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第一鮮餃”,太吓人了,歡迎閱讀。
原創首發 | 金角财經(ID: F-Jinjiao )
作者 | Chong Lei,CFA
實在是很難讓人相信,一碗熱氣騰騰的水餃下面,藏着一場 " 蚯蚓奇遇 "。
近日,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的最新一期餐飲食品安全大檢查結果顯示,招牌名稱為 " 袁記雲餃 " 的北京府學餐飲管理發展有限公司存在食物中混有異物的問題,被立案調查。
後據澎湃新聞報道,這家被立案的、名稱為 " 袁記雲餃 " 的北京府學餐飲管理發展有限公司,正是最近卷入輿論漩渦、吃到蚯蚓的袁記雲餃六道口店。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 " 吃到蚯蚓 " 的 11 月,全球新經濟產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詢)才剛授予了袁記雲餃 " 中國鮮餃第一品牌 "" 全球雲餃連鎖品牌銷量第一 " 等美譽。這場突如其來的 " 蚯蚓奇遇 ",導致還沒捂熱 " 中國第一鮮餃 " 招牌的袁記雲餃,瞬間就聲名狼藉。
有觀點為袁記雲餃開脫,認為新鮮的食材難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反而證實了其新鮮的做法。但這種聲音或許忘了,去年袁記雲餃爆發 " 預制菜風波 ",公開承認食材是使用保質期半年的肉餡,難道這條蚯蚓也是保質期半年的新鮮蚯蚓?
與 " 吃到蚯蚓 " 一樣瘋狂的是袁記雲餃的擴張速度。在短短數年,其門店數量從 1000 家狂奔至令人咋舌的 4000 家。其創始人袁宏亮更是雄心勃勃地放出豪言壯語,稱要在未來五年内讓門店總數蹿升至 8000 家,甚至喊出 " 再造一個‘袁記’、力争港股上市 "。
如今被 " 既不新鮮也不衛生 " 陰雲籠罩的袁記雲餃,是時候停止做夢了。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财經,我們将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後的邏輯。
吃餃子
開盲盒
查看袁記雲餃網上的被投訴記錄,消費者在吃這款餃子時,簡直就像開盲盒一樣——永遠不知道能開出什麼 " 禮物 ",例如石頭、蝸牛,最近更是離奇地開出 " 黑紫色蚯蚓 "。
這正是袁記雲餃被立案的導火線。
就在 11 月,一位名叫焦先生的消費者向媒體爆料,他在北京市袁記雲餃六道口店花費 14 元購買了一份鮮肉雲吞面,但食用到最後時發現了一條約長 3 厘米的黑紫色不明物體。
" 因為當天沒有戴眼鏡,點餐後上餐很慢,我很着急沒有意識到是個什麼。" 焦先生無奈地說道。由于并沒有意識到是 " 吃到蚯蚓 ",焦先生也僅僅是将異物挑出并拍照向店家反映,店家倒也爽快地迅速退回餐費。
然而,焦先生回到家中,戴上眼鏡回看照片時,才發現在袁記雲餃吃到的不明物體,竟然是黑紫色蚯蚓。滿懷憤怒的他和同行朋友回到店内,試圖與負責人協商賠償,但遭到無情地拒絕。
焦先生稱,他是第一次到該店用餐,袁記雲餃作為連鎖店,卻無法保證餐飲店最基本的食物衛生問題,這讓他無法接受。
在與商家協商賠償無果後,焦先生及其朋友同時向消保委以及袁記雲餃消費者投訴熱線進行了投訴。焦先生表示,消保委當時回復稱已完成店内調查,後續會進行立案,同時建議焦先生賠償問題走司法途徑。
随後,相關負責人表示,門店以及總部客服已在積極地與消費者進行跟進處理。工作人員回復稱食藥監已經介入此次事件的調查,會繼續跟進食藥監局處理結果。同時,袁記食品工作人員稱對于焦先生的消費體驗深感抱歉,會主動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和解。11 月 29 日,焦先生反饋稱,袁記食品方願意賠償 500 元。
但圍繞袁記雲餃的争議并未就此打住。同樣是 11 月,也有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中發帖稱,她通過點餐平台在袁記雲餃(麗晶國際店)下單後,發現生菜中夾帶一條完整的紅褐色蚯蚓。
此外,據相關媒體報道,在某投訴平台展開檢索時,竟驚現多名網友紛紛表示在袁記雲餃裡 " 邂逅 " 異物的奇葩遭遇。當中的投訴可謂無奇不有,除了前述的蚯蚓,還有蝸牛,甚至還有小石子,仿佛袁記雲餃已經變成了一個充滿 " 驚喜 " 的盲盒,消費者們一不小心就能開出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 " 新奇禮物 "。
一系列離奇的投訴如同一面面鏡子,映照出袁記雲餃在食品安全領網域令人揪心的隐患。
更令人咋舌的是,自家陣營竟也 " 後院起火 "。一位自稱來自袁記雲餃的員工在網上爆料:在店工作七天,說只給 50 一天,并且店内有餃子掉地上也會直接給顧客食用," 一點良心都沒有,在後廚直接抽煙吃槟榔,餐具也不消毒 "。
雖然不确定事實是否如這般所言,但這确實并非袁記雲餃身陷食材風波。
保質期半年的鮮餃
在食安問題的疑雲尚未消散之際,将時間倒回去年,袁記雲餃同樣深陷另一場備受矚目的輿論漩渦——預制菜争議。
彼時,話題 # 袁記雲餃被曝是預制菜 # 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輿論場中轟然炸開,瞬間引發各界廣泛熱議。有網友爆料,袁記雲餃門店使用的餃子皮和豬肉餡都是冷凍品,其中餃子皮的保質期是兩個月,豬肉餡的保質期是 180 天。
而 " 預制菜 " 無疑與袁記雲餃長期以來精心塑造的品牌調性,形成了極為強烈且刺眼的反差。
這家起源于廣東的 " 中國第一鮮餃 ",一直主打 " 現包現煮更新鮮 ",店員每天在透明櫥窗後面包餃子,還作出過 " 上架貨品超過 2 小時未賣出,會立刻下架絕不售賣 " 的承諾。事實上,不少消費者都是因其現場制作、新鮮的宣傳點而選擇袁記雲餃的食品。
但使用 " 冷凍品 " 被爆出後,消費者開始質疑袁記雲餃的門店店員,認為後者不過扮演了 NPC 的角色,用中央廚房配送的冷凍配料在門店給消費者表演現包而已;順便還替速凍水餃委屈:" 都是凍品,你袁記就高人一等?灣仔碼頭、思念食品上哪說理去。"
針對網友質疑餃子皮和豬肉餡為預制凍品,袁記雲餃回應,所采用的肉餡保質期半年,運輸肉餡工藝和渠道與超市冷鮮肉一致,豬肉解凍調配餡料再分發至門店。
有負責人介紹,這樣做可以保證餡料的質量與口味,将采購權下放至門店可能導致所購食材不符合衛生标準。餡料運達門店後,肉餡會被放入冷庫保存,客人需要時,門店再将肉餡解凍。
該負責人補充,袁記雲餃所采用的肉餡保質期為 180 天,而這 180 天的保質期只是商品屬性,企業不會使用臨期肉餡。
另有北京市朝陽區某袁記水餃加盟店店員對媒體稱,袁記水餃的肉餡和面皮都是統一配送的,餡的口味都是統一調好的,蔬菜是自采的,店員表示這樣才能保證口味和質量。" 我們有 4 個工廠、7 個物流,像我們在北京的門店就是從北京的工廠拿貨,周邊地區的話,全程冷鏈運輸,一天也就到了。"
甚至,還有行業專家涉足這片渾水,試圖以定語來為其披上一層看似合理的外衣,如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抛出袁記雲餃屬" 現場烹饪的短保質期預制菜 "這一概念。
然而,無論袁記雲餃如何巧舌如簧地百般解釋,亦或是市場專家以各種華麗辭藻來定義修飾此事,廣大消費者們卻始終難以買賬。究其根源,在消費者的認知世界裡,手工現包以及餡料才是賦予鮮餃靈魂的核心,一旦采用凍品肉餡和皮,所謂的 " 新鮮 " 便如同空中樓閣。
更為嚴峻的是,前腳深陷預制菜争議,後腳又遭遇 " 蚯蚓奇遇 " 食品安全事件,一直以來以 " 新鮮 " 為招牌的袁記雲餃,如今卻在消費者的眼中,恐怕既不新鮮,又不衛生。
如果是這樣,那還有什麼理由吃袁記雲餃?
擴張代價
無論令人瞠目結舌的 " 吃到蚯蚓 ",還是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預制菜風波,背後潛藏的根源,可能都是袁記雲餃野心勃勃的瘋狂擴張。
袁記雲餃走進大眾視野,大概是在 2020 年前後,那時的現包水餃賽道,受到了資本與行業的熱捧。
當時,在廣東扎根多年的袁記雲餃,已經開出了近 1000 家門店。更沒有料想到的是,在随後數年,袁記雲餃的門店數繼續如魔法般急劇膨脹,那原本的 1000 之數已然搖身一變,化作了令人咋舌的 4000 家。
除了門店數不斷增加,在模式創新上,袁記雲餃也做了多種嘗試,切入各種賽道。這些嘗試背後,是袁記雲餃試圖掙脫那長久以來束縛自身的 " 草根屬性 " 枷鎖,邁向着更為精致、高端的商業賽道。
例如" 袁記雲餃的猜想 ",這是一個去年底就在廣州東方寶泰廣場試水的模型,客單價 30 元左右,除了包餃子的檔口沿襲了袁記基因,其他都是新的,整體呈現出 " 文藝且精致 " 的風格。這個舉動也被猜測為袁記雲餃希望從菜市場、社區 " 殺出 ",嘗試進攻商場,但可惜至今還未激起多少浪花。
類似的例子還有袁記雲餃的" 餃子與酒 "。這是一個在杭州和蘇州試水的項目。" 餃子與酒 " 門店新增了關東煮與炸物小吃,并提供雞尾酒、啤酒、白酒、清酒等,在線上依然是以 " 袁記雲餃 " 的招牌出現,同樣是至今也沒有太多動靜。
甚至,袁記雲餃還把觸角伸向咖啡,推出" 袁咖 "。去年,袁記雲餃先後申請了多個咖啡相關商标,有網友随後曬出帶有 " 袁咖 " 視窗的門店。
無論是在文藝格調上的别出心裁,亦或是貿然踏入酒與咖啡這些與鮮餃子風馬牛不相及的賽道,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亂的跨界操作,其實都映照出在門店數擴張至 4000 家後,袁記雲餃如影随形的增長焦慮。
此前,袁記雲餃創始人袁宏亮曾喊話,要五年内門店總數達 8000 家,稱要 " 再造一個‘袁記’、力争港股上市 "。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往往橫亘着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這個看似宏偉壯麗的五年宏願,究竟能否衝破重重迷霧,袁記雲餃還面臨着諸多難題。
首當其衝、如芒在背的無疑便是那來勢洶洶的品牌危機。自預制菜風波掀起驚濤駭浪後,消費者心中對主打 " 新鮮 " 的袁記雲餃,已然出現了搖搖欲墜的迹象。近期那令人毛骨悚然的 " 蚯蚓奇遇 " 事件,更是狠狠地砸垮品牌形象。
再者,随着門店數量迅猛增長,背後的經營管理難題,也成為了懸在品牌頭頂的又一把利劍。
餐裡眼數據顯示,袁記雲餃在 6 月份開店數量為 106 家,閉店數量達到了 69 家。這一數據的強烈反差,猶如一道刺眼的裂痕,揭示出其擴張背後隐藏的不穩定因素。
一位加盟商在社交平台上的無奈發聲,更是為這一情景添上了生動的注腳:他所在的五線城市,當地居民基本沒有購買生鮮水餃的需求,開了不到一年就倒閉。
更為關鍵、重中之重的則是食品安全隐憂。在門店數如脫缰野馬般高速擴張後,如何在食安問題上為這數千家門店編織起一張防護網,實現更讓食客放心的管理,已然成為袁記雲餃亟待破解的大難題。
當下 4000 家門店就已經讓袁記雲餃被離奇投訴的陰雲所籠罩,倘若食品安全管理繼續失控,真如創始人宏願那般,門店數量一路飙升至 8000 家,那将又會有多少個 " 驚喜盲盒 ",潛藏在食客的餐盤之中?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男子稱在袁記雲餃吃出蚯蚓》
新快報《吃了多年的袁記雲餃是預制菜?公司回應》
藍鲸新聞《肉餡冷凍半年,門店大媽現包,這樣的袁記雲餃還算預制菜嗎?》
餐企老板内參《袁記雲餃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