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中國汽車可以再多一些魏建軍,歡迎閱讀。
導語
Introduction
逆耳忠言,這是對中國汽車強烈的責任感,更是對產業大計的熱愛。
作者丨杜餘鑫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何增榮
" 汽車這個賽道很漫長,不能看短,看小利 "
" 價格戰的後遺症可能會延續六七年的時間,殺傷力是毀滅性的 "
" 我們這麼不講規則,出口到人家國家,人家怎麼看我?"
" 中國汽車出海十分我暫時只能給三分,品牌、技術、營銷、體系、人才、文化、價值觀等方面都還有差距 "
" 我們不能好大喜功,應該奔着汽車強國去,走出國門,是我們這一代汽車人的天命 "
……
長城董事長魏建軍又火了。
10 月 15 日,新浪财經 CEO 鄧慶旭對話魏建軍的紀錄片《中國汽車能走出國門嗎?》播出,講述魏建軍對中國汽車行業破局之策及出海藍圖的理解和思考。在紀錄片中,多條亮眼的言論和金句在社交平台上廣泛傳播,引發汽車行業内外的激烈讨論。
其實這并不是魏建軍第一次爆出這樣的金句,早在今年 8 月和 9 月份,魏建軍和鄧慶旭以及央視名嘴董倩,就曾先後進行過兩場直播,其中也提到了類似金句,比如說一些企業急功近利、打仿冒品出老千;說汽車行業有點亂,天花亂墜、脫離事實、互相拉踩;說有需要可以把汽車行業搞一遍審計,第一個審長城,審計費長城包了;還說資本不能光講故事,講概念,企業沒有造血能力不盈利,是走不遠的……
當然,如果以看熱鬧的方式去看待這些言論,可能會被誤解為搞流量、博眼球,但筆者認為,魏建軍作為中國汽車行業唯一一位在任 34 年的車圈老将,且已經年過花甲的他似乎已經過了需要放狠話來吸引注意力的時候,更多的是發自内心的對汽車行業的熱愛。同時也是看到當前不少行業亂象之後,痛心疾首,大膽站出來做維護秩序、主持正義的捍衛者。
中國汽車的由大變強需要更多汽車人去維護,中國汽車其實也可以再多一些魏建軍!
為秩序呐喊,為產業箴言
如今的中國汽車行業極度内卷,也确實存在很多亂象,讓行業的從業者苦不堪言。一些人默默忍受,聽天由命;一些人則想方設法應對内卷,甚至不惜采用違背規則和秩序的方式,去獲得市場空間;而還有人則勇敢地站了出來,對這類現象進行猛烈的抨擊,期待喚醒更多人的意識或者扭轉這種亂象,魏建軍就是後者。
比如價格戰,從年初就開始打,價格降了是一輪接一輪。汽車廠商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必須讓汽車的價格降到非常有競争力,結果每個環節都在壓縮價格,但這并不是一種良性和健康的狀态。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報告顯示,價格戰致使新車零售市場在 1-8 月損失 1380 億元,觸目驚心。
" 如果不關注,買單的最終還是消費者。" 魏建軍在談及汽車行業價格戰時表示,無序的價格戰讓車企賣得越多虧得越多,這種影響和後遺症将會持續六七年的時間,而且殺傷力是毀滅性的。
實際上價格戰對整個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僅是新車市場損失那麼簡單的事兒。從汽車廠商來講,無序的價格戰正在讓企業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化。比如利潤的極度被壓縮,正如魏建軍舉例的那樣,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利潤差不多只有 600 億元,其中還有一些國家補貼在裡邊。而作為對比,豐田汽車的利潤比中國十家車企的利潤總和還多,這是支撐起站在全球汽車之巅的重要因素。
要知道利潤是保持一家車企長期發展的根本,如果企業沒有利潤,汽車的技術、產品的質量、耐久性驗證、安全等方面都沒辦法保證,產業就沒辦法進步。而且這種價格戰的侵蝕,也會裹挾着企業不得不跟進,最終導致整個中國汽車生态環境出現問題。
實際上,無序價格戰和内卷,對行業的影響已經從廠商蔓延到經銷商和整個供應鏈體系。從去年至今,經銷商倒閉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從最大的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到各地方的比如廣東永奧和鹽城森風集團,暴雷的暴雷,倒閉的倒閉,很多消費者交了錢無法提車,辛苦的血汗錢打了水漂,很多打工人因為經銷商公司倒閉而影響到收入和家庭的正常運轉。
包括供應鏈體系,在價格戰之下,廠商為了保證利潤,不得不斷壓低供應商的供貨價格,拉長貨款付款周期,長此以往一定會影響產品的質量标準,影響供應商的生存環境和經營環境,最終都會傳遞到普通百姓一端。
再比如不講規則的競争和造假,正如魏建軍所言的性能虛标,說 1200 公裡實際上只能跑 600 公裡,誇大其詞。要知道安全和質量都是用成本來構建的,光是一味地便宜,產品質量一定會極其堪憂。
" 到國外怎麼辦?這種現象非常可怕。國家應該在這個監管上,在法制上,要對這些造假者出重拳打擊。" 魏建軍表示,就像是國外,對造假打擊得非常厲害,肇事者蹲大獄,處以巨額罰款,規則和秩序也就建立起來了。
面對如此言辭激烈的言語,魏建軍也調侃道:自己好像快成了 " 憤青 "。正如他所言,因為現在的輿論氛圍非常不好,說話很容易就被網曝,被一些偏執的、不理性的和假愛國的網友攻擊,導致很多明白這個產業的人都不敢出來說話,其實這是對社會進步的一種傷害。
顯然,作為一代老汽車人的魏建軍,面對争議的直言不諱,其實背後都是他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擔憂,是對汽車行業數十年的深耕,亦是對產業上下遊和廣大消費者強烈的責任感,更是對國家深沉的愛。
而中國汽車确實需要一批像魏建軍這樣敢于說真話,敢于守護汽車產業風氣,去呼籲和推動中國汽車和中國品牌健康發展,攜手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帶着規則意識走向全球。
守護共同的名字,預見全世界的光明
上一次,魏建軍在網上出圈,談及的是一個敏感話題,那就是中國足球。而這一次魏建軍也毫不遮掩地講到中國足球背後的症結:" 遵守規則和秩序的能力。"
" 各行各業都有一個有序的制度和法律,而且要有法必依,不能成為一個擺設。" 魏建軍表示,制度、秩序、法制特别重要,各行各業也在開放,更多地融入全球的秩序。
可以理解,雖然足球和汽車沒有太多的關聯,但背後的邏輯是一致的。每家車企都是比賽選手,只有在公平公正的條件和規則下比賽才能展現出真正的實力,而且中國汽車的對手不僅僅只有國内選手,要打造強大的品牌和知名度,必須參與全球市場的競争。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這次魏建軍在探讨中國汽車走出國門時,要再一次強調規則和秩序的核心原因。
如果中國車企僅僅是将目标放在中國這僅有 2000 多萬輛的市場,如此多的品牌參與,那必然會導致無序的内卷和競争,哪怕是中國品牌的市占率已經超過了 60%。但對于汽車行業而言,其規模化的要求、中國品牌由大變強的歷史使命,就已經決定了中國汽車的能力和影響力,必須朝着海外延伸。魏建軍表示,這是汽車產業的天然屬性。
2023 年,中國汽車出口 491 萬輛,同比增長 57.9%,首次超過日本躍居全球第一。但是這個第一并非得到了全球的認可,一些地區和國家對中國汽車的評價并不好,再加上歐美國家對中國汽車加征高額關稅,中國汽車進一步走向海外市場其實面臨着重重困難。
在魏建軍的眼裡,中國汽車目前在海外都是賣的產品,幾乎沒有品牌可言,沒有溢價。在質量方面,大毛病可能沒有,但是小毛病有很多的。在技術上,傳統的技術不如海外車企,而對于電動化技術,中國企業之所以超越海外,是因為人家沒有這個戰略,但要說根源,電池的起源和發揚光大都不是在中國,而對于智駕和智艙,芯片又掌控在外國人手中,唯一領先一點的,可能就是強大市場需求帶來的產業鏈的培育。
在談到全球化的營銷體系時,魏建軍在思考我們的營銷人才和價值觀是否已經準備好了?目前中國汽車的出海,大多數是整車出口或者零件組裝,但真正的出口是要解決本地化生產,還要根據全球化用戶的特點和需求去造相應的車,我們是否具備了這樣的能力?
" 如果以十分計算,現在中國汽車的出口,只能得三分。" 魏建軍深知,過硬的品質和強大的技術實力,是中國汽車全球化的基礎,而海外健全的生產、營銷網絡,才是中國汽車真正走向世界的天梯。正視中國汽車的差距,腳踏實地修煉内功,才能建立認同,創造品牌溢價。
魏建軍認為中國汽車的出海,更需要尊重他國的秩序和文化,比如不零利潤賣車,不是一出去就把人家滅掉,而是要融入當地,共同成長,還要扎扎實實耐得住寂寞。" 不要看明年後年,要從信用、質量、服務、尊重等方面看五年之後是什麼狀态。" 魏建軍表示,這是他給海外團隊提的要求。
目前長城汽車通過海外工廠的收購建設,将生產、研發帶出去,并完善當地人才培養和積累,開創了全產業鏈布局的 " 生态出海 " 模式,依托 " 森林生态 ",形成了研、產、供、銷、服體系化競争實力,更好地服務當地用戶,成為中國汽車出海的新範本。
當然,中國汽車目前最缺的就是汽車文化,這是決定汽車是從大國變成強國的重要指标,只有達到了一個文化的階段,才是到了最高的高度。比如汽車賽事、改裝、老爺車等,包括汽車文化的傳播,都需要自身需要具備堅實的文化底蘊,也需要足夠的流量才能傳播得更遠。
實際上,汽車行業是一個長期主義的賽道,但是如今伴随着資本和流量的進入,一定程度上帶偏了一些方向。魏建軍在網絡上頻頻發聲,直擊行業和當下的現狀和痛點,探讨中國汽車在品牌、出口方面的戰略,引發汽車人和汽車從業人不斷思考中國汽車到底應該如何做大做強。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為長城的掌舵人,魏建軍原本只需要為長城的發展負責就好了,而且商業世界和氣生财,本應該以更加柔和的方式去與同行相處。但理性思考,只有真正為這個產業好的人,才會如此苦口婆心地呼籲與呐喊,目的就是要喚醒更多汽車人對規則、秩序和價值觀的把握。
而魏建軍也并非孤勇者,事實上,此前廣汽董事長曾慶洪、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都在公開場合發表過和魏建軍類似的觀點和言論,他們心系國家和產業大義,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守護中國汽車這個共同的名字,期待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光明未來。
|杜餘鑫|
幹這行如果不努力思考
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别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