 萬元,對溜溜果園進行 D 輪融資。
但值得注意的是,剛剛結束一輪對賭的溜溜果園,再次迎來一波對賭。《招股書》顯示,在 D 輪融資中,華安基金、興農基金與創始人楊帆夫婦籤訂了對賭協定,規定溜溜果園必須在 2025 年内完成上市,否則,楊帆夫婦需以年息 6% 回購股權。
" 在當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下,帶有對賭協定衝刺 IPO 的情況并不罕見,尤其是在一些快速增長但風險也較高的行業中。對賭協定的優勢在于,它可以幫助公司在未達到某些業績指标的情況下吸引到投資,同時也激勵管理層達成更高的業績目标。然而,劣勢也很明顯,即如果公司未能實現對賭條件,可能會面臨股權稀釋或其他不利後果,影響公司的控制權結構和未來發展計劃。" 餘豐慧表示。
來源:罐頭圖庫
更何況,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正在收緊。
截至 2024 年底,溜溜果園現金及等價物僅 0.78 億元,短期借款卻高達 3.12 億元。與此同時,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也從 2023 年的 1.24 億元降至 2024 年的 0.84 億元。
從靠 50 元北漂到如今的 " 梅子大王 ",楊帆的創業故事充滿傳奇色彩。但如今,對賭協定的壓力與緊張的現金流,正成為溜溜果園上市路上的 " 達摩克利斯之劍 ",這場始于青梅的創業神話,最終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